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64章 剃发令和圈地令

第64章 剃发令和圈地令

    然而,他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依然保持着那春风般的笑容。

    “哎呀!诸位真是太客气啦,这般厚礼,真是让杨某受宠若惊啊!破费了!破费了!”他拱手笑着说道。

    孙朝玉此时也赶紧过来打圆场,他热情地招呼着众人:“诸位都站着干嘛?快坐啊!杨将军,您先请坐,要不然他们都不敢入座呢。”他说着话,便伸手示意杨文远先行入座。

    杨文远哈哈大笑,他摆摆手说道:“杨某疏忽了,疏忽了。诸位请坐,快快入座。”他说着话,便率先走到主座前坐了下来。

    众人见状,也纷纷入座。三座酒席,座无虚席。

    随着众人的落座,一道道精美的菜肴也陆续上桌。杨文远扫了一眼桌上的菜品,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这些士绅们果然是豪富之家,出手如此阔绰。桌上的菜肴琳琅满目,色香味俱佳。尤其是那些登州的特产,如海参、鲍鱼等海鲜珍品,更是让人垂涎欲滴。

    杨文远虽然心中鄙夷这些士绅们的为人,但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豪气和富贵。

    他端起酒杯,微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盛情款待,杨某自当笑纳之。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今日的相聚干杯!”他的话音刚落,周围便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

    众人纷纷举杯相庆,场面顿时热闹起来。

    杨文远轻抿一口酒后,缓缓放下酒杯,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几分凝重地开口道:“诸位,眼下杨某有一件烦心之事,需要与大家共商。我得到确切消息,鞑子朝廷已派右副都御史方大猷巡抚山东,工部侍郎王鳌永等人也即将抵达山东。更为严重的是,石廷柱和觉罗巴哈纳率领的真满洲大兵也已整装待发。”

    他顿了一顿,见众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便又继续说道:“满清鞑子的凶悍,想必诸位也有所耳闻。如果他们占领了登州,这里恐怕会变成一个人间地狱。崇祯十二年正月的济南之屠,那惨状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真到了那时候,外面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诸位又该如何自处?满洲人的贪婪成性,他们会放过你们吗?”

    杨文远说着,站起身来,指着窗外,仿佛那里已经出现了他所描述的恐怖场景。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让在座的士绅们都感受到了他的担忧和愤怒。

    张文坤没想到杨文远一开口就说这个,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结结巴巴地说道:“杨将军,这...这恐怕没有您说的那么严重吧?”

    杨文远冷笑一声,反问道:“张会长,你可知道满洲大兵入主北京后都做了些什么吗?”他的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人的心灵。

    其中一个士绅摇头道:“不知也。”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下达了剃发令。”杨文远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有力,“他们要求汉人把自己的头发剃成老鼠尾巴,把大部分头发都剃光,只在脑袋上留个小辫子。这是对我们汉人的极大侮辱和摧残!”

    其实现在满清还没有下达全国性的剃发令,而是在明年的顺治二年才会下达。但杨文远此时却故意提前说出这个消息,以此来震慑在场的士绅们。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便议论纷纷起来。

    “这哪行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

    “对啊!剃发后还怎么面对列祖列宗啊。”

    “绝对不能做如此不孝之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情绪都变得激动起来。

    他们虽然富贵荣华,但内心深处仍然坚守着汉人的传统和尊严。杨文远的话无疑触动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杨文远见众人情绪激昂,便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诸位,请听我说。满清入主中原后,不仅仅是剃发令让人痛心疾首,他们还颁布了圈地令。八旗兵如狼似虎,把北京内城的百姓都赶了出来,霸占了他们的财产和房屋。北直隶地区处处都是人间悲剧,大量的良田被圈占,而原来的主人则沦为了农奴,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士绅便附和道:“此事我清楚,确实如杨将军所言,百姓们太惨了。”他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显然是亲眼见过那些惨状。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许多人都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满清的暴行和杨文远所说的话。

    他们虽然之前也有所耳闻,但真正听到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时,还是感到难以置信和愤怒。

    杨文远见效果不错,便继续说道:“你们想想看,这样凶残成性的鞑子兵南下,你们的家业还能剩下吗?你们的性命还能存在吗?到时候,你们都要被杀光,你们的女眷都要成为鞑子的奴隶,供他们玩乐。这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

    现场彻底炸开了锅。士绅们惊恐万状,议论纷纷。他们虽然平日里养尊处优,但此刻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恐惧。

    “那……那个!杨将军,您别吓我们。”张文坤结结巴巴地说道,他的脸色苍白,显然是被杨文远的话吓到了。

    杨文远嗤笑了一声,冷冷地说道:“吓你们?我说的都是事实。不信你们自己去调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到时候你们都要被杀光,你们的女眷都要成为鞑子的奴隶。如果你们还执迷不悟,继续和鞑子勾结,那就是自寻死路!”

    此时,现场已经乱成一团。士绅们有的惊恐交加,有的愤怒填膺,有的则陷入了沉思。

    他们知道,杨文远说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如果继续和鞑子合作,那等待他们的将是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然而,也有一些士绅心存侥幸,认为杨文远是在危言耸听。他们开始交头接耳,商量着如何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相信杨文远的话,毕竟他的身份和地位都摆在那里,没有必要欺骗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