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烟火 » 第十六章 大汉皇裔

第十六章 大汉皇裔

    那长脸汉子一脸兴奋,冲上前来对着周信扑通一声跪下,叫道:“二少爷,是我啊,我是郑阿四啊!咱们有两三年没见了,你脸形没变,人却长这么高了!”

    周信仔细一打量,来人正是周府曾经的一名家仆郑阿四,只是现在比几年前要黑瘦许多,是以没能一下子认出来。

    周信在这海船上遇到故仆自然喜出望外,他忙将人拉起,喜道:“阿四哥,你怎么也在这船上?”

    郑阿四道:“此事说来话长。几年前我从周府出来后去投奔吴郡经商的叔父,没承想叔父竟然已经病殁,那婶子又容我不得。我在走投无路之下想要去海港跳海,刚好碰到这顺风号海船要请水手,因为我还有些力气的缘故,便被船老大好心留下了。”

    郑阿四说罢感叹一声,又奇道:“二少爷,你怎么跑这海船上了,竟然还穿着道士的衣服?你该不会是出家的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信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便多讲,只得敷衍道:“此事更是说来话长,随后我再跟你细讲!”

    郑阿四见旧主如此,便识趣地不再多问。

    他刚退后两步,便有那相识之人打听道:“这人是谁啊,你刚才怎么给他下跪了?”

    郑阿四顿时来了兴头,便对着众人夸耀道:“下跪怎么了?想下跪还轮不到你呢!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吴兴周府周老爷家的二公子,以前我在周府做事的时候,他对我可好着呢!”

    “啊,吴兴周府!是不是那个‘江东之豪,莫过周沈’里的周家?”

    “哼,你还算有些见识。这位少爷,他正是江东第一世族吴兴周家周老爷的嫡子。我在周府待过几年可是什么都知道的,周家有奴仆部曲一两万人,庄园和田地比那太湖都小了不多少!”郑阿四洋洋得意地夸赞着,仿佛那是他祖上的基业一般。

    “咦,太湖那么大的庄园……”听者无不惊讶地望向周信。

    黑衣大汉微微有些惊诧,上下打量周信问道:“你是吴兴周府的人,那周老将军跟你怎么称呼?”

    周信答道:“他老人家是我爷爷。这位大哥,你可是认识他老人家?刚才时间匆忙,还未请教你的高姓大名呢!”

    “敝姓李,单字一个奇,司州河阳人氏。昔日我师父因事惹上官司,多亏了令祖父执言相救,才得以逃过牢狱之灾。令祖父是我师父的恩公,就是我李奇的恩公。虽然恩公已经仙逝,但你是恩公之后,请受我李奇一拜。”

    李奇说罢,便对着周信双手抱拳躬身施礼。

    “李大哥不必客气!”周信忙不迭地将李奇扶起。

    他听闻李奇认识自己祖父,顿时对他备感亲切,说道:“李大哥,我这正要坐船北上洛阳呢,咱们刚好同路。既然你认识我爷爷,到时候你可得多跟我讲下我爷爷的事儿。”

    “你为何要北上洛阳?”李奇颇感意外,“据我所知,朝廷曾几次征召令尊到洛阳出仕,都被令尊以患病为由婉拒。看你的样子也不似醉心功名之人,为何要去趟洛阳那人心叵测的浑水?”

    “我……我……我就是在这江东地界待腻了,想去京师洛阳看一下外面的大世界,顺便求学问道增长些见识,这样才不至于老是被人看作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再说,洛阳城里不是刚好有座皇上赐给我们家的大宅子嘛……”

    周信怕被问起北上的真正原因,结巴着解释完后便以手指向葛洪道:“李大哥,这是我的好友葛洪葛稚川,他跟我一起结伴北上洛阳,要去那里求取成仙之道。”

    李奇摇头叹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你们两位舍近求远去洛阳那龙潭之中探取骊珠,焉知是祸非福。唉……”

    周信与葛洪听罢相顾无言,不知该如何作答。

    好在李奇并未就此事继续多言,三人又闲话片刻后,便随船员到了客房中更衣休憩。

    当晚明月当空万里无云,周信站在顺风号海船船舷上向四周望去,但见海风翻涌波光鳞鳞,浩瀚海面一望无垠,心中顿生万丈豪情。

    皎洁月光之下,顺风号甲板上已经布置妥当,二十多张桌子上摆满大块酒肉,旁边站着船客、水手、船工等一百多人。不过令周信奇怪的是,却始终不见船老大身影。

    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下,周信、葛洪、李奇及那儒雅汉子居中而坐,其他人则在四周分散而坐,众人开始山吃海喝起来。

    周信见那儒雅汉子仪表非凡,便拱手请教道:“白天多亏兄台慷慨解囊,还未请教阁下高姓大名。”

    儒雅汉子还礼道:“在下刘阿知,司州山阳人。平日里喜好游山玩水,此番前来江东泛舟太湖后,也曾到过周公子府上的阳羡城。”

    “原来刘大哥还去过我们阳羡城!下次如果再来的话,一定要记得找我,我带你好好逛上一番。”周信说罢才想到自己要北上洛阳,要是刘阿知真来阳羡找自己的话,那也不一定能招待上他。想到这里,他微微有些不好意思。

    刘阿知谢道:“刘某谢过周公子美意!”

    “你是山阳刘氏?那与当今的山阳公是什么关系?”李奇冷不丁插言问道。

    刘阿知面带笑意,缓缓答道:“那是我兄长。”

    李奇听罢马上起身施礼,一脸恭敬地道:“原来阁下是大汉皇裔,李奇失礼了。”

    当年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皇位与曹丕后,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食邑万户,沿用天子礼乐。献帝长子刘冯早亡,因此献帝逝后其长孙刘康袭爵为山阳公。再其后司马氏代魏,刘康爵位如故。刘康逝后,长子刘瑾袭爵;刘瑾逝后,长子刘秋袭爵。刘秋为献帝刘协四世孙,亦是第四世山阳公。

    周信这才知道刘阿知原来是汉献帝刘协的后人,怪不得举手投足之间如此的气宇不凡。他见李奇起身,也忙与葛洪一同起身施礼。

    刘阿知慌忙站了起来,窘迫不安地说道:“各位快快请坐。大汉已经亡国八十载,又哪来的大汉皇裔,你们真是折杀我了!”

    李奇见周围众人投来异样眼光,只得与周信、葛洪再度坐下。为了避免刘阿知勾起亡国之叹,便转移话题聊些江湖上的奇闻迭事,四人一起把酒言欢。

    在那甲板上大吃大喝的众人,本就来自天南海北各地各行。几杯酒下肚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了海吹。

    不多时,便有人因话不投机红着脖子吵了起来。其中更有一名和尚模样的男子,吹着胡子按着剑鞘说要杀人,但始终没敢拔剑出来,只是不停用胸口顶着对方骂娘。

    周信奇道:“这倒当真奇怪了,这些人吵架倒跟君子似的,只是动口不动手。”

    刘阿知笑道:“这是因为船老大定下了规矩,不管是谁都不能在这甲板拔出兵刃来……”

    周信笑着抢道:“海盗来了也不能拔兵刃吗?刀剑被浪打湿了要晒下也不能拔出来吗?别人夸我刀剑漂亮想要看下也不能拔出来吗?走路摔一跤刀剑自己掉出来算不算是自己拔出来的?”

    “这,这……”刘阿知一下子被周信这一堆问题给问倒了,只得苦笑着答道:“船老大的本意是,甲板是海神的祭台,在这里动了刀子是对海神的不敬。”

    “如果有人忍不住动了刀子呢?”周信追问。

    “动了刀子的人,就要被立刻扔下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