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34章 晋商

第034章 晋商

    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三,张家口。

    乔家辛苦经营,三代积累起来的万贯家财,被李自成朱由检两个禽兽抢得干干净净。

    乔家在晋·城,北·京两地的家眷,也被杀得一个不剩。

    “禽兽!”

    京城那些没逃走的马帮掌柜,被关押在诏狱暗无天日的实验室里,为超强鼠疫实验贡献绵薄之力。

    朱由检还在拿乔家族人刷火锅,开发他的江底捞新菜品。

    “老夫要面见辅政王,铲除暴君崇祯!为乔家报仇!”

    羊皮帐篷内,烛火摇曳,乔志雍将羊肉砸在案头,怒气冲冲。

    “主子不必担忧,我大清勇士不久便要南下,攻掠明国,诛杀崇祯,为大家报仇!”

    乔致庸抬头看那包衣奴才一眼,气呼呼的没有说话,他侥幸从京城逃出,恨不能将朱由检碎尸万段。

    当然,崇祯皇帝对这位晋商大佬也是恨之入骨。

    乔志雍出卖大明情报,走私盐铁,策应建奴攻城,追究下来,任何一件,都能砍十次脑袋。

    朱由检通过对建奴审问,得知崇祯十五年京师大鼠疫,正是范文程与乔家联手杰作。

    晋商积累的万贯家财,与西方大航海时代殖民者的资本原始积累一样,沾满无辜者鲜血。

    抢夺乔家几十万两银子,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顺军抵达平阳府,平阳知府张璘然不战而降。张璘然早在正月初十听闻李闯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便下定决心投降,之所以有如此高觉悟倒不是因为对农民起义有什么好感,他手下的兵快要饿死了。再不投降,怕有哗变危险。

    平阳位于太行山以南,汾河以西,地势险要,扼守晋西,从这里出发可直接威胁太原,娘子关。

    平阳两个卫所千余人,本可一战。朝廷已半年没发粮饷,山西连年大旱,抱着加官进爵梦想,张知府率领麾下兵士,毫不犹豫向李自成投降。

    平阳穷山恶水,不像晋城那般遍地富户,李自成从平阳仓库抢的粮食屈指可数,离开时,他又多了两千张吃饭的嘴。

    这都是桩赔本买卖。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顺军继续向东,逼近太原。

    此时连同裹挟的流民,顺军人马已超过十五万人。

    黑云压城城欲摧。

    太原附近,风声鹤唳,流言四起,有人说顺军杀不纳粮的晋商,有人说顺军杀花子青皮,还有人说,闯王来了也要纳粮,而且交的比从前还多。

    驻守太原的正是山西总兵姜壤,天启年间,此人在辽东防御建奴,对建奴作战,为崇祯皇帝器重。

    崇祯初年,姜壤被调往山西。面对汹涌而来的流贼,他表现的颇为淡定。

    此时朱聿键率领援军朝宁武关逼近,离开京城后,秦王麾下人马便不断扩大,到顺军攻克晋城时,秦王刚好走过昌平,麾下已有一千五百多人,多是路上招募的流民。

    杀敌一个奖五两银子,这样的条件,足够吸引沿途流民加入秦王队伍。

    朱聿键招募流民,充实壮大自己队伍。指望一千人马守住宁武关,当然是痴人说梦,不过崇祯皇帝能够给朱聿键提供的,只有三千两黄金,要生存下去,想要和李自成对抗,只有靠他自己。

    此时,朱由检也忙着扩充兵马,到三月初,中卫军已经恢复到两千人。这两千人皆是从锦衣卫,太监,流民,京营,藩王军层层遴选出来的精锐。

    各人装备最新式燧发枪,铠甲精良,每顿两荤一素,每月五两银子,由朱由检亲自训练。

    在优厚待遇吸引下,兵源不断,每天都有几千青壮挤在承天门外,等待接受千里挑一的残酷挑选。

    朱由检估计,到五月份,中卫军将突破三千人。

    三千名掌握排枪射击,铁一般纪律的士兵,在战场将是怎样强大的存在。

    朱由检另一张王牌,鼠疫病毒,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朱由检很快就将送给多尔衮送一份大礼。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

    只要朱聿键在山·西拖住顺军,只要再给自己争取三两个月时间,北直隶局势便会得到扭转。

    朱由检将努力撑到建奴南下,撑到李闯实力进一步稳固,到那时,强军在手,再退往南方,将残破不堪的北方留给建奴流贼,让他们相爱相杀吧。

    而这盘大棋的关键点,只在两个人身上,其中一个便是秦王朱聿键。

    与朱由检刻薄寡恩不同,秦王性格豪爽,在气质上,与远赴倭国的李若琏很是相似。

    崇祯十年,建奴入寇北直隶,在没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便招兵买马北上勤王,虽然初衷是为了保护大明,然而最后还是被生性多疑的朱由检投进了凤阳监狱。

    虽说这趟出兵给朱由检带来牢狱之灾,却也让他学到不少战场经验,没有这些战斗经验,他也不会出现在山西战场上。

    二月二十六日,经过一个多月跋涉,朱聿键终于率援军抵达大同,此时他麾下人马已有五千,随大都是乌合之众,然而这些人对秦王的忠诚无需质疑。

    军队在大同城东三里外扎营,副将熊通派夜不收出去打探,朱聿键派人知会大同总兵,让姜瓖筹备军粮。

    皇上调拨的粮草只够十日食用,大军在路途上劫了晋商,不过杯水车薪。

    “姜总兵不能信任,“

    朱聿键被熊通拦住。

    秦王与山西官员素无来往:“将军谙熟内情,不妨说来听听,”

    “崇祯八年,末将在东江镇,曾与这姜瓖相识,那时他不过是百户,此人贪财好利,见风使舵,绝非可靠之人,”

    “如今李自成率大军压境,山西境内,人心浮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若此人贼心不死,殿下危矣。”

    千户熊通十五岁便考取秀才,后屡试不第,一怒之下去了辽东,投奔袁崇焕麾下,在锦州做过幕僚,也上阵杀过鞑子,是京畿地区少有的能文能武的人才。

    这次援助山西,虽是敌众我寡,熊通却欣然领命。明眼人都能看出皇上有意栽培秦王,这次派他增援山西,只是为了磨炼,宣大有数万精兵,驻守坚城,还怕流贼?

    如果这次能秦王立功,跟在他身边,回去之后加官进爵自然不再话下。

    朱聿键和熊通从未打过交道,毕竟他刚从凤阳放出来不久。不过这几日与熊千户接触下来,感觉这武将不同凡响。

    “姓姜的还敢暗害我?”

    “他当年在辽东,杀良冒功,无所不为······”

    沉默不语的王鑫沛脸色阴沉,他是皇帝派来的监军,以剥鞑子头皮为乐的变态杀起自己人来,同样毫不手软。

    王鑫沛杀的了朱聿键,杀的了熊通,当然也杀的了总兵姜瓖。

    因为他不畏死。

    “军情紧急,明日拔营,绕过大同!”

    大同东门,姜瓖在家丁簇拥下登上城楼,手持单通望远镜,微微笑道:

    “好咧,都走啦,都走啦!”

    部将附和道;“总兵大人神机妙算,他们果然没进来,也没敢攻城,”

    总兵眉头高高扬起,面带愠色道:

    “攻城?凭这几千个叫花子?朝廷穷酸死了,派来都是些啥玩意儿!“

    说到这里,他停顿片刻,微微颔首。

    ”他奶奶的腿,就这援军,放进来还不得把锅底都给揭了?”

    “大人,那以后咋个办?皇帝责问下来······”

    部将欲言又止,他显然还没修炼到总兵大人这般厚颜无耻。

    “咋办?”

    姜总兵面目狰狞:“朱家天下完了,谁敢管咱!管那个作甚!”

    “都给老子招子放亮点,堤防他们半夜偷城!”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一,天还没亮,朱聿键下令烧火造饭,早早拔营,绕开大同,继续向西。

    秦王麾下已有六千人马。

    北方大旱,山陕河北尤为严重,遍布饿殍,朱聿键手上有兵有粮,勉强支撑。

    昌平至大同的晋商,皆被朱聿键查抄,晋商的反抗,在流民浪潮中显得微不足道。

    这些平日里吸附大明的吸血虫,终于迎来他们的末日。

    朱聿键谨遵教诲,晋商凡与建奴往来者,全部剥皮。这样做是为了缅怀太祖,也是为了致敬皇兄。

    倚靠从晋商那里掠夺的粮食以及崇祯皇帝的零星援助,西征明军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颇有点像此时滚滚向东而来的李自成大军。

    “吃他爹,抢他爹!秦王来了杀晋商!”

    秦王派人四处传播消息,告诉沿途流民,说是只要跟官军到了宁武关,就给他们分粮食土地,只要能在宁武关扎根,以后就有好日子过了。

    朱聿键相信自己的承诺,如果他能在宁武关站稳脚跟,就能屏护山西,屏护京师,保护皇兄朱由检。

    然而此时,距离宁武关之战,只有不到一月时间。

    留给秦王的时间不多了。

    朱聿键计划抵达宁武关后,将开始修葺城墙,整顿防务,增添火炮,对沿途招纳流民进行训练,仿照皇兄在皇宫中的训练方式,严格训练,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练成一支可战之兵。

    以流民对付流民,这是朱聿键在凤阳监狱苦思冥想十年,才悟出来的对策。

    等李闯攻城时,这些跟着他一路白吃白喝的家伙,即便不能成为强军,至少也能扔石灰瓶,放狼牙拍。

    首先要将周遇吉兵权夺过来,这个墙头草靠不住,宁武关还是要自己来守才放心。

    “殿下,流贼往东,也不一定过宁武关,为何非要夺周遇吉兵权?”

    这几天走过来,熊通心中疑惑重重。

    “会来的,皇上说过,流贼会来的。”

    朱聿键举起鸟铳,瞄准远处灰瓶,扣动扳机,鸟铳巨响,灰瓶应声碎裂,周围流民如鸟兽散。

    “周遇吉放弃了代州,放弃了修武,除了宁武关,山西还有他容身之处吗?这等不忠不义之辈,皇上不杀他,已是仁至义尽,宣大这些军头,该收拾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