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嗟叹星辰 » 第伍章 伪新

第伍章 伪新

    ......

    “天道不喜气运之子啊,他应该马上就“暴病“身亡了!“

    符禅笑道,“孙申一死,气运溃散,九道大运会分别附身到九位宿主上,18道散运会附身在另十八位宿主上,附身期间,他们的运气会有所提高,宿主们如互相遇见,则互相看不对眼。“

    “杀了气运宿主能抢夺对方的气运。“

    江晋戬补充了一句。

    “目前为止暗吏暂时还没有降临,不过也快了。“

    一身青衣的青年人见话题聊偏,插了一句。

    “当然知道,浦永宁,这不还能来吗。“

    符禅笑着接子一句,负手而立。

    ......

    孙申驾鹤西去后,其创新领袖葛明代理执政,为平反常氏叛乱做足准备。

    司马晟,白影等人准备围剿“常匪”,虽然以前的他们富可御敌,但现在的他们一贫如洗。

    现在的思鸿王国,生宪王国,还处于建国之初,没有那么多的金钱和势力去招兵买马。

    当中的军队很多人都是自愿参军,报效祖国的忠烈之士。

    如何利用最小的代价打赢这场仗,是一个问题。

    司马晟在会议论坛上发表演讲,鼓舞士气:“我们绝对赢,但是我们不会马上胜利,得要论持久战,才能成功平叛常氏同盟。”

    “现在整个星辰共和国国内都充斥着“必败论”,对国内的舆论是十分的消极。”

    “但是我要在这里说明常氏联盟看样子坚不可摧,其实十分的贪污腐败,每个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着想,内部其实十分的动荡,只要咱们逐个击破,必定能大获全胜。”

    “所以又回到了如何解决问题。从战略上来看,创新王国就是战略前线,所以必须得提防常氏同盟的袭击。思鸿王国和生宪王国是战略后线,需要时刻这位创新王国进行战略补给和支援........”

    徐象升,字理生,号平昌。

    其父徐生因抗激常氏战死,因此理生埋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立志亲自活捉伪新(常昌义的旗号)政权四首﹣﹣常昌义,丰臣竜,朱宪与姜予和,联名上书请求征战。坤侯白影年纪幼小,由高远,首辅路文见参政。

    当二人听闻理生上书一事,第一反应就很不屑﹣﹣

    无名小辈能干什么大事。

    不过慎重起见,为了体现出自己的最大风度和善解人意的关怀,还是同意了理生的请求,委以重任,与白佞带领的左卫抗缴常氏主力。

    战争一触即发,右卫缪原在交洲河与朱宪的朱氏部展开激战,屡战屡败,被打得节节败退,薛生思一行也没好到哪去,一直与姜予和僵持着。

    消息传到理生军中,弄得是人心惶惶,士气低下。临政元年初(葛明在位期间,改珽启为临政),理生军与白佞的岱宁军会合,徐象升与白佞深夜在中秘谈,一致决定岱宁军从正面与常氏主力军激战,理生军则绕道于后方,从背后突袭,两面夹军。

    却说伪新三部,接连传来喜报,常昌义得意忘形,认为自己亦能战胜两军。

    古人常说骄兵必败,自有他的道理。

    却说常军在新口关遇上岱宁军,自以为大可败敌军,不仅如此,士兵亦是就得能大破敌军,不把岱宁军放在眼里。

    两军一相见战争立刻触发,刚开始确实是常军占优,白佞就让自己的部下不必杀敌,只需保护自己,常军一看见岱宁军如此不堪,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但很快,常冒义就笑不出来了,军队后方传出了战争的声音,敏锐的常昌义立刻知道是理生军出现搞偷袭。

    此时的常军乱成一锅粥,理生军与岱宁军前后夹击,使常军士兵喊降的喊降,逃跑的逃跑,整个新口关乱成一片,时不时鬼哭狼嚎,常昌义见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但又不甘心,于是做了一个最坏的决定,率领自己百余人的亲卫,冲破理生军的屏障,逃往南方,与伪新三部会合。

    当常义率领残余士兵与伪新三部会合后,三部将领都十分不屑﹣﹣

    就他打了败仗。

    谋士丰巨竜认为常昌义是一个庸主,决定见好就收,于临政元年三月撤离大陆,带上抢夺得来的金银珠宝,秘密返回了远东国。不得不说,丰臣竜做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也是他人生中唯一做的最对的一个决定;

    缪原将领家府中十分有钱,屡败屡战的办法行不通之后,从小道消息打听到朱氏部首领朱宪是一个贪财人,见利忘义,于是从府中调来500两黄金,秘密送给朱氏部首领朱宪。

    朱宪,字右先,广平隆东人。在见到这些钱财之后,果然起贪念之心,秘谋回信,于是就撤离至广平南部,于四月初发布声明,投降于星辰共和国;

    姜予和小时候被车撞过。脑袋不太灵光,还是个墙头草,见到一个个队友纷纷倒戈,自己也不想想,就和朱宪一样,发布声明投降。

    此时伪新四部就只剩下常义在孤军奋战,战争基本进入尾声,可是南方协约朝廷在会议上出现了分歧……

    朝堂之上,闹哄哄一片,每个人都各执一词,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说服别人,可都不听。

    “砰。”

    咣当一声,朝堂之上安静了下来,齐齐望向拍桌的人﹣-白倭。

    白佞不顾自己的形象,狠狠地在桌上拍了一下,桌上的茶怀直接被振了下来,水翻了一地,大声地讲道:“吾等以为常氏应当论斩,不可招降,有一次造反就会有下一次造反,小人就是小人,非君子也,请君主三思。”

    徐象升与缪原见势上前一步,讲道:“吾等附议。”

    “这是全然不给君主们的面子啊,这是要死谏了吗?”

    众官员们大气都不敢出。

    言官路文见看局势紧张,充当和事佬,嬉皮笑脸的说:“既然大家都各执一词,不如来一场投票,少数服从多数,如何?“南方官员们听后不禁点点头。

    路文见从袖子里掏出一小叠纸,发给了所有在场的官员,并给自己留了一张。

    官员们面色凝重,小心冀冀的提起笔,思虑再三,慎重的写下自己的主张,待所有人放下笔,绿绿将纸传还给路文见,路文见笑呵呵的取定纸条,不慌不忙讨计算这些官员们的主张。

    半炷香后,路文见放下笔,他将收上来的低分成三叠,第三叠朋显要厚一点。

    “主张和平解决,以招抚替代剿灭占比多数,因少数服多数,和平解决为上策!”

    路文见走到朝堂中心,宣读了最终结果。

    白佞面色难堪,仿佛知道了自己的结果。

    临政元年四月,白佞明升暗降,调离中央,为清檀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