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 第五章 初窥世事

第五章 初窥世事

    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冬天,袁超过上了勤学苦练的生活,自从参加工作离开校园以后,袁超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重新回到这样的状态,这让他想起了高三的时候,在走上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战场之前,那充斥着教室的高声诵读,老师萦绕在耳边的谆谆教诲和家长的殷勤期盼。如今这一切都消失不见,屋外是皑皑白雪,整个天地被银装素裹所填满,温暖的屋内只有沙沙的临摹声,自己轻微的默读声,以及一旁的火堆偶尔传来的木材燃烧的噼啪声,这让袁超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平静,使他能够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日子一天天缓慢过去,从王掌柜那购买的两本书上的文字逐渐与袁超脑海内的认知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在冬天将近的时候,袁超已经能够识别大半本书中所描述的内容,虽然之前已经听王掌柜声情并茂的朗诵过一遍,但此刻通过自己的阅读,其中的内容更加鲜明了起来。

    《老谭游记》中描述了袁超身处的乌陆国的一些山川地貌,从这本书中,袁超大致了解到目前这个国家以州郡县进行划分,乌陆国方圆近万里,共分三十州二百七十郡三千多个县,袁超难以想象以当下这样的农耕技术文明是如何管理几乎有前世最大国家面积的这样一片广阔的土地,这仅仅是一国之地,周边国家的情况还尚不了解。袁超发现本国的地界都以颜色冠名,自己所处之地为青州赤水郡白梨县,县名多以本地特色为标志,比如说现在所在的白梨县,就以盛产白梨为名,那是一种前世未曾见过的水果,之前去小镇的时候袁超曾买过一个尝鲜,不能说很好吃,简直就是酸涩又软烂,感觉吃到了一个煮熟后又坏掉的土豆,不过当地人倒是很喜欢吃,据售卖的小贩说,可以通便润肠。有意思的是,假如两个县都地势很近且都盛产白梨,那么其中有一个县就会叫做白双梨县,如果有三个,那么第三个县自然就叫做白三梨县,当然也有叫白鼎梨县的,袁超觉得这样有理有据,也方便记忆。

    另外一本书名叫《乌陆草鉴》,里面记载了乌陆国的各种草木花卉,有文字也有图解,部分植物虽然名字不尽相同,但看植物的样子与前世记忆中的完全一致,也有很多是之前完全没见过的品种,名字那就更加不曾听闻,看来这个世界的物种多样性比前世要丰富许多。当然由于很多字目前还没有学会,其含义理解起来也会有些误差,袁超决定除了继续把这本书上还没弄懂的部分吃透以外,下一本书要买一部有关飞禽走兽的书来研究一下,这对他了解这个世界与前世的不同之处很有帮助。

    这一日正在专心练字的袁超,突然听见远处天空传来一声低沉的嗡嗡雷声,“春雷乍响,看来冬天就要结束了。”推开门走出起,屋外依然寒冷,不过地上的积雪已经开始消融,草屋屋檐下凝结的冰锥也往下不断滴着水珠,一些顽强的小草尖尖迫不及待的从土壤冒出头来,倔强的对抗着即将离去的冬天留下的余寒。迎着和煦的阳光,袁超慵懒的伸了一个懒腰,突然听见什么东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眯着眼往远方撇去,只见远处那几坨白色的几个月不见的邻居,正快活的在落叶堆上蹦跶。“来的正好!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知识的力量!”说罢除了多学了几个字其它与之前毫无区别的袁超带着弓箭轻轻向前方摸索过去,自信的一箭飚了过去,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兔群旁边一颗名叫寂寞的树,大肥兔甚至都不屑于躲一下,屁股转过来对着袁超撒了泡尿便带着小伙伴们扬长而去。“哈哈哈哈,被大爷我的百步穿杨吓尿了吧!”毫不知耻的袁超为此役'大胜'甚感欣慰。

    早上的运动做完后,袁超盘点了一下剩余的物资,大米,蔬菜和盐都还剩二十天左右的量,熏肉早已吃完,木炭也所剩不多,这个时节林子里找到干柴几乎不太可能,重新制碳的计划可能暂时实现不了,就算能搞定,等倒春寒时节一过,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就没了市场,已经习惯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再回到当初的饥寒交迫那袁超是万万不乐意的,继续靠陷阱也仅仅只能维持温饱,原先的计划是靠着之前的捕猎陷阱和留下的蔬菜种子还有卖炭的方式继续坚持,等学到了足够的字能够遍览群书的时候就去四海游历,见见这个世界的绚烂,不过现在他有了新的想法,所谓学以致用,为何不用学到的东西去赚钱呢?过程中还能磨炼自己的技巧。

    说干就干,穿上自己的破棉袄,揣上那十几个铜板,然后做个几个蔬菜冷饭团,用洗干净的树叶包着,拿绳子一穿挂在身上,最后背了一捆干柴和碳就踏上了去小镇的路。走在路上的袁超还是发现这一次进镇子可比之前那许多次困难的多,道路的泥泞难行,再加上寒风刺骨,特别是一到了晚上更是难以入眠,好在自己机智,临走前就想到了夜晚睡觉取暖的问题,在路边一处避风小坡旁,火堆一点,勉强能熬过一夜,到了信守镇,早已是又困又饿,赶紧买了俩肉包子,又买了碗肉汤,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这还没开始挣钱就干出去一半身家。

    有了精神以后,袁超径直走向此行目的地,正是王掌柜所开的守信书店。走到门口,发现书店正开着门,袁超心想,这王掌柜平日里总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没想到其实还是挺勤奋的嘛。假模假样的弹了下左右并不存在的袖子,接着做了个标准的揖,袁超故意高声喊道“新年好呀!王掌柜!”,不知为何,每次见着王掌柜,他总想戏弄一番,这一喊,柜台里面正在打盹的王掌柜一个激灵,如第一次见面那般伸着脖子左望右望,然后一低头,又是那张人畜无害笑嘻嘻的瘦黑小脸“你这小泥腿子,又来搅大爷好梦!信不信大爷我一脚送你回娘胎好好回炉学习一下什么叫尊师敬长!”“嘻嘻嘻,哎呀,不好意思,实在是小子我个子太矮没有瞧见王掌柜正在云游仙外,不过此次前来确是有好消息带给王掌柜呀。”“什么好消息?说来听听。”王掌柜挖着鼻子将信将疑。

    “当然是能赚钱的好消息啦!”袁超笑着卖了个关子。

    “快说快说,不说便滚,本大爷忙得很,没工夫陪你这小屁孩闹。”

    见鱼儿已经上钩,袁超便道“是这样的,王掌柜,我有一书生兄弟,平日里别无长物,唯独痴迷书籍,更写的一手好字,所书所写,如书本上一般无二,只要贵店提供纸张,他便可尽抒所长,按掌柜要求临摹书本,无论所写内容,每本只收五文,当然额外有个要求,能够每晚在店铺内搭一地铺,掌柜你说算不算好消息。”

    噗嗤一声,王掌柜笑出声来“你这小屁孩,我当是甚好消息,原来是过来找我开心,且不说这书本都是拓印而来,想要如写的如书本一般谈何容易,就算真有此一人,想必也是精益求精之辈,为何不以此学入试赶考,求得一世功名,反而要到我这小店里来抄书为生,你说若有此人,此人在哪,找来我瞧瞧?”

    袁超又是深深一揖,一本正经的说道“小人不才,所言便是区区在下。”

    王掌柜一愣,继而脸部变形,捂着肚子哈哈大笑挺不起来,仿佛天底下的笑话在此刻都聚集了过来,袁超也不恼,淡定的等着王掌柜恢复人形,心想,哼,现在你对我爱答不理,一会就让你高攀不起!

    笑了好一会儿,王掌柜才一手扶着柜台,一手轻锤着胸口,气喘吁吁的说道“你,你这个大字不识一个,满口胡诌的小屁孩,今日出门之时是不是没有好好翻翻黄历,脑袋被门夹了吧。”王掌柜脑子里还清楚的记得袁超第一次来时,倒拿着书假模假样翻看的样子,打死也不相信这三两个月没见,袁超就变成了他口中所说的文书奇才。

    袁超依然镇定自若,缓缓开口倒“是与不是,一试便知,不如掌柜赐予笔墨,我现场临摹《老谭游记》第一章于你,两百余字,半个时辰,便可见分晓,如我所言有虚,这五个铜板便赔付于你。”说罢袁超将最后的五个铜板往桌上一拍。

    王掌柜心中暗暗叫奇,这小子好似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反正一张纸,一点墨水而已,也值不了五个铜板,不如与他赌上一赌,就当寻个乐子。“行,那就让大爷我见识见识,不过你这五个铜板须得压在我这,免得你一时反悔。”

    袁超点了点头,任凭王老板将五文钱揣入怀中,随即,王老板也不多言,去了纸张和笔墨交与袁超,袁超便在屋内找了一副桌椅,拿出自己的那本《老谭游记》,翻开第一章扫了一眼,接着毫不拖泥带水的一行字慢慢浮现在空白纸张上。前世之时,袁超虽然是个十足宅男,但年幼的时候被父母逼着练习的毛笔字一直没有断过,所以虽然这段日子他虽然以树枝代笔,却在拿起毛笔的这一瞬间,就立马进入了状态,这也是他自信能够说服王老板的原因。果然,一旁的王老板在看到袁超写出一个个字的时候,从一开始的嗤之以鼻逐渐转变至惊疑,诧异,感叹种种情绪汇聚于心,这小子莫不是本身就出身书香门第,只是后来家道中落,当初第一次来的时候装作不懂来糊弄自己?不过看着也不像啊,这粗糙的双手,黝黑的脸庞,分明是长期干活风吹日晒的痕迹,哪有半点读书人的白皙细嫩,难道他还是个天才?

    半个时辰一晃而过,袁超刚刚一落笔,王掌柜就迫不及待一把抓过纸张,拿起原书细细对照了起来,皱着眉头,看看纸张又看看原本,良久,长叹一声“果然一字不差,真乃其事也!”,随即便放下书本,认真的瞧着袁超问道“少年,你如何学得这一手好字?”

    袁超笑嘻嘻的回到“无他!但手熟尔。”此刻他自己都想为这个装杯点个大大的赞。

    “好!果然是少年不可貌相也,既如此,就如你刚才所说,以后你就帮老夫在店里抄书。”说罢居然还弯腰对袁超做了个揖,袁超连忙还礼扶起王掌柜连称不敢,对王掌柜的态度大变有点措手不及,当然他也是后来才知道王掌柜年轻时也是寒窗苦读十余载,后面多年都名落孙山,这才灰心丧气,开了家书店为生,但是从骨子里,他一直都很尊敬知识分子。

    至此,袁超找到了在这个世界的第一份体面工作,此后的多年,他都将这段日子夸为美谈,无论和谁说起,都号称自己是信守镇第一小书童,守信书店玉面袁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