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狂人 » 第三百零一章 昆明池

第三百零一章 昆明池

    东风吹过,嫩绿的树叶被吹得瑟瑟声响,乱落如雨。

    悬挂锦绣帷幔的马车从池岸花丛中驶向城池,满路芳香。

    街道上悠扬的笙箫声四处回荡,俨然有痴男玉女耐不住寂寞依靠在楼台吹奏。

    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赶完庙会的人群笑语喧哗返途归家。

    一位美丽少女依靠在自家窗头看着明月,似乎在遐想,似乎在追忆。

    一声轻咳传来,少女看向来人脸颊分外绯红。

    “若兰,所想何事?”中年男子问道。

    苏慧收起心思轻声回道:

    “我在想今日之事。”

    苏父轻笑一声调侃道:

    “是人?是物?”

    苏慧闻言脸色羞红,看向别处。

    “今日见到的三名郎君竟皆为官员,令人感叹啊!若兰觉得哪位郎君印象深刻?”

    苏慧依然红着脸低声喃喃:

    “今日初见……初见窦姓郎君,只见宝剑放于岸边,手持弓箭射向飞鸟又附身射鱼,真乃英姿焕发之儿郎。路遇官兵抓人前去营救,尤可为勇也!只是……”

    “是何?”

    “只是那名冯郎君颇为神秘,为何小小年纪竟比父亲官职还高!”

    “呵呵,窦涛官职也比为父高。”

    “不,不同矣。窦郎君乃左将军窦冲之孙,而冯郎君却无显赫家族。”

    “是啊,怪哉,怪哉!”苏道质频频点头。

    “在他身后有两名威武壮汉,不像普通衙役,倒似……”

    “看似将领!”苏道质补充道。

    “父亲所言甚是,两名将领模样之人竟为随从,那冯郎君……”

    “哈哈,像个大将军。若兰,我观此人颇有大将之风范,可是为何又做了太守?”

    “怪人。”苏慧轻咬手指低声喃喃。

    ……

    四月的长安天气湿润而凉爽,天空下起沥沥小雨,不过仅仅片刻便停止了。

    百姓正兴高采烈地迎接春雨,转眼间又开始忧愁。

    本以为久旱逢甘露,奈何天公不作美。

    最近几年雨水稀少,冯雁担心田地种植的土豆枯死,于是带领众兄弟挑水灌溉。刨开泥土看着即将长成的土豆不禁欣喜万分。目测了一下百亩田地,冯雁计划此次长成后再次种下去,待百亩土豆长成,将能遍布于几百亩田地间。

    与爷爷、石柱几人嘀嘀咕咕了一番,爷爷抄起钱袋便去购买土地去了。

    与此同时,冯雁命人将储存的棉花籽取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因渭水北岸的土地用作土豆耕种,只得在牧场附近选择光照充足的田地栽种。

    忙碌了两日冯雁又返回郡府派人到各县衙督促浇灌及种植棉花。有些农夫还是担心棉花长成后无用,冯雁不得不四处游走劝说,并拍着胸脯保证悉数收购,而且比麦子的收购价更高。有了太守的担保,农人不再犹豫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种下棉花。

    忙完农事,冯雁豪情万丈,服装帝国指日可待。

    进入长安城店铺,看了看稀稀落落摆放于货架的商品冯雁不禁头疼,也不知王二五等人何时载货归来。

    在长安城的“豪宅”内住了一宿,次日一早只见院落上空阴云密布,雨水纷纷,比前些日子的沥沥小雨大了不少,听院中仆从闲聊才知竟是寒食节到来了。冯雁卷起袖子正想带人郊游一番,只见老管家快步走来禀报:

    “家主,宫里来人了。”

    “宫里来人?何事?”冯雁皱眉问道。

    “听闻是陛下召唤,正在前院等候家主呢?”

    闻言,冯雁只得跟随管家走到前院。

    见到来人冯雁好笑不已,竟是那个周林,自从第一次见到此人,仿佛每次与皇宫打交道的人都是此人。

    “原来是周中官,别来无恙?”冯雁拱手笑道。

    “拜见冯太守,陛下有旨:今日乃禁烟节,众官员需进宫与陛下一同祭拜先贤。”

    “又要祭拜?”冯雁暗自嘀咕一声只得随同周林前往。

    周林四十岁左右,身形消瘦、皮肤白皙,看着像是鲜卑人,冯雁骑马跟在其后不由好奇问道:

    “周中官,你是何方人士?”

    周林回头看了看冯雁的坐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问:“冯太守的坐骑乃汗血宝马,我朝从天王陛下至百官无一人有此良驹,没想到冯太守倒是敢为先啊。”

    冯雁微微一愣疑问道:

    “难道官员不能骑行此等良驹?”

    “宫中并无此规矩,只是扎眼得很。”

    “周中官不妨直言?”冯雁感觉话中有话,于是谦虚问道。

    周林微微一笑说道:

    “建元十四年我朝凉州刺史梁熙曾派遣使者进入西域,宣扬我朝之威势道德。冬十月,大宛国惧我国威于是进献汗血宝马,不过天王陛下有言:我曾经羡慕汉文帝的为人,使用千里马作何!”于是天王陛下命令群臣作《止马之诗》,送还汗血马。自此,朝中无人敢乘此宝马。”

    “嗯,听说过。”冯雁点头称是。

    周林似有深意地看了冯雁一眼风轻云淡般说道:

    “冯太守倒也不必在意,你甚得陛下宠爱,定不会怪罪与你。至于闲杂人等么……”

    “闲杂人等?还请周内监明言。”

    周林思虑片刻直言道:

    “你要提防苻氏宗亲,还有那个太子洗马慕容宝,这些人多次提及冯太守拥有良驹一事,言语中颇有挑拨之意。”

    “原来如此,多谢周内监。”冯雁听了周林的话语不由暗自恼怒,自己不惹他人,他人却中伤自己,尤其那个慕容宝,记得在慕容府饮宴时态度颇为和善,没想到竟在背后使绊子。

    “难道还记恨店铺的事情?”冯雁悠悠想着,感叹人心确实隔着肚皮,太难揣测。

    正思索间,只听周林继续说道:

    “冯太守与我的一位故人颇为相似,嗯……确实像!”

    “是何人?”冯雁好奇道。

    “一位故人,嘿嘿……”周林笑呵呵说着并未明言。

    不多时,二人已进入皇宫,到了宫中前殿,此处已有众官员汇集于此。

    前殿为朝廷典礼之所,左为斜坡,可供乘车行驶;右为台阶,可供人行走。基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桩,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阴雨纷飞的时节常伴有雾气,宫殿伫立其间,看上去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若天上宫阙。

    少顷,天王苻坚在众侍卫及宫女的陪伴下进入宫殿,众官员拜见后跟随天王去往南郊太社祭拜。

    也不知磕了多少头仪式才结束,接着一声宣和声传来,众官员跟着天王苻坚往城外走去,冯雁悄悄问向一名官员才知是去往郊外的上林苑昆明池。

    “去昆明池作何?”冯雁疑问。

    “一做泛舟,二做饮食。”

    冯雁一听此话心中大乐,没想到游玩才是重点。看了看搭话的官员冯雁施礼问道:

    “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秦州刺史杨壁。”

    “杨壁?”冯雁暗自嘀咕一声,没想到又遇见一位驸马。

    杨璧原先是氐人豪族特进(位同三公)樊世的女婿,因得罪了大牛人王猛被苻坚斩首,杨璧的妻子正是苻坚的女儿顺阳公主。冯雁记得另一名领军将军杨定也是驸马爷,曾在邓羌的灵堂处见过。

    “你就是冯无始?”杨壁斜着眼睛问道。

    “正是在下,杨大人认得下官?”

    “哼!你派人到我州郡采摘白叠子作何用场?”

    这句问话让冯雁想起去年曾派人到秦州采摘棉花,是托了阳平公苻融的关系才得以成事。没想到今日遇见秦州的这位最高长官,语气似有不满。当初跨境采摘,自己这个太守并未前去拜见刺史大人,怎么说也有些失礼,冯雁堆起笑脸急忙作揖道:

    “承蒙杨刺史关照,若有失礼之处请刺史大人多多见谅。”

    杨壁的脸色依然冷淡,继续质问道:

    “阳平公发了话我等自然尊崇,不过听闻你用白叠子做了冬衣四处送人,为何我这个刺史却没收到?”

    “好说,明日便给刺史大人送去。”冯雁拍着胸脯说完同时犯着迷糊,不知道杨壁是如何得知的?棉衣只送了寥寥数人,大部分都给自己弟兄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啊!”冯雁感叹。

    杨壁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送几件?”

    “大人需要几件?”

    “先拿二十件吧,不够再找你。”

    “二十件?”冯雁只感腻歪,没想到这位驸马爷倒是一点也不客气。

    想了想以后还得采摘,冯雁只好客气道:

    “二十件没有,先给大人两件,其余用好酒顶替。”

    “嘿嘿,何种好酒能抵十八件棉衣?”杨壁好笑道。

    “当然是晋隆商铺的那种酒。”

    “哦?你能购得晋隆商铺的酒?前几日派人去购买早已售卖一空。现如今在长安城,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啊。”杨壁颇有兴致地问道。

    “呵呵,下官与商铺东家有些交情。”

    “对,听说你以前在那个商铺做过伙计。”

    “没错,呵呵。”

    “好,用五坛酒抵用十八件棉衣。”

    “五坛?”冯雁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坛酒足以抵十八件棉衣,没想到这位刺史大人狮子大开口,竟索要五坛?

    看了看冯雁的神色,杨壁讪讪笑道:

    “五坛确实多了点,那就三坛……两坛也行。”

    “一坛!”冯雁没好气道。

    “哦?果真能弄到一坛?”杨壁暗自一喜再次问道。一坛酒价值五六千钱,如今因为缺货,价格已炒到七千钱,一坛酒换十八件衣服实在划算得很。

    冯雁也看到了杨壁的神色,心想自己恐怕着了道了。

    “尽力而为。”冯雁打马虎道。

    “嗯?”杨壁皱起眉头冷哼一声。

    为了将来采摘棉花,冯雁只好允诺:“明日送到府上。”

    闻言,杨壁开怀大笑:

    “好!一言为定!”

    冯雁拱了拱手无心与此人交谈,一踢马肚赶向前方。

    约半个时辰,一行人到达了昆明池畔。

    放眼望去,只见池水宽阔无比一眼望不到头,与其说池,不如称之为湖。岸边停有数只大船,其中一只看上去非常巨大。湖水碧波荡漾掀起朵朵涟漪,周围竹林环绕郁郁葱葱,池中有一座岛屿,上有亭台楼榭颇为壮观。

    “不愧为皇家园林,果然气派!”冯雁赞叹不已。

    随众人走向大船,人群不时有人惊叹出声,因为距离越近越能感觉到船只的巨大!

    “世上恐怕只有我大秦国有此巨船!”一名官员自豪道。

    “太……太大了!竟有如此巨大的船只!”

    御史中丞李柔在人群中惊呼出声。

    “此船乃万人船也!”

    阳平公苻融也在惊叹。

    “天呐,世上竟有如此巨船!”连苻坚身边的清河公主也惊叹不已。

    ……

    今日虽是祭典先贤介子推的日子,不过百官游兴十足,抬头观看着巨船大呼小叫。

    冯雁同样惊讶于船只的巨大,记得那艘沉没于大西洋底的泰坦尼克号巨轮载客也就五千人,但眼前这艘高约十余丈的大船竟是万人船,相当于两个泰坦尼克号的载客量。

    “太他么神奇了!”冯雁心想,谁要说古人智慧低,自己一定会跳出来指着鼻子骂。

    登上巨船,几乎每个人都心怀激荡,东瞅瞅西看看兴致浓厚。

    不过,在看到桌上的食物后,众人又变得索然无味,因为今日禁热食只有瓜果而无热饭。一上午不是祭拜便是赶路,众人早已饥肠辘辘。

    凑到吕光身边,冯雁悄声问道:

    “兄长,饿了一天只吃冷食?有无热菜?”

    “你这浑小子,今日乃寒食节,岂能吃热食?”吕光斥责道。

    “兄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就当一天和尚好了。”冯雁哀叹。

    吕光好笑一声将冯雁拉到无人处低语:

    “今日晚间去我府上给你烤只羊。”

    闻言,冯雁两眼冒光,舔了一下嘴唇浪笑道:

    “我对兄长之敬仰犹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吕光狡黠一笑说道:

    “少贫嘴!弄两坛好酒来,近日连酒水也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