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42章 建奴南下怎么办

第42章 建奴南下怎么办

    乔世明见杨文远如此直接,便也不再绕弯子。

    他轻咳一声,率先开口:“杨将军快人快语,老朽自当鼎力相助。我在倭国尚有些薄面,与长洲藩、仙台藩乃至江户幕府方面都有些交情。最近我正好有十条船要前往倭国,届时定当为将军大人带回所需的硫磺。”

    杨文远闻言眼睛一亮,对乔世明的回应颇为满意。

    但他并未就此打住,而是趁机提出了另一个需求:“倭国产铜丰富,不知诸位能否从倭国带回一些铜料?”

    乔世明面露难色,沉吟片刻后说道:“实不相瞒,近期幕府方面对铜料外流查得甚严,想要大量获取恐怕不易。不过,几千斤铜料老朽还是能够想办法筹措的。”

    杨文远心中一喜,举起酒杯向乔世明敬道:“如此便多谢乔东主了。”

    乔世明连忙摆手谦辞:“不敢!不敢!能为将军大人效力,是老朽的荣幸。”

    接着,杨文远转向汤世珍,语气坚定地说道:“汤东主,接下来我需要大量闽铁,希望您能尽快代为筹措。”

    汤世珍闻言站起身来,全身肥肉随之一颤。他郑重其事地回答道:“杨将军请放心!汤某定当尽心竭力,绝不辜负将军大人的期望!”

    杨文远满意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目光转向李淑道,语气坚定地说道:“李东主,硝石的事情就拜托你了。我需要你以最快的速度筹备好。”

    李淑道闻言,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也将自己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以示决心。

    他郑重地回答道:“杨将军,您请放心!李某定当竭尽全力,尽快将硝石筹备齐全。”

    杨文远微微点头,对李淑道的回应表示满意。

    他接着扫视了在座的乔世明和汤世珍一眼,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我需要你们将所有筹备好的货物,无论硫磺、铜料还是闽铁、硝石,全部在6月初运往登州。我将会在登州港亲自等候诸位的到来。”

    乔世明、汤世珍和李淑道三人听到杨文远的话,纷纷点头表示遵命。

    乔世明率先表态道:“杨将军,老朽定会办好此事。长洲藩和仙台藩那边,我会让我的管家亲自去跑一趟,确保硫磺和铜料的供应无误。”

    汤世珍也紧接着说道:“杨将军,您放心。闽铁的事情我会亲自督办,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筹备齐全,并安全运送到登州港。”

    李淑道也再次保证道:“杨将军,硝石的事情您就交给我吧。我会安排最得力的人手去办理此事,确保万无一失。”

    杨文远听到三人的回应,心中大定。于是,他再次举杯向三人表示感谢。

    杨文远此时又神秘地压低了声音,说道:“不知道诸位可曾听到一些风声?那闯贼李自成,已然被满清的鞑子赶出了神京。”

    乔世明闻言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说道:“老朽也略有耳闻。那建奴凶残无比,若是让他们打败了闯贼后顺势南下,只怕我等的家业和性命都难保啊。”

    杨文远略一沉思,接口道:“乔东主言之有理。不知乔东主可还记得崇祯十二年正月的济南之屠?”

    乔世明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良久,他才神情落寞地说道:“自然记得。那是一场人间惨剧,十几万无辜百姓,就这么被建奴杀绝了。每当想起,老朽都夜不能寐啊。”

    杨文远叹息道:“没错,建奴的凶残可见一斑。若是让他们南下,三位可能保全家人和家业吗?”

    李淑道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杨将军,那么现在该如何是好?我等虽有些微薄之力,但面对建奴的铁蹄,只怕也是螳臂当车啊。”

    杨文远狡黠地一笑,缓缓地说道:“三位勿忧。只要你们全力支持我,我自会付出相应的银钱作为报酬。同时,我也会负责保护各位的家人和家业。你们与我绑在一起,用你们手里的人脉和资源助我一臂之力,共同抵御建奴。”

    乔世明深吸了一口气,双眼微闭,仿佛在权衡着巨大的决策。

    长时间的沉默让气氛变得有些凝重,直到汤世珍率先打破了这份宁静。

    “杨将军,”汤世珍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您请放心。我汤家愿倾尽全力支持您。”

    杨文远听到汤世珍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

    他站起身,郑重地向汤世珍行了一礼:“多谢汤东主的信任与支持。我杨某在此立誓,只要有我杨某在一天,必定拼尽全力保护汤东主及家人的安危。”

    汤世珍也毫不犹豫地表态道:“我汤家愿出银2000两,粮草3000担,以助将军一臂之力。东西不多,但也是我汤家的一份心意。希望将军能够笑纳之。”

    杨文远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他再次向汤世珍鞠躬致谢:“多谢汤东主的大义之举!杨某铭记在心!”

    看到汤世珍的表态,乔世明也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说道:“我乔家也愿意出银2000两,粮草3000担,以助将军成事。”

    杨文远听到乔世明的话,心中的喜悦难以掩饰。他连忙向乔世明行礼致谢:“多谢乔东主的鼎力相助!杨某感激不尽!”

    李淑道见两人都已经表态支持杨文远,心中虽然有些犹豫,但也知道此时不站出来不行了。

    于是,他硬着头皮说道:“我李家虽然家底不如两位厚实,但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李家愿出银1000两,粮草1000担相助将军。”

    听到李淑道的表态,杨文远心中的感激之情更甚。他再次向三人鞠躬致谢:“多谢三位东主的大力支持!杨某定当不负众望!”

    就这样,在三位士绅的支持下,杨文远在海州地界站稳了脚跟。

    乔世明稳步走出了酒楼,身影在傍晚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坚定。

    李淑道紧随其后,心中带着几分疑惑,他快步追上了乔世明,轻声问道:“乔公,您真的如此看好这位杨文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