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第003章 河东卫家来提亲?

第003章 河东卫家来提亲?

    聂远冲老人挤出个笑容,露出大门牙。

    聂远跟着老人进城。

    出乎意料。

    城外那般凄惨。

    可城内,店铺依旧林立。

    店铺里面,依旧有穿着锦衣的人影。

    而店铺门口,来来回回有衣衫褴褛之人走动。

    在城门口,一些建筑物的角落里,或坐或躺着一群人。

    此时,在聂远眼前,两个士兵抬着一个毫无动静,身上甚至有苍蝇在飞舞的妇女离开。

    妇女的怀里,还抱着一个早已经死去多时的婴孩。

    四周的人看着这一幕,一个个毫无情感波动。

    聂远看着这一幕,长长吐了口气。

    这造的什么孽?

    穿越到这个时代!

    该死。

    要什么许愿?

    谁特么希望许愿呢?

    在穿越前,哪怕过得再差,至少吃喝不愁,还能每天玩玩游戏。

    现在?

    虽然郁闷,聂远却也只能接受了。

    跟着老人没有走多远,就看到在一成衣铺门口,站着一群人。

    这群人穿着虽然不是锦衣,但是一个个穿着干净整洁。

    而且,他们脸上一个个洋溢着笑容。

    聂远好奇地问老人道:“这些人是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

    老人笑道:“这些人,据说都是卫家的人。”

    “卫家的长子带着聘礼,来我们堂邑县,为他弟弟找蔡先生的长女,要纳她为妻。”

    卫家的长子?

    卫仲道的哥哥?

    蔡先生的长女?

    蔡邕?

    蔡文姬?

    确切地说,现在还不是叫做蔡文姬,应该是蔡琰,表字昭姬。

    之所以有蔡文姬这个称呼,是因为要避讳司马昭,所以改的。

    聂远神色一振。

    中平六年?

    三月初二?

    也就是说,黄巾起义已经平定。

    但是,灵帝还没死,但是快要死了!

    那么,很快就会发生十常侍之乱。

    之后是大将军何进被杀。

    然后董卓入京。

    蔡邕进京。

    大有可为!

    蔡文姬还没有出嫁!

    蔡邕还没有出事!

    一切都来得及!

    聂远下意识地就要问老人蔡邕在哪儿。

    不过,他立马又闭了嘴。

    现在问到了又能如何?

    自己现在就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而且,也不是什么世家子弟。

    不,是连寒门都算不上。

    找上门,人家会鸟你?

    蔡邕可是大儒,名门。

    在这个时代,世家大族和普通百姓那是隔着天堑的差距的。

    贸然去找他,恐怕会被乱棍打出。

    得。

    先安置好自己在说。

    聂远安心跟着老人一路进城,最终来到堂邑县县衙。

    在县衙门口的边上,停着一匹老马。

    老马的边上,站着一个身形瘦削,看起来十三四岁的少年。

    少年牵着马匹,看着地面发呆。

    老人带着聂远从大门旁边的小门进去。

    刚刚进入县衙里面,就看到三个人正站在庭院里说笑着。

    最左侧的是一个头发黑白夹杂,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长袍,满面笑容的老者。

    老者的右边是一个四十来岁,穿着一身玄色官服的中年文士。

    在中年文士旁边,则是一个三十来岁,一脸黑色长髯的大汉。

    老人忙拉了下聂远,示意他站到一边垂手而立。

    中年文士笑着看向老者道:“蔡老先生,恭喜得一良婿。卫家可是河东大家族,祖上出过不少大臣,只是最近一两代没落了,却也富可敌国。再有蔡老先生扶持,而卫仲道又非常热爱读书,喜欢钻研你的文章,未来,又是一方栋梁之才。”

    聂远悄悄抬了下头,看向老者。

    这个老者就是蔡邕?

    蔡邕看向中年文士,脸上堆积着笑容道:“希望如县令所言。届时,老夫必来重金感谢。”

    中年文士是县令?

    刚才老人家说的刘絮?

    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字。

    说到这里,蔡邕看向县令刘絮道:“那,今天时候的确不早了,老夫得回去了。县令、功曹,别送了,就到这吧!”

    县令刘絮对身边的大汉道:“功曹,送蔡老先生出去。”

    大汉应了一声,朝蔡邕做了个请的姿势。

    蔡邕冲县令刘絮抱了抱拳,这才转身离开。

    县令刘絮目送着大汉和蔡邕出了大门,这才看向老人和聂远道:“老何,你不在守城门,来这里是?”

    老人看了一眼聂远,笑着对县令刘絮道:“我是来找功曹的。刚才,我在城门口遇到这个小伙子,他叫聂远,是并州流离到这里的。我想着他这体格,可以给县令你做个护卫,所以带他来找护卫看看。”

    县令刘絮打量着聂远。

    赤裸着上半身的聂远忙鼓了下右手上的肱头肌。

    县令刘絮笑道:“不错,挺有力气。只是,你说你来自并州?”

    县令刘絮笑容消失不见,沉着脸道:“并州到这里这么远!”

    聂远:“......”

    县令就是县令,还知道并州在哪里。

    聂远也不慌,撒谎道:“是很远,我一路跟着家人走过来,家人都死光了。我都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就一直走着。”

    “原本我们是准备去江东的。”

    “毕竟,江东是大江边上,应该没有旱灾。”

    “可没有想到,还没有到江东,我们就支撑不住了。”

    “这里在淮河边上,竟然也是大旱。”

    县令刘絮眼睛闪过一道精光道:“你还知道江东这情况?还知道淮河?你读过书?”

    聂远撒谎道:“我是聂壹的后人。”

    聂壹,聂远的祖上,汉武帝时期“马邑之围”的发起者。

    然而,让聂远有些失望的是,这县令刘絮并不知道聂壹。

    想想也是。

    聂壹虽然在汉武帝时期做出过如此大事,但是,他本身是商人。

    士农工商。

    在古代,商人地位是非常卑贱的。

    聂远只能又道:“在家读过一些书,像《论语》《孟子》《太史公书》《左传》等,也会算一些算术,但是,并不是特别精通。”

    县令刘絮兴奋道:“我对并州那边的事情知道并不多。但是,你既然读过书,那就好办。”

    “这样,我给你做个门下贼曹如何?”

    门下贼曹,县令手底下负责掌管盗贼和警卫的官员。

    聂远愣了下,忙道:“我初来驾到,一下子担任这么重要的官职,恐怕其他人不服。”

    县令刘絮哈哈大笑。

    其实,他这话是考验聂远的。

    一般的普通百姓,压根不知道“门下贼曹”是做什么的。

    可这来自并州的聂远,看起来年纪不大,却知道这“门下贼曹”是什么。

    足可见,他刚才的确没有说谎。

    他的确读过书,而且,读过不少书。

    再加上他对淮河、大江的情况都知道不少。

    又有这一身体格。

    县令刘絮一脸认真道:“本县令相信你!至于其他人不服,那又何妨?你用你的能力,让他们服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