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105章 沧海

第105章 沧海

    漕运遭受刘芳亮攻击,对朱由检来说可谓腹背受敌,一时之间,他甚至无心再和多尔衮决战。

    原本就没有决心攻打坚城的多尔衮,此时也萌发了退意。

    两边心照不宣,多尔衮将八旗军撤往张家口方向,朱由检没有下令追击。

    酝酿多日的明清大战就这样草草收场。

    “刘芳亮这狗贼,想要浑水摸鱼,那朕就把水搅得更浑一点,让他好好摸!”

    崇祯十九年十月,朱由检令谷大用率兵东进,沿运河南下。

    明军计划切断刘芳亮退路,力求将顺军围困于淮河以北,山·东以南的平原地带,最后将其彻底歼灭。

    多尔衮率领八旗军主力,匆忙往口外撤离,满清以军功立国,靠掳掠其他民族获得民族凝聚力维持士气,这次讨伐明国无功而返,对各方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当然,对多尔衮来说,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他要尽早回到盛京,与豪格贝勒争权。

    八旗军在密云受挫后,朝中流言蜚语越来越多,有人说辅政王已经被明国买通,否则很难解释为何所向披靡的八旗劲旅,在多尔衮带领下,连连败于明国,而且是像密云这样的小城。

    这样的无稽之谈在盛京也会有人信,鳌拜替这些人智商担忧。

    谷大用率领两千新军抵达山东临清,在临清附近烧杀抢掠的刘芳亮部提前得到消息,准备向南逃窜,却被左良玉麾下大军死死堵在了运河以南。

    左良玉对顺军胜少败多,搁在从前,他被调往外地作战,顶多在朝廷三令五申下稍稍抵抗,大多时候都是在保存自己实力。

    不过这次,左良玉对妄图南逃的顺军却是毫不手软,把自己麾下的所有亲兵都押上,恨不能将顺军斩尽杀绝。

    两三年前,奴酋阿济格率八旗一部破口而入,攻略大明,清军从喜峰口一直打到山东腹地,纵横千里,明军一溃千里,根本不是鞑子对手。

    建奴如入无人之境。

    那时候,也没见到左良玉如此强悍。

    话说回来,这也难怪,过了临清,再往南,就到了左良玉的地盘,对于这位准军阀来说,人可以死,地盘是不能丢的。有了自己的地盘就可以重新开始。

    更何况对付流贼,明国将官自然平添很多信心,在他们看来,流贼与鞑子不可等日而语。简单来说,明人在内斗这件事情上无疑更有天赋。

    顺军发现很难突破左良玉大军防线,便使出了他们从前惯用的伎俩,派遣使者向左良玉贿赂,希望对方能高抬贵手,放自己一条生路。

    就在左良玉犹豫不决,不知该当如何时,谷大用率领两千新军杀来了。接下来的事情过于平淡,无需多说,总之是刘芳亮部伤亡惨重,三四千人只逃走了一千人不到,死去的流贼都被谷大用派人投进运河,祭奠死难的英灵。

    刘芳亮策划并实施的这场杀戮几乎让朱由检陷入绝境,倘若多尔衮再晚走些时日,也许北京城已经让鞑子攻破了。

    不过事情过后,仔细梳理事情脉络,朱由检发现此事倒也不是没有任何好处,一个惊喜是,经过这场战乱后,从前那些桀骜不驯,坚决抵制漕运改革的漕帮势力被严重削弱,这就为崇祯皇帝裁撤漕运提供了便利。

    谷大用率大军一路追击,从河南一路追到陕西,朱由检遂命令谷千户停止追击。毕竟穷寇莫追,另外更重要的是,再追的话,就进入李自成地盘了,势必引起顺军激烈反抗,崇祯皇帝现在还没有做好与李自成决战的准备。

    “刘芳亮叛乱,占据河南,拥兵自重,李自成不会饶过他的,李闯中间又要起内讧了。李闯流贼,不足为惧了。”

    崇祯皇帝站在皇极殿上长生叹息。说话之间,对李自成的革命事业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当然现在还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他必须珍惜这段难得的和平时光,继续大明的建设事业,同时开疆拓土,着手解决南方问题、

    留守南京的那套班子该撤了,这些人只是混吃等死,除了白白耗费大明俸禄钱粮,再无任何作用。

    “王承恩,随朕去慈宁宫,“

    儿女情长也是必要的,整天打打杀杀不近女色,那就是变成斯巴达三百勇士了,准确来说就变成gay了。

    王承恩忐忑不安:“皇上,原定今日午时举行的献俘仪式?”

    “哦,献俘?”

    朱由检眉头皱紧:“还有五百多高丽棒子没杀呢,晚些再去看皇后,先去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