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26章 闯军

第026章 闯军

    西·安东郊官道上,红尘滚滚,旌旗蔽空,十万顺军静静等待出发命令。

    官道上弥漫着浓郁肃杀之气,十万人顺军,辅兵和流民各占一半,战斗力最强悍的老营精锐不到两万。

    三拨人马装备各不相同。

    老营精锐身披重甲,手执顺刀长枪,腰间悬挂三眼铳,短弩,骑兵则一人数马,作战时轮流乘骑,保持马力不衰。

    老营位于战阵最后,负责压阵,监督辅兵流民作战,属于类似督战队的存在,倘若有人退后,老营便上前斩杀。

    前面的辅兵身上披着普通棉甲,手中武器比较粗劣,火器几乎没有,各人手中都是顺刀长枪。

    队列最前面的流民拎着木棒,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紧张的打量着世界。

    顺军粮饷岌岌可危。

    西安存粮只够消耗两月,无论是抢大户还是分田地,都只是权宜之计,想要真正解决粮饷问题,只有招募流民垦田种地,进行建设而不是破坏。

    老营精锐簇拥在李自成周围,漠然注视着苍茫大地。各人莫不百战余生,在加入顺军之前,或是庄户,或是匠人,或是纤夫,或是流民,几年流寇生涯下来,各人早已泯灭了原本面目,嗜血嗜杀,无恶不作。

    昨夜在秦王府寝宫,两个米脂婆姨把李自成折腾的不轻,今晨醒来,身体微恙。

    当年在银川做驿卒时,李自成嗜赌如命,逢赌必赢,手头十分阔绰,穿金戴银吃香喝辣,不少媒婆上门提亲,女子颇有几分姿色,李自成却不为所动,最后娶了个农妇,相貌丑陋,体壮如牛,一顿饭量是普通士卒的两倍。

    称帝后闯王不纳一妾,坚持守护在高皇后身边,这种坚贞不渝的情感,在纳妾成风的顺军将领中也算是一道清流。

    “皇上,吉时已到。”

    戌时三刻,土冲龙煞北,宜兵事。

    李自成睁开眼睛,目光扫光众人。

    “开始吧!”

    牛金星身穿衮服,双手展开圣旨,高声道:

    “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

    “到了山西,日子会好过些吧,”

    李自成在银川驿站时,听山西行商说过,太原城中大户人家的拔步床比城墙还高。

    顺军三呼万胜,李自成心情愉悦,哼起秦腔,在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簇拥下,信马由缰,朝东走去。

    一群身体羸弱,骨瘦如柴的孩童沿着大顺军走过的路面寻寻觅觅,希望能捡到几粒散落的米粒。

    孩子们小心搜寻着,不敢往东走,出了城郭,就有被饥民抓去当菜人的危险。

    山西汾阳,刺骨的寒风呼啸着掠过街面,路上行人寥寥。

    这年,晋西北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格外的早,也格外冷。孝义一带,跑西口闯关东的晋商早早结了账,回到故乡,在这乱世过个大年。

    要过年的当然不止是本地晋商,还有从关中,豫东一带逃难过来流民。衣衫褴褛的流民缩着脑袋,在街头挨家挨户乞讨过活。

    汾阳商贾繁盛,街面上几个大姓蓄养马帮麻匪,此处无青皮花子容身之地。那些外地流民的结局也是早早注定了。男人全部饿死,女人略有姿色者,或被大户收为奴婢,或与本地光棍草草成亲,而大多数,则直接被卖进妓院。

    明中后期,朝廷与俺答汗和议后,北方边境贸易昌盛,汾阳抵触要冲,自然成为北方重要的货运集散地。

    建奴兴起,宣大,蓟镇战事不断。前线所需的箭簇,鹅羽,皮革,粮草等物资经大运河北上,在涿州下船,由北京分为两路运往九边军镇。一路是山海关,一路是张家口。由张家口运输的物资必然要经过汾阳,源源不断的军需经过汾阳,明军与商贩互通有无,财源广进,晋商应运而生。

    依靠把朝廷禁运的药材生铁盐巴等物资走私给北边的蒙古鞑靼,从中赚取高额利润,晋商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晋商中的佼佼者,便是被朱由检用作活体鼠疫病毒实验的乔家。

    与其他晋商不同,他们不仅走私禁品,还与建奴互通有无,刺探边境军事情报。

    在被穿越者搅乱的十七世纪,乔家大院注定会成为一个传奇,因为他们用身家性命诠释了何为“取之于名,用之于名“。

    崇祯十七年正月,当千里之外北京城中,崇祯皇帝朱由检率领麾下攻占乔家大院大开杀戒时,在山西汾阳,在汇通商号总号客厅中,乔家三当家的乔志忠脸色铁青,如丧考妣。

    乔志忠在家中排行老三,是最小的一个,正是而立之年,不过若论起辈分来,却比乔家很多老人要高。这种情况发生在子孙繁茂的大户人家并不罕见。

    天启初年,乔志忠和二哥乔志雍一起随父亲到京师贩卖药材,后来,兄长乔志雍留在京师,生意越做越大,而乔志忠却回来了汾阳,开始和鞑子做起了买卖。

    乔氏兄弟,大哥乔志清早在崇祯十年便驾鹤西去,效忠我大清了。乔志忠,乔志雍兄弟两人,分别在汾阳北京站稳脚跟,开始分工协作,吮吸大明血肉。

    二哥乔志雍将江南的茶叶瓷器箭簇鹅羽盐巴等物资通过漕船运输,用漕船装运,除了避人耳目,还能减少盘剥,沿途关卡早有打点。所有货物到京城后,早已被买通的押运太监清点过后,一部分货物便由东市分批流向汾阳,由三弟乔志忠转手卖给建奴。

    如果不是穿越者搅局,乔氏兄弟这样的吸血生涯一直会延续下去,直到我大清入关后,山西乔家被封为“皇商”,全面接手清国对俄罗斯贸易,在成为富可敌国的巨贾后最终被清国皇帝收割——当然,这都是后话。

    崇祯十七年,乔氏兄弟的好日子到头了。

    刚从西安收账回来的刘掌柜脸颊微微浮肿,门牙不翼而飞,尤为严重的左边耳朵也没有了,难以想象他这趟收账是多么艰难。

    本应与刘掌柜一起回来的,还有老管家赵家仁,现在却没影了。

    赵家仁在乔家做事有二十年了,此人颇为宽厚,做生意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仁义。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身处苦寒之地刚刚开花的女真鞑子逐渐也能享用到中原的茶叶,糖,鞑子的女人穿上了明国江南的绸缎,鞑子的甲兵们用上了产自明国江淮的鹅羽箭簇。

    一生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与人为善的赵管家,这次却在陕西被人杀害。

    “是流贼干的?”

    刘掌柜扬起那张被人打肿的脸,泣不成声:

    “泥腿子成不了气候,出了陕西就开始纵兵抢掠,咱老管家收账回来,在龙门,让贼子砍了。”

    ”天杀的,个个都像饿死鬼托生,要钱要粮,连马帮的布鞋都给脱了!”

    乔志忠摆摆手,示意刘掌柜不要再说。他心烦意乱,汇通商号在陕西分号在去年便被顺军抢劫,损失惨重。

    “天杀的,泥腿子不想在山西做买卖了?!

    乔家实力不容小觑,绝不是普通小商小贩,背后又有我大清撑腰,所以说话也硬气的很。

    “从河南抢到陕西,从陕西抢到山西,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买卖做不成了!”

    刘掌柜一只耳朵被留在韩城,对流贼充满仇恨。

    “三当家的,咱又不是没钱没粮,给阿克苏捎个信,就说买卖做不下去了,盐巴丝绸都给闯贼截了,要主子给主持公道!“

    正红旗旗主阿克苏此时正在口外追击蒙古人,倘若趁着李闯兵力空虚,急转南下,夺了西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乔志忠默许久,终于抬头,目光落在刘掌柜消失的左耳上。

    “这买卖做不得,咱在主子面前可不能含糊,指望驱狼搏虎,咱还没那个本事,问问二哥怎么说。”

    乔志忠表面风风火火,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眼下闯贼逼近,商号关门,哪件事他都不能搞定,他心中焦虑,却拿不出主意。

    “要是二哥在汾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