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回九四好种田 » 第九十四章人事调整

第九十四章人事调整

    “行。”方明湘也是干脆利落的人,马上下了决定。“这事就交给郑叔负责吧!我对其它没有要求,唯一的一点,品性必须重点把关,那边以后跟政府工作人员交道打得多,如果出事情,后果就严重了。”

    倒不是她重用自己人,冷落赵叔,而是两人看人的眼光,郑建树比赵叔出色得多。

    赵思慎清楚这一点,所以并没有表现出意外。

    到了现在,他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管谢国兴还是方明湘,都不会亏待自己。

    讨论完这件事,大家暂时静了下来。

    方明湘站起来,给每个人加了水。

    她是女人,做这些最自然,大家知道她的性格,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对了,赵叔,方绍灿在这边表现怎么样?”方明湘突然想起这个担任过村支书的同村人,好奇地问道。

    他现在几乎天天回家,如果去了余杭,不知道会不会不方便?

    作为当过村支书的人,一般来说,基础比其它人好得多,只要给他时间,能力就会显现出来。

    “怎么说呢?”赵思慎知道他跟方明湘的关系,所以没有胡乱评价,反而组织了一下词语。“能力确实非常出色,什么工作都能干好,可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没有野心——”

    这样说当然是客气话,换句话说,就是他满足于现状,工作上得过且过,没有往上爬的野心。

    对企业来说,这样的人反而不好用,毕竟野心的人,反而容易控制。

    因为你不满足现状,所以为了工资,为了职位,会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好。

    反倒是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你不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激烈他努力工作。

    “会不会是因为他以前担任过村支书,进了公司后,反而找不到动力?”方明湘猜测道。

    要知道企业虽然能给他金钱和地位,但是跟在村里担任村支书时比,完全不同。

    说得夸张一点,你在企业就算再有权力,一出了公司,谁还当你一回事?

    而村支书就不同了,至少整个村的人,都得服从你的命令。

    “那怎么办?”谢国兴皱了皱眉头。“你当初把他介绍进公司也好意,如果他不承情,那就吃力不讨好了。”

    “没事,我有空找他谈一谈吧!”方明湘不在意地摆摆手,叫他放心。

    对于方绍灿一家,她一直心怀感激,所以打算听听他的想法。

    如果他觉得在企业里没有前途,可以帮他介绍到机关里。

    不管是乡镇一级,还是虞城市里,以她现在的人脉,应该不会太难。

    如果他愿意干下去,那就帮他调一下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许能激励他的好胜心。

    接下来赵思慎拿出名单,考虑让哪些人去余杭。

    当然首选是年轻人,他们没有家室拖累,去大城市工作,应该会感兴趣。

    其次是对赚钱欲望比较强的人,只要那边的工资提高那么一两成,肯定有人会选择去那边。

    方明湘没有参与,却在考虑服装厂以及电子厂的人事问题。

    当初花了很大的精力,把人招聘进来,现在看到肖东灿的模样,她担心那边的管理人员,也会不会有同样的问题。

    毕竟不管是服装厂还是电子厂,规模都太小了,对有的人来说,会觉得大材小用。

    商量好眼前的事,跟郑建树单独商量一下,看看那边没有必要调整?

    “农家山泉那边,现在的出货量达到多少了?”谢国兴突然问道。

    最近回家了一趟,没特别关注这些数据,只知道产量不断在增加,他也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了?

    “现在每天的产量,已经达到五万瓶了。”赵思慎回答道。

    这是两家工厂的总和,基本上达到极限了。

    “还是有点少啊!”谢国兴想起方明湘说过,旭日升一天的销售量,都在百万瓶以上,自家跟他们的距离还是太大了。

    “现在还在找地方建分厂,慢慢会跟上去的。”郑建树安慰了一句。

    虽然他的野心一向很大,但是前期的投入还是要小心,免得资金链断裂,拖累其它企业。

    最好的办法,就是投产一家分厂,成功一家分厂。

    等它的产量和质量稳定下来,再接着开下一家。

    还有一个办法,当然是找一个水源比较好的地方,办一家大型的分厂,这样的话,生产压力就会小得多了。

    “对了,你们听说过千岛湖吗?”方明湘突然问道。“那边的淡水资源丰富,水质也不错,如果那边开一家有几条自动灌装线的工厂,问题不是解决了吗?”

    农夫山泉好像就是那边起家的,现在水质肯定没问题,可以考虑在那边投资。

    “那边我熟悉,以前去过一趟。”赵思慎不是浙省人,自然不清楚,郑建树倒是非常了解。“建一家水厂,倒是没问题。”

    它位于纯安县,本身就属于余杭市,既然公司在那边有了汽车城,再建一家水厂自然也没问题。

    据说它是国内大江大湖优质水之首,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

    有这样丰富的资源,就算上马十条生产线,也没有问题。

    “那接下来去考察一下那边,如果合适的话,下一步就直接在那边办厂。”谢国兴拍板道。

    在老家开厂,以后反正要虞城余杭两边跑,管理起来也方便。

    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方明湘和郑建树回到自己的公司,跟他商量两家工厂的人事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见方明湘担心两边的负责人,找不到成就感,慢慢地会失去工作的冲劲,他发觉自己确实疏忽了这一点。“要不这样,我们建立事业部,让他们一人分管一块地方——”

    所谓事业部,就是把某个项目,单独列出来,由某一个人负责,上面由总公司老总管。

    比如制衣厂和服装店,合并为一个服饰事业部,让一个人统筹负责,包括以后扩大工厂规模,开新的分店等,都由那边自主决定,总公司这边只负责审核和把关。

    这样一来,董高远的权力就大了许多,待遇也得相应提高,责任心应该也会提升。

    具体工资待遇,可以根据绩效进行考核了,每提升多少业绩,就给多少奖励,一目了然。

    电子厂的厂长章星洲也一样。

    那边现在只生产开关和插板,将来想扩大工厂规模,增加产品规格,开发其它类似的产品,都由负责人去把关。

    “我觉得可行,你有空跟他们商量就定下来吧。”方明湘对于好的建议,一直不吝支持。

    放权给郑叔,让他根据定好的方向去操作,她只需要关注具体的执行细节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