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望云山 » 论克己复礼

论克己复礼

    每个人自身的缺陷,怎样克服,孔子以一套周礼作为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在礼的范围中,以中庸的态度去实施,儒家是去个性化的,但是又因材施教,让每个人依靠自觉的言行逐渐成为君子、圣人。

    为什么儒家能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因为省事,正派的官员不是为了完成朝廷的指标才去做事,而是自身需要做的事情,如果只关注自身品德完善,那不是君子是道士,儒家的路早已经铺设好了,推己及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内心的成就。

    儒家通过三纲五常强化了自我完善的道路,也可以说是变相捆绑,你想成为修身成为君子,那究竟在何处体现,就在这伦理之中。

    那如果我不做君子,是不是就不用遵守这些教条了,此时社会风气的教化就起到了作用,家家户户如此,你要另类,那家族这一关就很难过,就像白鹿原中家规仍然是处罚犯错之人的手段,那家规从何而来就是三纲五常的孕育而来形成的规则。

    儒家之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有追求的人指引君子之路,普通的人则生活在教条之中,不论封建社会借助伦理制造了多少惨剧,然而儒家真正的出发点仍是心灵真善与天下大同,个人的最高成就与社会的完美形态两者契合,互相作用成为普世的真理。

    中庸其实就是涵养,不偏激,遇事不走极端,不过仍然需要在中庸的态度上,明确是非观,舍生取义,要把仁义作为首要前提,然后在去判断,如果只是退避冷漠,这就是忘了儒家教义的根本。

    王阳明知行合一从这个心根本上出发,并不提外在的要求,什么伦理、目标皆不提,只从你认识心这个本体,无论什么时候都从这个心去看,在通过良知去判断,知道结果便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