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巡仙游 » 第五章 读书

第五章 读书

    首先,手榴弹虽然猛,但即使被发现了,别人拆开发现里面就是黑火药,想仿制也自己搞定了,不会为了这个秘密跟寨子不死不休。

    然而,如果拆开后发现是看不懂的秘方,对方的势力可能为了独占秘方而起必杀之心。

    在黑火药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普及无烟火药或者高爆炸药显然是没必要的,弄几个特供给自己防身就好,普及全寨完全没必要,反而招来祸端。

    自己用,被人看到就推脱是用量比较大的黑火药,很好蒙混过关,但如果全寨子装备就很难糊弄了。况且现在也没有批量生产的条件。

    所以,现在李清浊在弄不到其它材料的情况下,也就实验性的手工打造了一枚没有发射药和底火的铜装子弹和一把木制的点38左轮手枪的模型。

    傍晚,李清浊结束了一天锻炼往家走时,正想着今后打算呢,突然寨子里的武习叫住了他,说道:

    “二狗子!族长找你,你过去祠堂下,你爹也在呢。”

    “哦,知道了叔。”

    说着,李清浊就带着满脑子的疑惑去了祠堂。

    来到祠堂,族长和老爹已经等他许久,李清浊进去后,先给两位长辈问安,然后很狗腿的跑到族长身边锤肩,然后一脸好奇的问到:

    “爷!啥事呀!”

    老爷子开心的笑到:

    “你啊你,没事我就不能找你拉。”

    “不是不是。”李清浊道

    “好了,别贫嘴了,今个有个事想跟你说,征求你的意见。”老爷子说道。

    “爷~有事您就说,我都听你的。”李清浊小嘴跟抹了蜜一样。

    老爷子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说道:

    “娃啊,你知道为什么寨子里没请教书先生吗?”

    说到这个问题,李清浊也有些疑惑。现在全寨子识字的就两人,一个是族长,一个是给李清浊取名的那个老先生。

    族长是年轻时去学过识字,另一个是早年出去闯荡跟着算命师傅学的,寨子虽然不富裕,但也不至于文盲率这么高啊,大家凑点钱,请个教书先生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清浊摇了摇头,只听老爷子继续说道:

    “其实啊,各家出点钱,咱们寨子是请得起教书先生,甚至寨子里我们两个识字的长辈也能教你们识字。”

    说到这老爷子续了口茶接着说道:

    “但是啊,咱们李家立足的根本,就是那门家传的武学。没了这一身的武艺,咱李家就是平头百姓,只能任乡绅鱼肉。所以家中子弟习武就放在了第一位!”

    “咱李家也就三百多口人,每代不过百余人,即使从小开始打基础,能成三流高手的也就六十多号人,能把家传练到大圆满,成为二流高手的,两到三代人才出一个,现在寨子里就没有二流高手,你说人丁本来就不够,若是还送去读书,到时高不成,低不就,两头糟。一个家族要成为书香世家,那是要家族极其富裕,再经过数代读书的底蕴,才有点希望。咱们如果舍弃自己的老本,跑去读书,不出三代,可能李家就没了。所以寨子里的孩子要从小就打熬筋骨,绝不能分心送去读书。”

    李清浊恍然大悟,随即又疑惑的问到:

    “那爷告诉我这些的意思是?”

    老爷子欣慰的看了李清浊一眼,接着说道:

    “咱们李家也不是完全放弃读书的,家中子弟在打好基本功后,如果年纪还小,都会问他们想不想去读书识字,一般16岁前,能把功夫练到一重的,族里都会问问要不要去读书。”

    “唉!可是这些兔崽子一个都不愿意啊!”

    李清浊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一般来说资质中上的孩子都能在12岁左右达到一重境界,16岁前基本都能达到,16岁后都成家了,要去打猎养家糊口也没必要问了。

    让人无语的是,百来号新生代,一个想读书的都没有,族长不由长嘘短叹,不过也算正常,大部分天赋一般的孩子,在这种年纪崇拜的都是强大的武力,当然没人愿意念书浪费练功时间。

    族长在长吁短叹了好一会,才又说道:

    “娃啊,这些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知道你有多聪明,8岁就到达了一重境,现在的你已经算是打好了基础,分点心思读书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且我也和你爹商量好了,到时候也会让武习给你开小灶,不会影响你练功。你啊,是我最看好的子弟了,你是有可能达到二流高手的境界的,以后行走江湖大字不识是很难闯出什么名堂的,爷对你期望很高,你可愿意去读书啊?”

    说着,老爷子一脸希冀的看着李清浊,李清浊也没让他失望,立马说道:

    “愿意!”

    “诶!好孩子!好孩子!那行你先回家吃饭,这么晚肯定饿坏了,我安排一下,你等我消息。”

    老爷子欢天喜地的说到。

    其实李清浊早想读书识字了。这些年,他跟父亲去过几次镇子,也看过家里的对联,发现这里的文字很有意思,它就像地球上某种古代文字演化过来的,就有点像看古代繁体字的感觉,我们现代人如果看秦汉的石碑,就会有一种我知道是繁体中文,但是就是认不全,总有一些字认不出来。

    而这里的文字给李清浊一样的感觉,只是更难辨认,50个字里只能猜出一个,所以他对这里的文字也很好奇。

    辞别族长后,李清浊就跟父亲回家等消息去了。

    数日过后,在习武场上的李清浊又被叫去了祠堂。

    来到祠堂,堂里已经坐了3个人,族长、老爹和四叔,一进去族长就说道:

    “来来来,到这边来,我有事交代。”

    李清浊乖巧的凑上前说道:

    “爷,您说。”

    族长说道:

    “你读书的事情啊,爷已经给你安排好了,爷花了重金给你请到了县里最好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以前是县里的师爷,后来年纪大了,位置就让他儿子给顶上了,他老来无事,便在家中开了私塾,他多年在衙门做事,深知官场的道道。学问也好,以前就是秀才,而且一家子都跟官老爷很好,几任官老爷的师爷都用他家的人。咱这溪柳镇附近的富户乡绅的子弟都送他那去了,连官老爷家的子弟都是在那里读书。”

    李清浊其实有了解过溪柳镇,与其说是镇子,不如说是县,据说数百年前,这里还是边境,靖朝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边防重镇,但随着数百年的扩张,这里已成靖朝腹地,军镇也就取消了,改成了县级单位,但由于习惯,依然叫溪柳镇,所以县衙就在镇子里。

    族长接着说:

    “那边我都安排好了,寨子在镇里有些产业,你就安排住在城里的宅子里,让你四叔看着你练功。吃饭就跟你几个叔搭伙。”

    寨子在溪柳镇里有3个铺子,一个大院子。

    镇中的铺子是做皮毛生意的,各家各户打到的皮子都会送那里去。

    镇南靠河的两个铺子是做山货和卖野味的。

    剩下的大院子是仓库和落脚点,也是一条退路,万一寨子出事,躲进镇里也有地方安置老小。

    另外,在溪柳镇的地界上,李家寨子也算是一方强人,近百来个习武之人,虽然没钱没权,但武力值却是最强的,若是惹急了,落草为寇,那谁家都扛不住李家的报复,所以没人敢随便拿捏李家。

    族长又说道:

    “去了镇子,不用畏首畏尾,除了县长要给几分面子,其他人不用惧怕。谁敢招惹咱李家直接打了,只要明面上不出人命就不会有事!不能弱了气势,懂吗?”

    “诶!”

    李清浊开心的回到,李清浊就喜欢这种气势。

    一旁老爹和四叔想说点什么,被族长眼神制止了,然后才说道:

    “3天后出发,你先回去收拾东西吧,我和你爹还有话要说。”

    “好!”李清浊应了一声就回去了。

    看着李清浊走后,李文踌躇了一下,才有些担心的说:

    “叔,您这会不会太惯着那臭小子了,以他无法无天的性子,指不定捅出什么大篓子。”

    族长看了他一眼才说道:

    “这娃是这一代唯一可能晋升二流高手的苗子啊,以后肯定是寨子里的顶梁柱,如果以后寨子里的顶梁柱畏畏缩缩,瞻前顾后,不敢闯不敢拼,那寨子怎么壮大?想过的更好,是要跟别人抢饭吃的,你把他给养温顺了,那要这二流高手干什么,看家护院吗?我们看家需要二流高手吗?”

    李文被说的哑口无言。

    “好吧,都听您的。”

    回到家,母亲就帮着李清浊整理行囊。

    母亲看着似乎一点也不伤心,可能是因为还有两个弟弟要操心。

    没错!不知道为什么,原本30多岁都怀不上一子的父母,在生了李清浊之后就停不下来了,一个接一个,简直像是医学奇迹啊!

    李清浊在房间里寻思着要带上哪些家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