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凡尘仙游玩中 » 第6章:花灯街上的粥摊子

第6章:花灯街上的粥摊子

    仓天纪1413年,八月十五日,北荒阳山。

    孙禾有些发愁,根据渡劫时冒险观测得到的感悟,她将引劫阵进行了改良。

    奈何朔玉柱做了11根,剩下的朔玉就只够做半根了。

    “改天去西荒多收集一些晶尘吧。”

    在牛角岛安置另一个引劫台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了。

    感应了一下腰间的朔玉佩。

    “今天是中秋节?”

    抬眼望了望天,月亮果然很圆。

    关于乾元世界为何也有中秋节,孙禾以前做过调查,但没找到答案。

    她搜罗天下史料编撰出来的《史集·元天纪》,最早只能追溯到元天纪2342年,距今4505年。

    这里没有任何有关秦汉唐宋元明清的记录,也没有任何相关历史名人的记载,更是没有流传那些文人墨客的作品。

    道法墨儒等诸子百家倒是有部分传承,但都没有明确的出处,甚至连创始人都无人知晓。

    仿佛元天纪2341年出现了一场惊天灾难,把过去的一切都给毁灭了,只留下了文明的星星火种得以延续。

    古怪就古怪在,元天纪2342年的中域,人口并不少。

    而地底愣是没有任何一个那年之前的遗迹,甚至连坟墓都没有。

    这事孙禾调查了许多年,额外收获就是各种“史前”神怪传说,被她收录进了《天枢集》里。

    最后实在是查不出个结果就不管了,反正这对她没有影响。

    中域,辽州,牧北城。

    姿容若仙的少女走在挂满花灯的街道上,却是没有引起路人的注意。

    不是他们瞎了,而是孙禾所系的蚕丝腰带是件能迷惑眼睛的灵器。

    不仅“相由心生”,还被她限制了最高颜值。

    寻常人看到的孙禾,是一个模样普通甚至有点丑的少女。受情绪和阅历的影响,这形象会千变万化。比如心有嫌弃的,会看成丑陋的老妪。

    所以她在这人流之中,属实“其貌不扬”。

    孙禾漫步其中,偶尔驻足,多是聆听小孩子们的喜悦。

    有的是猜中灯谜的显摆,有的是吃到零食的雀跃,有的是对精美花灯的欢喜。

    孩子们的快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大人?

    烟火太重,不宜现在的她。

    突的,一股米香味和一个大大的“粥”字吸引了孙禾的注意力。

    放眼看去,是一对夫妻经营的小摊位。

    男人高挑精瘦,颧骨凸显的面庞和粗大的指骨都在表明他北方汉子的身份。

    女人很矮,甚至不如孙禾高。

    有些胖的女人负责招呼着客人,男人则负责端盘子和收拾桌子。

    牧北城是齐国最北的边城,也是齐国最接近北荒的几座城市之一。

    不仅冷,还是个不产稻米的地方。

    人们喜吃面食和肉,用米熬制的粥,不说不常见吧,近百年来孙禾是没见过有人摆摊售卖的。

    哦,是不包括灵醉的六十年,那就是一百六十年。

    粥摊在牧北城突兀,在中秋节的夜晚上就更显格格不入了。

    即便挂了灯笼贴了彩纸,这时候卖粥也不合时宜吧。

    孙禾这样想着,却是又见几人结伴在那点了几分皮蛋瘦肉粥坐下来吃了。

    她摇摇头,暗笑自己居然比普通人还循规蹈矩。

    “许久没吃皮蛋了。”

    自语一句,她也去点了一份。

    皮蛋这东西,还是她给带到这边来的。

    当年在公孙庄折腾火药折腾烦了,就循着前世的记忆捣鼓出了这东西。

    “客官您的皮蛋瘦肉粥一份。”

    正当孙禾回忆着当年的事情时,一道声音打断了她的思路,以及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海碗放到了她跟前。

    这算是南北结合了吧,哈哈。

    呲溜两口,老板又端来了一小壶茶和一小碟分切好的月饼。

    茶碗盖在茶壶上,当盖又当碗,因而也叫盖碗茶。没什么讲究,泡的是大叶茶,买月饼送的。

    月饼是蛋黄馅的,点餐时老板娘热情推销,孙禾就要了一份。问切不切时,她也点头了。

    捻一小块品尝,不惊艳,很熟悉的味道。

    见此时没有新来的客人,孙禾问老板娘:“这里头的蛋黄也是你们自己做的?”

    “是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的老板娘摘了个灯笼,举到了一块写着字的麻布上,“咱这平时就卖咸鸭蛋,打月饼用的蛋黄自然是自家做的。”

    “哦,那来十个咸鸭蛋。”

    “姑娘是现个儿吃,还是带回去?”

    “现在吃。”

    老板娘瞟了眼孙禾跟前那碗不见减少的皮蛋瘦肉粥,没说别的,应了声“好嘞”就亲自端来了盛在海碗里的咸鸭蛋。却是小声跟男人说了孙禾这边的情况,让他注意给这边添茶。

    这小小的举动孙禾一开始没想太多,吃了三个油满浓香的蛋黄后才恍然。

    原来是怕自己吃太多咸鸭蛋给齁到了啊。

    只是瞥了眼那海碗里被她连壳一块掰开不见蛋黄的三对蛋白,孙禾只能在心中默默说一句:哈哈,多谢好意了。

    收获到善意的孙禾心情大好,连擓了几勺粥送嘴里。

    奈何嘴小,那碗粥似乎不见少。

    …

    牧北城在齐国有牧守北方之意,与明国接壤。

    齐明两国相互不对付,但不妨碍两地之间的江湖客往来,因此在牧北城里时不时就能看到明国打扮的人。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们朝廷的事,跟我们这些混江湖的有什么关系。

    在牧北城,比明人还稀罕的,除了孙禾此下的粥摊,就是一身儒袍打扮的读书人。

    这儿的读书人,不是指读过书的人,而是指只读书却没入武道的人。

    这个世界以武为尊不假,可不代表武夫不读书。

    低端到被江湖人称之为不入流的武徒境,都需要识字才能理解各种锻体技巧和武功招式。

    高端的不熟读医书了解自身的经脉窍穴,又如何有效的将气血转化成内力、罡气和真气?

    文武双全,才是武者的基本素质。

    读书人?呵,武盲罢了。

    但,治国安天下,武者的脑子又不如这些书生好使。

    故而读书人在朝廷依旧有上升渠道,只是不再“惟有读书高”罢了。

    甚至有点惨,位于鄙视链下边。

    孙禾对此不置可否,毕竟这个世界的武力过于强横,光有头脑是没用的。

    一个武徒初期的人双手就能张开200斤的弓,后期至少开400斤,别说更高境界的武者了。

    你不练武就跟人讲道理,邦的一拳你人就没了,还拿什么讲道理。

    而眼下,她就见到了一个书生。

    并不明亮的灯火余光下依旧能看出松垮的衣袍有些脏,整个人瘦弱无力,面容上肉眼可见的憔悴。

    他驻足看着粥摊好一会,才收了视线,跟同行的寸头大汉坐到一旁的面摊上。

    面摊老板很快就给二人端上来两碗面。

    书生说:“老板,你这有蒜么。”

    “有的,您稍等。”

    蒜来,书生刚想接,就被壮汉先一步拿走了。

    壮汉拍了拍书生的肩膀说:“呵呵,难得啊书生,当了一阵子官,开始懂得替我要蒜了啊。”

    说着就掰下两瓣蒜开始剥皮。

    书生伸手去拿蒜头,壮汉阻止道:“不用不用,我自己剥就行。”

    书生尴尬道:“是我自己要吃……”

    壮汉一怔:“你?”

    书生也从蒜头掰下两瓣,一边剥一边说:“那天替伤工去找陈家要说法之后,我就被知府踢出来了,到现在都没找到生计。头几天还好,有点余钱吃阳春面还能加个蛋。然后是只吃面,再然后就是只吃两顿。”

    剥好一瓣蒜后,书生迫不及待的就蒜吃了一口面,露出一副舒爽的表情。

    “光吃面不是滋味,就想起你老在我耳边说的什么,‘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所以我就尝试了一下咯。”

    “怎么样,是不是香多了。”壮汉得意道。

    书生趁机又吃了一口面,点了点头说:“头两口我吃不惯,辣得我难受。想着手上的半粒蒜不能浪费吧,又吃了一口,然后就知道怎么吃了。”

    “以前都跟你说了你不信,嘿嘿,上瘾了吧。”

    书生摇头:“吃多了还是辣嘴巴,只算是能接受。吃进肚后那股像吃了肉的感觉,才是我现在吃蒜的原因。”

    “有这事?”壮汉将信将疑,“我咋没这感觉。”

    “不知道你,反正我是这样。不论如何总比干吃一碗素面要强。”

    之后两人专心对付面,只有呲溜呲溜吸面的声音。

    书生吃碗面后咧嘴吸了好一会凉气,捧着碗喝汤,问:“几个月前你不是说要跟表妹回去成亲吗,怎么突然又跑到这里来?”

    “啥玩意啊书生,你话可别乱说,表妹是让我回去跟另一个姑娘成亲。难怪齐王陛下那么不喜欢你们这些读书人,好好一句话能传出另一个意思来。”

    “所以呢,你为什么来这里?”

    壮汉三两口吃完最后一碗面,叹气道:“唉,我那表妹家出事了。我以为你还在当官,想着来找你帮忙。”

    “我那不是官,只是一个旁书,知府的幕僚。事大不大,不大的话我或许可以找以前的同僚沟通沟通。”

    “我都从琼州跑到这里来了,怎么可能不大,不过现在跟你说也没用了。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回家还是去什么地方?”

    书生沉默喝完面汤才开口:“北荒边上的三百里村一直想纳新,我打算去那边。”

    “我觉得你还是回家比较好,我们北方的冬天跟你们南方的不一样,会冻死人的。如果你是因为缺盘缠,我可以先借给你。”壮汉建议道。

    “我不想回去,反正家里有我没我都一样。”

    “唉,随便你了。”

    壮汉在怀里掏了掏,然后握着拳头把一块只剪了一个小角的银锭塞进书生怀里。

    然后又放下四碗面的钱,起身拍了拍书生的肩膀说:“我还有事要办,以后再来找你喝酒,保重!”

    说罢匆匆离开,钻进巷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条死胡同那翻墙离开又跑回来堵着。

    他脑海里想着面摊旁边那个吃粥的小姑娘,看着空无一人的巷道呢喃:“难道是我多疑了?”

    ……

    孙禾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想听一下八卦就被人怀疑了,书生也走了她还在对付自己那份皮蛋瘦肉粥。

    慢性子的她吃了许久,才把粥吃完。

    付钱的时候,遇到了问题。

    “姑娘,你这是老钱儿,咱不好收啊。”老板娘的笑容有些僵。

    孙禾顿时想起来自己已经“睡了”60年,收回铜钱,拿出一块方正的银锭问:“银子呢?”

    这一幕看得老板娘眼角直抽抽,连忙伸手将那银锭按回去,同时还张望了一下是否有其他人见到了。

    发现确实没人往这儿看之后,她才松了一口气,说:“姑娘,这财不外露的道理,你家大人没跟你说吗?”

    孙禾笑笑,当着她的面用两指捏下了银锭的一个小角,说:“让你担心了,这银子够了吗。”

    “啊哈哈,原来是女侠当面。”老板娘尴尬笑笑,“您指头捏着的看着应该有二两,太多了。”

    “多出来的就买你们的咸鸭蛋吧。”

    “这……”

    “怎么了?”

    “要不姑娘您有了零钱再来?”

    孙禾笑了,将碎银塞进老板娘的手里,说:“咸鸭蛋、皮蛋和月饼,都卖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