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74章 条约

第074章 条约

    “皇上,皇上,醒醒,醒醒,”

    朱由检从睡梦中惊醒,发现自己正趴在坤宁宫茶几上,口水流淌在桌面上。

    “皇上恕罪,皇极殿那边说有急事,”

    曹变混一脸焦虑,也不怕打扰皇上春梦,朱由检看他火急火燎模样,压抑住怒火,冷冷道:

    “何事如此惊慌?”

    曹公公跪倒在地,低声急切道:“皇上,建奴使者来了,询问户部和礼部什么时候可以兑现条约······”

    朱由检揉了揉惺忪睡眼,抬头疑惑的望向曹公公,过了半晌才道:

    “什么条约,朕和建奴签了什么条约?”

    看曹变混脸上惊愕的表情,朱由检沉默片刻忽然拍了拍脑门,恍然大悟道:

    “哦哦。朕想起来了,上个月和范文程签的北京条约·····”

    曹变混脸上的紧张消失大半,这才清军使者气势汹汹,他很清楚,以京师的防备力量,能扛住建奴两天就是一个奇迹了。

    既然皇上已经承认条约,明清之间的议和多半就是要成了。正在曹公公开心之际,忽听崇祯皇帝冷冷问道:

    “曹变混,条约里写了啥?”

    曹变混无语。

    按明清之间签署的北京条约,明清双方作出以下承诺:

    一、崇祯十七年九月一日之前,明国将承认清国在辽东的合法统治地位。

    二、明国须向清国缴纳白银五十万两。茶叶、丝绸各一万两,布帛十万匹。、

    三、明清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因朱由检年长于顺治,所以明为兄,清为弟。

    四、长城沿线互不增兵,开设榷场,恢复边境贸易。

    五、五千清军须由张家口入关,供明国调遣,平定流贼,明国为此另付白银十二万两,租借期为一年。

    六、朝鲜等地归属问题,遵从朝鲜国王意愿,愿意效忠大明就到大明来朝拜,愿意效忠大清就去大清朝拜,明清双方不得干涉。

    七、东南亚各国对大明的朝贡需要继续,而且清国也要享受同等待遇。

    自从前几日签下这份《明清友好协商合约》后,朱由检便夜不能寐,开始思考很多问题,他努力了这么久,到头来却要签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于心不忍。

    不过朱由检还是签了。

    凡是和鞑子或是流贼签订的合约,朱由检连一个标点也不会承认的。

    “皇上,鞑子使者在驿馆等候多时了,还有六部衙门。各省巡抚拥护和议的折子已经堆积成山,皇上要不要看看?”

    朱由检冷冷一笑,抬头望向王承恩,从龙椅上坐起身:

    “不看,当初明清和议,没有一人敢说话,都怕担上个通敌卖国的恶名,现在看朕表态了,一个个都站出来了!跑得比兔子还快!哈哈哈哈哈!!!”

    王承恩站在原地,脑海中浮现的是不久前被赐死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敌国串通,这锅群臣背不动啊。

    “当然,朕只是说说罢了,陈新甲死的可惜,所以不会有第二个陈新甲,倒是鞑子越发猖狂,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龟孙子多尔衮,比皇太极努尔哈赤胃口还要大呢!还想独占辽东!”

    “朕签了字,但一个字也不算数!”

    王承恩神色愕然,都说君无戏言,没想到皇上竟如此随便。

    朱由检示意王承恩下去,王承恩不敢迟疑,连忙双臂前拱,谢恩去了。

    空空荡荡的大殿上,只剩下朱由检一个人,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这些年鞑子发迹史。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这一年,皇太极称帝。

    此时对大明危害不言而喻,标志着建奴女真彻底脱离明国统治,双方由原来的隶属关系变为对等关系。

    消息传回京师,明国对此未做出任何激烈反应,而是做了冷处理,这样做为的是避免百姓知道。

    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有很多人相信天命一说的,而且当时西北流贼四起,如果让天下百姓知道朱家不是天命唯一,那这些亡命之徒杀人起来就更加丧心病狂了。

    彼时的朱由检和他的大臣们,对“大清”是完全置之不理的,朱由检甚至很少提及,倒是天真烂漫的皇太极,自我感觉良好,还派出两名使者,千里迢迢,前往京师,将礼物呈递给朱由检面前,朱由检瞟了一眼就把放在一边了。

    “你还在鞑子卖命?”朱由检和颜悦色道。

    “·······”

    这两个倒霉使者被处以极刑,凌迟而死。

    大明和后金从天启初年打到崇祯末年,打杀了二十年,连朱由检都有点疲乏了。

    “是时候做个了结了,朕的野望在天下,没空和鞑子磨磨唧唧!”

    朱由检喝了口碧螺春,手持鲁格尔左轮手枪,走出大殿。

    朱由检并不缺乏幽默感,每日操练间隙,他会亲自下厨,当然只是指导,指导御膳房的大厨们烹饪美味,他现在很想知道,鞑子的肉吃起来是不是真的有股腥臊味。

    经过四个月的不懈努力,抄家、屯田、招募军队,皇权巩固,崇祯皇帝终于控制住京师,手上也有一千五百精锐部队,超过五万人的藩王军。有了这些人马,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想要灭掉自己就需先掂量掂量。

    朱由检早就看得清楚,清军的策略,就是以战养战,依靠掠夺大明人口财富,支援旷日持久的战争。

    不得不说,八旗制度是一架可怕的战争机器,类似于秦代的军功授爵,可以给中低层年轻人壮丁以巨大的希望,让他们往上爬,虽然之后一段时间清军再无大规模

    当然,除了大明,周边的蒙古、朝鲜、甚至倭国都会受到建奴蚕食,后金的势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吞并整个东亚。

    所以对付建奴,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把他们打疼,使其不敢轻易南下,为大明休养生息,改革内政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对建奴的沉重打击放在了九月,也就是五个月后。

    九月份是明清和议兑现的最后期限,也是明国割让辽东的最后期限。

    豪格贝勒派往京师运银子粮草回来的使者被明人全部杀死,两名战兵被割去脑袋,悬挂在崇文门城楼上供来往行人凭吊。

    侥幸免去一死的包衣奴才,被明人割去耳朵,眼睁睁瞅着他们主子被害。

    这样的奴才,直接杀死当然便宜了。

    崇祯皇帝计划把他们投入矿场打工,体验不见天日的黑暗生活,当然,这都是后话。

    返回盛京的包衣奴才将明国大学士魏藻德代笔的劝降书带了回来。

    劝降书写的文采飞扬,气势不凡,直指人心。

    在信中,朱由检点名要辅政王多尔衮、豪格贝勒、多铎等人自杀谢罪,让各旗旗主自己前往京师,等候处置发落。

    就像在火药库中投下了一根熊熊燃烧的火把,豪格贝勒被朱由检彻底激怒。

    “多尔衮不是还在张家口吗?攻灭明国吧!这次,本王不会拖他后腿了!红衣大炮全部运到南边!”

    豪格贝勒抬头望向南方,阴冷的目光中充满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