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朕的大明还有救 » 第4章 废了内阁

第4章 废了内阁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你跟随在朕身边这么久,想必也已发现了如今朝廷机构的问题所在,便是机构臃肿、党派争斗、无所作为,此次朕前往南京势必会引起不小动静,有些事情你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朕可不希望出现大规模的动荡,明白吗?”

    “敢问皇上,具体到做到何种地步?”

    单凭这一问,更让朱崇对王承恩刮目相看。

    “废除内阁制度,六部直接由朕负责,暂且就做这些调整,因为而今要以稳为主,其他的积重难返需慢慢解决,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稳定大局,眼下就是抓住关键少数,安抚民心,稳定局势。”

    “是,老奴明白了。”

    “还有,你去到南京之后,也暗中观察一番六部主事官员,看看哪些人可继续任职,哪些人该告老还乡,以及,哪些人有能力替代他们,你便是朕在南京的眼睛与耳朵,办好这些事情,朕重重有赏,你有信心吗?”

    “不敢求皇上赏赐,但请您放心,即使拼劲一切,老奴也要完成皇上所交代的任务。”

    “嗯,做事需讲究方法和方式,不是非得喊打喊杀的,这大明江山如此光景,咱们可不能死,多多保重。”

    “是!”

    “你到南京以后,便马上开始制造这两种武器。”说完,朱崇就递给王承恩两张图纸,尽管王承恩根本看不懂,但是也能看出应该是两种武器。

    朱崇知道他看不明白,笑道:“这一个是类似于三眼鸟铳的连发装置,另一个亦是相同的原理,上面还有相应的弹药以及结构图及配药,要保密,知道吗?”

    王承恩折叠好图纸,小心翼翼地揣进了怀中,旋即和朱崇告别,带领锦衣卫前往南京。

    实际上,朱崇所说的类似于三眼鸟铳的连发装置就是加特林,一种被称为生命收割机的可怕武器;另一个则是著名的107毫米火箭炮,他是在了解了明朝火器与火药制造水平之后,才决定制造这两种武器的。

    面对王承恩的离开,朱崇与吴襄说,这是为他下一步去南京打前站去了。

    吴襄深信不疑,在大军行进期间,朱崇又下达一道旨意:“南方各路勤王兵马,就近在长江沿线布放即可,南京和扬州附近的勤王兵马,除了留下一部分守卫南京,其余全部过江,在扬州集结,还有命令驻守在武昌的左良玉率领五十万兵力,去到扬州听候调遣。”

    为什么只给左良玉下达去扬州的命令呢?因为根据历史记载,左良玉将会在明年病逝,而为了不让他手下的八十万大军,毁在了他那个没骨气的儿子左梦庚手里,朱崇大发慈悲,打算帮他一把。

    但这些并非朱崇的最终目的,他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扬州进行一次大规模军队整编,从百万大军之中挑选出能打硬仗的精英。

    一路上,听吴襄对大明兵力的分析,一个字就是“烂”,三个字就是“烂极了”,也难怪会不堪一击,甚至还有大量反叛。

    但是,从吴襄嘴里朱崇得知,其实明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仍有一些百战精兵存在,只是被分散在各个地方,这样的话,基数就少了,如果能集结起来,组成一支二三十万精锐部队,也还是可以的。

    因此,朱崇打算借此次各路大军勤王的机会,进行一次大规模军队整编。

    而一路下来,朱崇发现尽管崇祯口碑不咋样,但是,对于全国的控制还算稳固,起码百分之九十的官员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他在官民之中的威望仍然很高,所以,权利不用白不用。

    只是这个决定他并未说出,想抵达扬州之后再实施,以避免那些老顽固会阻挠。

    朱崇让左良玉率军五十万到扬州的旨意,一传到武昌之后,瞬间就引起了左良玉一众部将的热议。

    “末将觉得我们应该立刻听命奉调,先前京城失守我们还担忧圣上安危,现在已知皇上已然脱离危险,不久将到达南京,我等做臣子的应该前去接应。”

    “你说的轻巧,五十万兵马并非小数,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并非我瞧不起南京,一百万两的军费他们拿的出吗?”

    “没错,要是咱们都离开,谁来抵抗张献忠和李自成两路贼军!一旦武昌失守,两路贼军岂不顺江而下直逼南京。”

    听到两厢将领争吵不休,身子本就不好的左良玉只觉得十分烦躁,从他不停颤动的胡子就能看出这点。

    “父亲,依您看呢?”站在他身侧的儿子,左梦庚问道。

    听言,左良玉睁开闭着许久的眼睛,沉声道:“你觉得如何?”

    “孩儿觉得我们不该前往,理由有三,首先,南方各省勤王大军现已抵达南京,甚至有些已经到达江北,总数不下八十万,我们去或不去,作用也并不大,其次,要是我们出动大军,一旦贼军来攻,又该如何?第三就是军费问题,我们岂能自掏腰包为朝廷打仗啊!”

    “正是!正是!少帅所言极是!”有将领附和。

    见有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左梦庚又道:“从先前皇上下达的五道旨意来看,现在的皇上已经性情大变,只要我们的理由充分,相信皇上不会为难我们。”

    “你还是没明白那五道旨意的厉害。”左良玉说了一句,看向左下首一直没吭声的一位年轻将军道:“高将军,你觉得呢?”

    此人叫做高杰,原为李自成手下,因看不惯农民军中的一些恶习,转投到左良玉麾下。

    “恩帅,而今各路勤王兵马汇集,总兵力与我们相差不大,可若我们不奉调,恐怕会被朝廷围剿,而且陛下军前五诏一出,赢得天下臣民士子之心,为避免我们以后难做,我觉得我们应当奉命而行。”

    “哼!说的倒是容易,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支持左梦庚的将领嘲讽道。

    “别吵了!”左良玉冷喝一声:“高将军说的才是真知灼见,都不必再言,梦庚率领三十万精兵镇守武昌,高杰集结五十万兵马,随我前往扬州,让我们瞧一瞧这位大变样的皇上,看看他究竟想要做什么,既然要去,就要趁早,五日后我们出发。”

    左良玉做出决定,众将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