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98章 三道

第098章 三道

    第二线防线为女墙防线,位于密云棱堡群以东,宛平城以西狭长的平原地带,守军为两万藩王军。

    藩王军是京师防御体系核心。

    自崇祯十七年正月,朱由检颁布勤王令,半年过去,大明各地,两百多位藩王宗亲,冲破层层阻碍,率领其部下八万九千余人进入京师,宣誓保卫大明。

    当然,这些藩王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保护自己。

    藩王军鱼龙混杂,山头林立,将近九万多人经过漫长严酷政治审查,地狱般的拉练后,几乎被淘汰殆尽,只剩下两万不到。

    朱由检按照近代军队训练标准,仿照普鲁士铁血首相俾斯麦练兵方法,严格训练这些乌合之众。

    他们的作息时间也与第三帝国德意志军队完全一致。

    残酷训练,就是为了把士兵们杀人机器。

    事实证明,朱由检成功了。

    泯灭人性的残酷训练,让这些自由散漫军纪涣散的**迅速成长,成为一架架高效杀人机器。

    以排枪射击为例,经过五个月魔鬼训练,只要将官一声令下,士兵们便能排成整齐队列,踏着鼓点,手持鸟铳,在刺耳的唢呐声中踏步前进,鼓点停止,已经到达预定位置。

    各人举起鸟铳,整齐划一,向目标射击,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前面是他们亲人,这些人也不会有任何迟疑。

    因为但凡有迟疑的人,已经被朱由检斩首示众了。

    人性泯灭,朱由检正在毁灭所有人性。

    藩王军算是皇帝手中精锐,和同时代最优秀的西班牙瑞士方阵相比,也毫不逊色。

    当然,拿他们和崇祯皇帝嫡系部队,中卫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后者不仅是杀人机器,而且还是有信仰的杀人机器。

    所谓信仰既不是虚伪可笑的宗教信仰,也不是鸡血沸腾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不是对金钱犒赏的追求,驱使人们奋勇杀敌的,只是处于对生命的热爱。

    热爱生命。

    清军全力攻城,新编第三军镇守的棱堡防线很快将被突破。

    想要消耗建奴有生力量,形成反杀,就必须依托女墙防线节节防守。

    中部防线对整个作战计划成败起决定性作用,中部防线不能太过坚固,要给鞑子一种唾手可得的错觉。

    朱由检下令,在长五百米,宽五十米的狭小平地内布置了大量铁丝网壕沟据马,当然还有女墙。

    所谓女墙指的是矮墙。

    通古斯人身材矮小,将女墙设计为一米高,翻越女墙需要费些力气。

    骑墙冲锋还是非常的恐怖的,崇祯皇帝引以自傲的黑科技马克沁机关枪尚未研制成功,所以在骑兵冲锋面前还不能托大。

    据马后面五六十步外挖掘有一条两米多深,三米多宽的壕沟,左右延伸横贯整座阵地,考虑到八旗战甲身披几十斤铠甲,穿越这条壕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用尸体填壕,不填个大几千人,恐怕也没什么暖用。要想从正面攻击明军,就必须跨越这条壕沟,除非多尔衮想绕道八百多里,从天津保定一线攻打京师,不过话说回来,京师以南现在是顺军偏师刘芳亮地盘,多尔衮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去和刘芳亮抢地盘。

    紧挨着壕沟相距不过十步是连续三道铁栅栏,设计高度也是依据建奴身高,一米左右,直接跳过去显然是不能,除非八旗战甲个个都是跨栏高手。

    在床后外五十步是一道半人多高的矮墙,前面说过,这道矮墙完全符合通古斯人身高特征,确保建奴想要翻过这道墙必须采用狗刨式姿势撩起各人小短腿勉强爬上去。

    当然,如果不出意外,他们是翻不过去的,因为这里是藩王军最后防线。

    九千多藩王军就隐蔽在女墙后面,藩王军由一千骑兵,五百炮手,两千长枪手,一千辅兵与四千名铳手组成。其中铳手与长枪手站在最前排,四千名铳手分为四排,前后交替射击。前排铳手出现伤亡,后面铳手随即补充上去。辅兵们手举盾牌护卫前排铳手,长枪手隐藏在铳手身后,若敌军冲到近前,火铳手便往后退去,长枪手上前突刺。

    藩王军的指挥官是高文彩,监军事南镇抚司两名百户,考虑到藩王军以及唐王本人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这样的安排并无不妥。

    唐王朱聿键在宁武关与顺军作战,以区区五千余人对抗十倍于己的流贼,在六万顺军包围下仍能坚守宁武关半月之久,最后还能全身而退。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唐王作为女墙防线的指挥官,也是基于此人拥有一定的防御战经验。

    女墙防线之后便是京师防御核心阵地——京城九门防御阵地。

    与前两道防线相比,京城防线堪称固若金汤,这里不仅火力强大,而且中卫军皆是强军中的强军。

    京师九门部署有三百六十门大型佛朗机炮,一千八百门虎蹲炮,至于红衣六磅炮万人敌则不计其数。

    中卫军九千人分别镇守京师九门,中卫军使用的各类火器都是大明火器局最新研制或是改进的武器,有很多武器都是明军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比如改良版虎蹲炮,这是一种类似后世迫击炮的曲线攻击武器,发射后,炮弹呈抛物线向前飞出,射程可达五六百步。而该武器发射的炮弹,则是升级版的万人敌,相比明军之前使用的万人敌,升级后的万人敌重量更轻,装填火药更多,威力也就更大。只要落在敌阵中顺利爆炸,不带走三两条人命那就是可耻的浪费。

    而中卫军本身,按照崇祯皇帝训练要求,九千六百人,人人都是射击,格斗,爆破,方面的人才,守城战自不必说。在野战中,他们并不使用同时代排枪阵线队列,而是用后世天朝军队三三制战斗阵型。

    散兵线对火器要求很高,没有马克沁机枪来复枪之类的存在,当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京城最后一道防线主要防备的不是从昌平赶来送死的八旗战甲,而是盘踞在南方的刘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