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85章 红衣

第085章 红衣

    步兵统制鳌拜率正黄旗战甲,朝鲜王军,共计一万余人,聚集昌平城下。

    临行之前,鳌拜向多尔衮索要二十门红衣大炮,实际得到十门。多尔衮计划集中兵力攻打京师,各旗兵力捉襟见肘,他愿为攻打这样一个小城浪费精力,昌平远不如京师繁华,为这样的小城损兵折将实在是不值当。

    多尔衮与豪格互不对付,虽说表面上相互合作,然而私底下却是各打各的算盘。

    两边想得都是如何保存自己实力,毕竟攻占大明后,坐地分赃是需要实力作保障的。

    鳌拜自诩为满洲第一勇士,又是豪格心腹,在多尔衮面前折了面子,心里窝火。

    “几千藩王军就把你们打成这样,连你们主子都不顾了,还连累镶黄旗损失两百最精锐白甲兵!老子这就杀了你这汉狗!”

    鳌拜怒视跪在马前的包衣奴才,这些侥幸不死的包衣奴才将地狱般的经历告诉给步兵统领。反复强调明军火器如何犀利,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希望能借此平息主子怒火。

    鳌拜平日里对包衣本是极度蔑视,见此情状,更是火上浇油。

    “不好好侦查敌情,害你们主子死了这么多人,没用的尼堪,要你们何用!砍了!”

    几名白甲不由分说将包衣奴才拖下去斩首。

    三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送到鳌拜面前,瓜尔佳眉头微皱,示意将首级呈递给正黄旗战甲检阅。

    两百多名巴牙剌站在队列最前面,瞥向三颗死不瞑目的脑袋,各人脸上都露出轻蔑不屑。

    朝鲜、蒙古士兵,呆呆的望着眼前血迹未干的人头,不由伸手摸向自己脖子。

    “看到没有!这就是贪生怕死的下场!昨日八旗勇士攻城,虽然没有攻下,然而明军伤亡惨重,至少死了两千多人,明军早已胆寒,已经退回去了,待会儿攻城,无论满汉蒙古朝鲜,敢有不用命者,杀无赦!”

    前排巴牙剌脸上升起腾腾杀气,各人手按兵刃,眼神中闪烁着复仇的渴望,他们都是从白甲中选拔出的悍勇之士,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刚从盛京抽调而来,昨日惨烈的战斗他们并没有经历,因此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

    “主子,趁士气旺盛,立即攻城,先用红衣炮轰开城墙,”

    祭旗过后,鳌拜没有立即向明军发起进攻,在亲眼目睹正黄旗包衣战甲们惨重伤亡后,这位久经沙场的战将对明军实力有了全新认识。

    鳌拜性格粗中有细,心思缜密,骨子里绝不像他表面样貌那样粗鲁。否则也不会做到正黄旗步兵统制这个位置。

    便是包衣奴才战力不及八旗勇士,可是三千多人没来及与明军短兵相接,便被三百明军杀伤过半,明军战力之强,实在是难以想象。

    当然,三千包衣战甲之所以惨败,与孔有德作壁上观也有关系。

    孔有德这个狗奴才仗着多尔衮撑腰,竟如此下作,鳌拜统制咬牙启齿,恨不能将孔有德千刀万剐。

    “这些个汉人尼堪,狡猾无比,平日里毕恭毕敬,到关键时候,恨不能踩着勇士们尸体逃命!等回到盛京,让豪格贝勒将尼堪都杀了,一个也不留!”

    旁边一位牛录额真压低声音道:

    “主子,孔有德是多尔衮的人,咱们临走时,豪格贝勒叮嘱,要以大局为重,不要火并,这些汉人尼堪,无非是想要银子,官位,给他们便是了!”

    鳌拜抬头望向远处,豪格贝勒的担忧他当然知道。

    离开盛京时,多尔衮已经牢牢控制正蓝,正白,镶蓝,正红,相对比豪格贝勒掌握的正黄,镶黄,镶红三旗,优势渐渐明显。

    “那就再忍他几天,等大军回到盛京,新账老账一起算!”

    就在鳌拜咬牙启齿愤愤不平之际,多尔衮承诺送来的红衣大炮终于到了。

    正黄旗战甲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些样貌丑陋的铁疙瘩上。

    他们中有很多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红衣大炮还是很稀奇的玩意儿,清军很久没有和明军发生大规模战斗,重型火炮自然少见。

    鳌拜望着远处屹立的昌平城,一种不祥预感涌上心头。

    “将军,先开几炮?“

    那名固山额真热情洋溢道。

    “再等等,”鳌拜果断回绝。

    “主子,奴才是想试试这几门红衣大炮,看看会不会炸膛,主子您知道的,咱们正黄旗炮手本来就不多·····”

    鳌拜愣了片刻,眉头微皱:

    “你多虑了,多尔衮还不至于如此下作,”

    这次多尔衮南下,除了攻占京师,还要援救被困山西的济尔哈朗,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也不敢与正黄旗发生冲突。

    去年冬天,在盛京汗王殿,豪格与多尔衮发生激烈冲突,鳌拜手持利刃,迫使多尔衮放弃觊觎皇位。

    半年后,这对仇人竟要一致伐明,不得不说命运诡吊。

    “先不要开炮,多尔衮不派兵来也罢,连红衣炮也不给,”

    鳌拜说罢,目光落在身边几名朝鲜统制身上,不怀好意的笑起来。

    “你们有人会讲明国官话?”

    突然听鳌拜这样问,几位朝鲜统制都低着头不敢搭话。、

    作为被征服者,朝鲜人在军中地位很低,勉强比包衣奴才高一点。

    他们被迫从汉城来到北京,参加和自己并不相关的战争,浑浑噩噩,与行尸走肉无异。

    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朝鲜承袭儒家文化,受明国影响颇深,衣食住行,文化制度,到处都有明国影子,甚至有小中华的外号。

    讲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对朝鲜文武官员来说,算是必修课。

    见满洲巴图鲁问话,高丽棒子瑟瑟发抖,连忙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一下。

    鳌拜揪住其中一人,将他拽起来。

    “在,在下曾跟随使团前往北京,略懂汉语·····”

    “你叫什么名字?”

    “回大人的话,小人是仁川道下洞人氏,姓鹿名战谦,是·······”

    不等都鹿战谦说完,鳌拜便伸出熊掌似的大手,在他肩上拍了拍,示意不要再废话。

    “去昌平,招降明军,只要能说服他们投降献城,攻破京师后,大明的金子银子女子,任你挑选!”

    所谓出使明国,眼下看来就是进入昌平,劝降遂西王,这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

    “大人,这个······”

    有明一代,朝鲜的确做过和事佬的角色,不过有时是为明国和日本,有时是为明国与清国,比如万历年间明日战争期间,朝鲜人便充当了明日和谈的使者。

    然而这一次,清军是要他们去做炮灰。

    “求大人开恩,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鹿战谦脸色煞白,他在汉城做统制时便是出了名的贪生怕死,碌碌无为,统领一万朝鲜王军竟然被多尔衮麾下三千正白旗战甲击溃。

    “赴汤蹈火就不用了,你不是说想为大清出力吗?现在,时候到了!”

    朝鲜棒子脸色惨白,额头汗珠如雨点落下,跪在地上磕头不止,希望鳌拜能放自己一条生路。

    鳌拜脸上笑意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神色冷峻道:“怎么?你想抗命不遵?!”

    高丽棒子脑袋摇晃的像拨浪鼓一样,朝鲜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朝鲜王国被夹在清国与日本两大势力之间(当然此时建奴占据绝对优势),不敢轻举妄动。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朝鲜国王,也要看建奴脸色。

    “那就现在动身!进入城中,用你的方法,和明军好好谈谈,劝他们向大清投降!”

    鳌拜话未落音,两名巴牙剌上前不由分说扯着鹿战谦铠甲向明军方向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