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九章 胡宗宪的妄想

第九章 胡宗宪的妄想

    裕王府。

    此刻的裕王府里,满府都在欢庆皇上的到来。

    说来也是奇事一件,因为嘉靖帝朱厚熜奉行着“王不见王”的奇特规矩,所以裕王虽然是嘉靖帝亲子,又住在京城,但二十多年下来,也没见过自己亲爹几面。

    因此,裕王虽为储君,却也时时揪心,生怕父子感情淡了,自己的位置也就淡了。

    好在,他的媳妇足够争气,在去年腊月二十九时诞下了大明朝的第一位皇孙。

    如今也是托了自己儿子的福,裕王才能亲眼见见自己亲爹。

    正堂里,朱厚熜逗弄着亲孙儿,颇为高兴,对着侍立的儿子儿媳说道:

    “你有功,朕要赏你。”

    裕王赶紧小声提醒媳妇:

    “王妃,父皇是在跟你说话。”

    裕王妃惊了一下,立即跪下说道:

    “这都是列祖列宗之德,是父皇敬天爱民的福报,臣妾何敢言功。”

    “有功就是有功嘛。”朱厚熜笑着说道:“朕也不赏你别的,你娘家出身贫寒,朕就给你父亲封个侯吧。今年浙地的丝绸多了,赏十万匹给你家里。”

    裕王妃泣泪再拜:

    “磕谢父皇天恩。”

    林余在天上看着,不禁瞠目结舌。

    如果他没有记错,改稻为桑之后,浙地一半的稻田变为桑田,也就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朱厚熜一句话,就赏了裕王妃十万匹。

    且不说,改稻为桑还没成,就是成了,也不能这般随意挥霍啊。

    怪不得连娶了九房小妾的严世蕃都说“宫里的用度那么大”,大概是真的自叹不如吧。

    朱厚熜逗弄完孙子,在房间里踱步,裕王、裕王妃、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跟在后面。

    此刻,吕芳上前说道:

    “大喜的日子奴婢再给主子报个小喜,江南的织造局,这次跟西洋商人一次就谈好了五十万匹丝绸的生意,一匹十五两银子,比在大明各省卖整整多赚四百五十万两。”

    “好事!”朱厚熜更加高兴,但又担忧问道:“浙地那边产的丝能跟上吗?”

    吕芳顿了一下,这才又说道:

    “胡宗宪有个奏疏,本想回宫以后再给主子看。”

    朱厚熜踱步的脚立即停了下来,眼神一凝,脸上却出现笑意,说道:

    “是不是跟朕诉苦?”

    “诉苦的话朕就不看了,有苦让他向内阁诉去。”

    吕芳躬身回道:

    “是。”

    ......

    视野再转,林余感到有些疲乏的时候,终于看见了胡宗宪。

    上次离开之时,胡宗宪还未向朝廷上报奏疏。

    他出瓶子后,找周晚渔聊天也只花了不到三个小时,可等他再一次进入瓶子,奏疏已经在京城转了一圈了。

    考虑到浙地与京城的距离,瓶子中的时间大概已经过去了半月有余,纺织三件套的仿制工作应该有了进展。

    总督府内堂。

    胡宗宪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去往京城的奏疏,算算时间,该有回信了。

    这次的奏疏中,他主要写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改稻为桑的过激行为引起了天尊降怒;

    第二件:请朝廷督促邻省调粮;

    第三件:如果调不来粮,请皇上准允把一年内改稻为桑的期限扩宽为三年。

    哎,不知皇上看了,究竟会如何批示。

    “胡宗宪,仿制可还顺利?”

    胡宗宪正忧心忡忡,脑海中陡然响起声音,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就要跪拜而下,谁知脑海中天尊又说:

    “不必每次都下跪了,尽心完成吾交代的事,便是最大的恭敬。”

    胡宗宪命令管家从总督府库房搬出三件仿制品,接着说道:

    “多锭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均已仿制完成,我请了织造局的沈一石来看,果真如天尊所说,效率提高十倍有余。”

    “缝纫机的仿制还未成功。”

    “沈一石说,希望能将织造坊现有织机改造成飞梭织布机,从而更好完成朝廷多产丝绸的重任,未得天尊允许,我没有答应。”

    “答应他。”林余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每台飞梭织布机,依据现有织机价格,收取百分之二百的专利费。”

    专利费?

    胡宗宪顿时愣住,可没等他问,天尊的声音继续传来。

    “召集浙直两地所有的纺织商人,把多锭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制造方法告诉他们,并允许他们在自家的织造坊内制造和使用。”

    “但无论哪家制造和使用,每台机子上,须铭刻‘华夏’二字,此为商标。使用此商标者,依据现有织机价格,每台机子收取卖价的百分之二百,作为专利费。”

    胡宗宪有些悟了。

    两种机子提高纺纱、织布速率十倍有余,只要他召集来所有的纺织商人,告诉他们两种机子的制造方法,到时候,先使用机子的商人,每匹布的成本会骤降。

    原来需要十台织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只需要一台。

    机器成本会骤降为原本的十分之一。

    最关键的是,只要一家使用了,其他家就不得不跟上,否则会被其他家过低的成本冲垮。

    依照浙直两地现有近两万台织机的数量计算,一台织机的价格大概是一百二十两,如果全部换成飞梭织布机,收取的专利费就是四百八十万两白银。

    四百八十万两!

    这还只是飞梭织布机,还有多锭纺纱机呢。

    浙直两地虽然是著名的丝绸之乡,但老百姓们可穿不起丝绸,穿的大多是麻布、棉布制衣。

    而棉麻要成丝,是需要纺纱机的。

    浙直两地的纺纱机数量可远远超过织机数量,如果照飞梭织布机那样收取专利费,那至少达千万两白银。

    两个相加,就是接近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一千五百万两啊!

    要知道,改稻为桑,把浙地一半的稻田改为桑田,每年的丝绸收入也不过是一千万两白银。

    胡宗宪顿时红了眼睛,心里突然有股冲动,为什么不把专利费调整到百分之四百,不,百分之一千呢?

    即使是百分之一千,但织机总数少了,占得地方就少了,每匹布的租金成本会降,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该死的商人!

    他手一挥,就要吩咐管家去召集浙直两地所有的纺织商人,可刚吐出一个“让”字,混沌的意识一下清醒。

    【妈的,这钱,不是我的。】

    胡宗宪清醒之后,神情却更为痛苦,他忍不住说道:

    “天尊,可否把专利费提高至百分之三百,多出的百分之一百用于购买粮食之用。”

    林余有所警惕,生怕大明朝重农抑商的整体氛围破坏了他这次事项,说道:

    “赚钱的事,就该让商人去做。”

    “官府该做的事,是提供一个更有利于生意的环境,并保证生意的公平进行。”

    “所以,即使是飞梭织布机的事,你也不可亲自去做,需寻找一可靠之人,替你去做,所得专利费用,另存一处,不可与总督府府库混存。”

    “另,你作为吾的白银令使,又出了力,可分得所赚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胡宗宪大喜,即使是百分之二十,也有接近三百万两白银。

    一两银子可购买两石稻米,三百万两白银就能购买六百万石稻米,足够浙地百姓之用了。

    皇上的批示不用再等,现在,天尊交代的事才最为紧要。

    他俯身大拜,以前所未有的恭敬姿态说道:

    “我胡宗宪代浙地百姓,跪谢天尊活命之恩!”

    林余脸上一热,颇有些“借花献佛”的不好意思。

    他有些疲惫,准备离开,临走前,突然想起了还没办的正事,于是说道:

    “胡宗宪,按照这个尺寸,这个样式,让织造局送一件质地、绣工都最好的绸衣到这里来,吾有用处。”

    胡宗宪身前,凭空处,陡然绽放璀璨光芒,光芒散去,留下两张图纸。

    一张是成衣的样式和尺寸;一张是缝纫机制造的机巧之处,用来帮助缝纫机的仿制。

    他收起两张图纸,马上吩咐官家去织造局取衣服来。

    半个时辰后,衣服取来,管家禀报道:

    “老爷,您要的急,我就让绣娘用了现成的绸衣,只略微改了尺寸和样式,您看行么?”

    胡宗宪正要询问天尊是否可以,管家手中的衣袍刹那间化为点点碎光,消失不见。

    “很好!”

    衣袍消失,天尊的回应回荡在胡宗宪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