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第028章 所谓会盟,不过是袁绍的金蝉脱壳之计

第028章 所谓会盟,不过是袁绍的金蝉脱壳之计

    曹操见聂远拒绝,忙看向蔡邕。

    但是蔡邕如今对聂远十分信任。

    自己这个弟子,未来女婿,向他展示出了非凡的远见。

    他之前预测的几件事情,都按照他的预测发展。

    如今,他既然选择拒绝帮助曹操,那肯定有他的考量。

    想到这,蔡邕对曹操道:“阿瞒,他不去就不去吧!”

    “一来,他的确太过年轻了,才十六岁,和你完全无法相比。”

    “二来,他和昭姬马上要成亲了。”

    “各项流程都在进行了。”

    曹操见蔡邕都这么说了,虽然心里有些失望,可还是点了点头,对聂远道:“行吧!师弟,你哪天想通了,到时候再来找我。”

    蔡邕这才继续问道:“阿瞒,你这次脱离董卓,有什么打算?”

    曹操从袖子里套出一块布匹,递给蔡邕道:“袁本初虽然人在渤海,但是,他亲自写了一封信,委托我在扬州帮他招募兵马,然后讨伐董卓。”

    曹操开始详细介绍他和袁绍的打算。

    原来,袁绍准备联系天下诸侯。

    曹操说得兴起,眉飞色舞。

    甚至,他邀请蔡邕也加入其中,让蔡邕前往扬州治所历阳,说服扬州刺史陈温也加入讨伐董卓的义军当中。

    聂远对此只是笑而不语。

    蔡邕本来听曹操这么说,也有些热血沸腾。

    可见聂远自始至终,只是微笑,却不说话,蔡邕顿时压制了内心的激动。

    天色渐晚。

    聂远主张让曹操住下。

    亲自安排了曹操住下,聂远这才去找蔡邕。

    蔡邕此时正在教蔡媛弹琴。

    蔡媛和蔡琰虽然是亲生姐妹,但是,蔡媛的悟性明显比蔡琰差很多。

    蔡邕教的火气都起来了,蔡媛还没有学会其中的要领。

    一直到聂远赶到,蔡邕才狠狠地瞪了一眼蔡媛,让蔡琰这个姐姐继续教蔡媛,而他则招呼聂远跟自己去花园。

    两人在花园的假山边停下来。

    蔡邕折了一根树枝,一边逗着假山下水流里的锦鲤,一边对聂远道:“小聂,今天阿瞒说了那么多,你都没有什么反应,你是有别的想法?”

    聂远冲蔡邕笑了笑。

    不枉他穿越过来对蔡邕各种表现,总算是争取到了他的信任。

    这就好办了。

    聂远道:“我以为,这次讨伐董卓,并不会成功。”

    蔡邕微微皱起眉头道:“理由?”

    聂远老实道:“因为,我得到消息,此次讨伐董卓的主事之人袁绍,并不是真心想要对抗董卓,匡扶汉室。”

    蔡邕脸色阴沉了下去道:“袁绍可是四世三公之后,世代食汉禄。”

    聂远也不惧怕蔡邕变脸,而是略带讥讽之色道:“先生,董卓是谁引进京兆的?”

    蔡邕道:“听说是袁绍,袁绍当时向大将军何进进言,引进四方猛将豪杰,共同诛杀十常侍。”

    聂远又问道:“以大将军何进当时权倾天下,总领京兆兵马,真的会被十常侍逼到只能动用四方猛将豪杰的地步?”

    “当然不可能!”

    “只是,大将军何进出身屠户,对形势判断不清楚。”

    “而袁绍又是四世三公出身,被很多人误以为一心向汉。”

    “可实际上,袁绍野心勃勃。”

    “他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之前,就结交党人和太学生。”

    “而党人、太学生利益是一致的,和十常侍是对立的。”

    “袁绍愿意接受何进的征辟,也是因为新帝即位之后,何进和十常侍是对立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袁绍想要借助何进的力量,剿灭十常侍。”

    “十常侍真是罪大恶极?不见得吧?”

    “他们可是坚定支持先帝意志,想要扶持当时的王子协继位的。”

    “而袁绍不断敦促何进铲除十常侍,那么,朝廷之内就只有党人和太学生了。”

    “他之前又不断结交党人和太学生。”

    “一旦十常侍剪除,先生,袁绍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蔡邕脸色异常难看。

    聂远继续道:“只是,袁绍急于求成,献策何进引进四方猛将,其中董卓,在得到巨大利益之时,超出了袁绍的意料。”

    “袁绍无法控制董卓,又不甘被董卓反客为主,所以逃离了京兆。”

    “之后,他去了冀州。”

    “先生,你想过没有?袁绍为何自己不征召兵马,反而写信让曹操代为征召兵马?”

    蔡邕摇头。

    聂远继续抛下猛料道:“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袁绍原本想逃往冀州渤海,准备东山再起。”

    “但是,有人看出了他之前的阴谋诡计,将他软禁了起来!”

    蔡邕眸子剧缩着,声音都有些颤抖道:“谁?”

    聂远一脸理所当然道:“自然是冀州牧韩馥了。韩馥身为皇室后裔,身边也能人辈出。”

    “他非常痛恨袁绍,所以软禁袁绍。”

    “但是,袁绍毕竟是四世三公之后,贸然杀他,后果不堪设想。”

    “天下官员,多少是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

    “袁绍被软禁,还能向曹操派发招募兵书的文书,就能证明多少人愿意帮他。”

    “而此次,所谓讨伐董卓,不过是袁绍的金蝉脱壳之计。”

    “讨伐董卓是假,借招募兵马为由,从而需要一个盟主是真。”

    “先生,你说,他袁绍起的头,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他又是四世三公子弟,又有谁会比他更有资格担当这个盟主呢?”

    “他要担当这个盟主,冀州牧韩馥就只能把他放出来,否则,韩馥就会被袁绍及其党羽戴上‘国贼’之名。”

    “可韩馥将他放出来,这就是放虎归山。”

    “袁绍必定不会真的讨伐董卓。”

    “他会带着曹操等人给他招募的兵马,逼迫韩馥,从而拿下冀州。”

    “冀州乃天下粮仓。”

    “占据冀州,袁绍将来就可分食大汉疆域。”

    蔡邕脸色惨白。

    如果真是这样,袁绍的阴谋诡计也太恶毒了!

    他可是大汉四世三公之后。

    世代都是汉臣。

    为何要背叛大汉?

    蔡邕不敢相信,摇头道:“小聂,你会不会想太多?袁绍,为何会如此黑暗?而且,你从哪里来的消息,袁绍被软禁的?”

    聂远笑了一声,并不解释,而是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道:“先生,虽然我跟着家人从并州逃荒到这里,家人都死光了。但是,我可是聂壹的后代。”

    “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族人。”

    “我已经联系上一些族人,他们提供了这些消息给我。”

    “如果先生不信,先生,我们可以再验证下。”

    “此次曹操代替袁绍在扬州招募兵马之后,必定会匆匆会盟。”

    “之所以匆匆,是因为袁绍想要逃离韩馥的控制。”

    “但是,会盟之后,讨伐董卓的联军并不会就此真的进攻董卓。”

    “除了曹操等少数几个还心系大汉的忠臣之外。”

    “当然,一万个万一,我估算错误。”

    “届时,先生再去历阳游说扬州牧陈温出兵讨伐董卓,也来得及。”

    蔡邕听聂远这么一说,沉吟许久,才道:“行,那就再看看!”

    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聂远,蔡邕道:“小聂,非为师不相信你,而是为师始终觉得,人心向善。袁绍四世三公之后,为师不相信他会是那将大汉推向深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