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44章 花果山下的流民营

第44章 花果山下的流民营

    当杨文远正欲走出州衙,布置扩军事宜的时候。

    李景行突然深施一礼,声音中透露出几分凝重:“文远兄,且慢。在下有一想法,若直接攻取登州,难度极大。我考虑,我们可先行占领浮山前所,封锁消息,再秘密扩充兵力。随后,从陆路发动突袭,直取登州,夜晚同时在水城与蓬莱县城发起攻势,如此大事必成。”

    登州府的附郭县是蓬莱县,所以登州水城又叫蓬莱水城,登州府城也可以叫蓬莱县城,水城北面就是著名的蓬莱阁。

    庞青松闻言,眉头微皱,他沉声反驳道:“我对此持异议。依我之见,直接攻打登州方为上策。一旦登州告破,我们便可遣使前往南都请封。届时,手握朝廷大义,登莱平定指日可待,前途将不可限量。”

    杨文远见两位谋士意见分歧,心中也不免泛起一阵波澜。李景行的意见更为保守,可进可退,万一失败可以退回浮山前所安心发展,这个建议其实是没有错的。

    而庞青松则更为激进一点,直接攻破登州好处太多了,只是登州有守军数千人,万一失败了,恐怕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山东落入鞑子手里了。

    他深知,此刻的决策关乎数万人的生死存亡,以及未来的功业成就。

    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倾向于庞青松的建议,直接攻打登州。

    然而,他也明白李景行的担忧与顾虑,为了团结内部,他思索片刻,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两位先生,请听我一言。”杨文远声音沉稳而有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整编我们所裹挟的五万多流民。其中青壮应有两万余人。接下来,我们要在海州搜罗武器装备,尽快武装起这支队伍。然后,我们跨海登陆浮山前所,暂时驻扎并封锁消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随后,我们将派出商船潜入蓬莱水城,以商队为掩护,暗中部署人马潜入登州城和蓬莱水城。而我们的主力大军则将从长岛出发,在登州水城外静候信号。一旦内应得手,我们便大举进攻,登州可一举而下!”

    庞青松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激动地说道:“此计甚妙!海州府库中尚有白银十万两,我们可以利用这笔银子迅速采购武器装备,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李景行见状也明白杨文远的用意,他心中虽然仍有些保留意见,但也被杨文远的诚意所打动。

    他躬身施礼道:“文远兄大才!在下自当全力支持此计,共谋大业。”

    杨文远见状,心中的石头也落地了,他知道李景行虽然有些固执,但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只要能够说服他,他还是会全力支持的。

    于是,他笑着说道:“文懿先生深明大义,杨某感激不尽。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迅速整编队伍,准备攻打登州!”

    庞青松也点头附和道:“正是如此,事不宜迟,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

    三人商议已定,随即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海州城外的景象,已然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流民营地,蔓延开来,如同一片凌乱的海洋。

    简易的窝棚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这些窝棚大多由枯枝、破布和泥土草草搭建而成,风雨飘摇中显得尤为脆弱。

    一些更为贫困的流民,甚至只能以几块破布支起一个临时的栖息之所,这些“帐篷”在寒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吹散。

    衣衫褴褛的漕丁和流民们混杂而居,他们面色憔悴,眼中流露出无尽的疲惫与无奈。

    营地中弥漫着一种沉闷的气氛,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孩童的哭泣声,都在这片沉寂中显得格外刺耳。

    东边的花果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然而,与这美景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山脚下的流民营地。那里的破败与混乱,与花果山的生机盎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不禁心生唏嘘。

    杨文远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营地,眉头紧锁。

    他身旁的张鹏也是一脸凝重,轻声说道:“文远兄,这流民营地如此庞大,百姓们受苦了啊。”

    杨文远叹了口气,沉声道:“是啊,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是何等的悲哀。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为他们寻找一条生路。”

    张鹏点点头,坚定地说:“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迅速整编队伍,攻打登州,为这些百姓谋取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杨文远骑在一匹雄壮的高头大马上,目光复杂地扫过眼前混乱而庞大的流民营地。

    他的背后,紧跟着张鹏、郑熙、蒋扁担、徐有伦、许日升、邓小五等义军的核心将领,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定。

    杨文远深吸了一口气,转头问向身后的将领们:“诸位,我们现在的军队规模如何了?”

    郑熙策马上前一步,大声回答道:“回将军,我军现有战兵已逾千人,共编成三个队,每队约三百余人。”

    杨文远听后点点头,表示满意。接着,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徐有伦:“徐有伦,我们的亲卫家丁有多少人?”

    徐有伦微微一笑,回答道:“回将军,我军精锐骑兵现有五十五人。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将军,文懿先生已在海州成功购置了二百匹战马。”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将军,我们是否考虑继续扩充军队?”

    杨文远闻言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哦?有战马了?这太好了!你立刻着手在流民中招募骑兵。我相信这些南来的流民中一定有不少逃卒,他们可都是宝贝啊。你务必把他们全都收拢进来,加强我们的骑兵实力。”

    徐有伦激动地握紧手中的马鞭,高声应道:“是!将军你就放心吧,我一定办好此事!”说完,他转身策马扬鞭,向着流民营地深处奔去。

    杨文远目光炯炯地转向郑熙,语气坚定地说道:“老郑啊!现在每个队300多人确实太少了,我们需要迅速扩充兵力。你看这里的流民,他们都是潜在的兵源。我命令你,立刻开始招募,将每个队扩充到2000人,一共编成四个队。你们几位,也都将晋升为千户。而我,将自称游击将军。另外,第四千户队的千户由张大牛担任。”

    郑熙听到这番话,惊得张大了嘴巴,仿佛能塞进一个鸡蛋。

    他结结巴巴地说道:“将...将军,你是说真的吗?2000人一个队?我...我没听错吧?我...我也能当千户老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