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烟火 » 第一百零一章 金谷之会3

第一百零一章 金谷之会3

    “对啊,就是在这里方便啊。等下方便完了,咱们的旧衣服就要扔了,她们会给咱们换上这里的新衣服。因此你可以先脱了衣服来方便,也省得等下还要再脱了衣服来换。”王敦一边说边脱衣服。

    “但是她们都不走开,就站在这里看着咱们上茅厕啊!”周信偷偷指着那几位婢女,对王敦低声说道。

    “那又有什么,她们要看就让她们看个清楚好了,咱们男子汉大丈夫又没啥好遮掩的!再说,她们都是石崇家的婢女,周兄弟你当她们不存在就是了!”说罢王敦脱去外衣抛给一名婢女,接着便脱下裤子,径自坐在那茅厕坑位之上,脸上一副舒适的表情。

    王敦见周信站在原地不动,便催道:“周老弟,你倒是脱啊,咱们一起边聊边拉屎!”

    周信忙摇手道:“算了算了,我突然不想方便了。王大哥,你自己慢慢拉吧,我先走了!”

    说罢不待王敦答话,就匆匆向外跑了出去。

    侍立两侧的婢女们见周信这副模样,纷纷掩口笑了起来。

    周信跑出豪华茅厕门外,寻思这金谷园中这么大,总该有个正常点的让人正常用的茅厕吧。实在不行,那找一处树丛解决下也行,总好过在这众目睽睽之下方便要好。

    他边想边走,看到两名庄客模样的男子,便上前拦着问道:“这位大哥,请问下这里有茅厕没?”

    “茅厕?你身后这里不就是嘛!”那庄客诧异地指着这座豪华茅厕反问。

    “不是这种,我是问有没有那种上厕所时不用被人盯着的茅厕?”周信费力地向他解释道。

    “哦哦,原来你是上茅厕怕人看到脱裤子啊!”那庄客有意无意地望了周信裤子一眼,这才把手向身后一指道,“如果你不怕臭,要上我们下人用的茅厕也是有的。你从这里往前走,然后右转前行,然后再左转两个路口,然后再右转……一会时间,就能找到了!”

    “谢谢大哥!”周信听完后照着庄客所说的方位,前行,右转、前行、左转、右转,在这偌大的金谷园中奔走寻找。

    那金谷园花草茂盛葳蕤,小径如迷宫般曲折蜿蜒,周信照了庄客所指的方位,找了一刻多钟也没能找到他所说的那个茅厕,又没遇到其他可以问路的人。

    正在周信感到抓狂的时候,蓦然看到前面有一间小巧的茅屋。他心道:“茅厕茅厕,茅屋做的厕所,那肯定是这里了!”于是便一手抓着腰带,一手急匆匆地推开了那茅屋房门。

    吱呀一声,茅屋应推而开,不过迎面而来的不是茅厕的臭味,而是一股令人心神荡漾的淡雅幽香,以及一个女子惊诧不已的表情。

    那女人惊诧的表情之下,是一张极其美艳的面孔。那脸庞,那眼睛,那眉毛,那鼻子,那嘴巴,不可思议地聚拢在一块,共同构成一张超乎想象的美丽面孔。

    伴随着砰然心跳加快,一阵奇妙的眩晕感扑而来,周信在这一刹那感到有些呼吸困难。他好容易才让自己双脚站稳,这才结巴着向那女子解释道:“我……我……你……刚才……”

    那女子似乎对周信的反应见怪不怪,以宛若莺啼的声音柔柔地道:“公子不必着急,有话请坐下慢慢说。”

    周信面上一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令自己定下心神来。然后一字字慢慢地解释道:“这位姑娘,真是不好意思。我是来石大人府上做客的,以为这里是茅厕,便闯了起来,还请姑娘见谅!”

    那女人眉眼之间本来带着淡淡哀伤,听周信误将此处当成茅厕,不由得淡然一笑道:“这位公子不必在意,这么多广厦之间有这一处茅屋,倒也难免让人误会。”

    那女子的淡然一笑,令周信欢快得几乎倾倒。他本欲识趣地告退,但又有些不舍,便大着胆子说道:“是啊,都怪我鼻子不好,要不然这屋子香喷喷的,我在门外时便该闻到了!”

    那女子听此忍俊不禁,不禁以袖掩口一阵轻笑,道:“公子你真会说笑!”

    周信打开了话匣子,便又继续大着胆子问道:“姑娘,你可是住在这里?”

    那女子幽幽道:“妾身倒不常住在这里。这处茅屋是石大人照着我故乡所住的居所造的,妾身不时来此看上一番,也好聊慰思乡之情。”

    周信听此心中一动,见那茅屋及室内摆设皆为交广越地特色,又想到李含昔日说石崇府上绿珠为交州越地所得美女,心中料想此女便是绿珠,便问道:“看姑娘此屋形状,似是交广越地之物,姑娘你莫非是越地之人?”

    “咦,你怎么会知道?”那女人吃惊地望着周信。

    周信肯定了心中想法,想道此女定是绿珠无疑了,便接着说,“我本是吴国故地之人,平日里喜爱四处游历,亦曾到达广州、交州之地,在那里多曾见过这种茅屋。”

    那女子转惊为喜,欢快地道:“原来公子也是故吴之人,那公子与妾身算得上是同乡了。还未请问公子姓名,公子快快请坐。”

    “在下吴兴阳羡周信。”周信答罢也不客气,便轻轻在绿珠对面坐了下来,接着开口直接问道,“敢问你可是绿珠姑娘?”

    “你怎么知道?”那女子又是一惊,片刻后不待周信作答,又自语道,“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绿珠也罢,红珠也罢,都不过是一个别人起的名字罢了!”

    周信见她面庞带有戚色,便劝慰道:“绿珠姑娘,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如果有的话,可否讲给我听下。不开心的事讲给了别人听,便会多一分快乐少一分不开心。”

    绿珠定定地看着周信,似乎想从周信脸上看透他的真实想法。她片刻后才缓缓说道:“谢谢周公子好意。大概是因为同乡之故,妾身见公子也是一见如故。既然公子发问,妾身不敢有所隐藏,便将心间所藏之事如实告知。”

    顿了顿,绿珠又说道:“说来令人见笑,妾身本姓梁,名唤翠儿,是交州境内双角山下梁家村夷人。我自小生在那青山绿水里,与左邻右舍的阿哥阿姐们耕织渔猎为乐。却不想因为生了一张姣好面孔,在十三岁那年被人看中,便被人以十斛珍珠从父母手买走。那人给我穿汉人的华服,教习我汉人的鼓舞,让我先是过上一段闲琴观鹤的惬意日子,然后便带我北上洛阳,在这飘雪降染霜的北地一住便是十年。”

    “绿珠姑娘,石大人他对你不好吗?”周信见绿珠乡愁颇浓,便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好?不,他对我自然是好是好的。我的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是最好的。只要是我想要的,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我。他见我思乡了,就在这金谷园中照着我家中居住的房子,打造了这间茅屋。石大人对我是好的,这里一切都是好的,但这里千好万好,却始终只是金谷园,而不是我的梁家村。”

    周信听绿珠所言,感觉她如同笼中的金线雀一般,虽然衣食无忧却行不由已,不由得脱口而出道:“绿珠姑娘,你难道没想过离开这里吗?”

    “离开这里?那又能去哪里呢?”绿珠眼神迷惘地望着周信,“我那阿爹阿娘收了别人十斛珍珠,就跟我说,‘翠儿啊,你跟这位大人一起走吧,以后就再也不用在梁家村这穷地方受苦了。’他们,说我不从此再也不用受苦了……”说罢,竟自凄苦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