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评话三国 » 第三回 赵子龙枪挑韩浩 诸葛亮火烧博望

第三回 赵子龙枪挑韩浩 诸葛亮火烧博望

    赵云看你进来,心中暗暗高兴。

    是不是马上把你结果呢?

    时间还不到,.一定要孤山。

    上军师传令后才能动手。

    但是,子龙看到周围的形势,他心中明白,我只能把韩浩一枪挑去,

    要是耽搁一些时间,埋伏四起,

    恐怕我连躲避的时间也没有了。

    想到军师临在发令的时候,

    命令我只能一枪挑去韩浩,才有大功;

    两枪便是功过相抵;要是三枪的话,就有罪了。

    当时我认为军师命令太严,到现在看来,

    原来军师为了我赵云的安全,

    故而嘱咐我只能一枪。

    虽然赵云还没有看到诸葛亮火攻的厉害,

    所说他是个智勇双全的名将,

    亦是富有经验的巧将,联想到此番孔明先生一系列的布置,

    说明我的手脚越快越好,否则水火无情,连我都要烧死。

    想到一枪挑韩浩,那究竟怎样一枪呢?

    用回马枪吧,不行了!

    虽然各种各样的回马枪我都会使用,

    由于说话在前,敌将韩浩定有提防。

    再说此地都是些荒坟丘墓狭谷山套,回马不便。

    同时再要把韩浩拖延一定的时间,因此他最后决定用杀手枪。

    赵云的杀手,众所周知,乃是蛇盘七探枪,实际上这类杀手,

    在赵云.人生中只用了一次半。何谓一次?

    便是七探枪全都显出来。

    这事要到长坂坡,遇到北地枪王张绣才用。

    还有半次在后段《三国》,子龙连营救驾,

    以“一条蛇”用于战场,枪挑了番将沙漠王,这称为半次。

    那末,今天他的什么杀手呢?所说名将,绝不会只有一种杀手。

    赵云是个德将,因此不到绝路之时,

    决不轻易拿出他的蛇盘七探枪。

    常用杀手的人,不称为名将,更谈不到德将。

    因此,赵云在家乡年轻的时候,就苦练基本功,

    日以继夜地练枪法。

    有一次他一人在荒郊跑马播枪时,发现一棵大树上躲着一只猴,

    树顶上躲着一只老鹰,猴子在下面要想吃上面这只鹰,

    它窜上树顶,扑了一个空,

    只抓到鹰身上的一把毛,却被鹰飞逃而去。

    鹰虽然是鸟,它受到了欺凌,也懂得要报仇,它便飞向沙滩,

    降落下来,然后扑开翅膀在沙滩上乱滚了一番,

    在羽毛中滚满了细沙,

    然后飞向原来的这棵大树,伺机报复。

    见到下面这只猴子仍旧躲在那里,这只鹰象人一样故意在上面叫着,

    引诱下面的猴子,待等猴子抬头向上看的时候,

    这只鹰象只公鸡一样,把浑身的羽毛放松一抖,

    夹在它羽毛中的所有沙子,似雨点一般纷纷落了下来。

    不需要多,只要有一粒沙子落到猴子的眼睛里,

    这只猴子就闭上了眼睛用前爪乱抓着。

    其实,不要说猴子,即使人的一对眼睛,也最吃不起苦。

    正当猴子在抓拭眼睛之时,这只鹰扑了下来,

    用它锋利的嘴尖拚命地在猴子头顶脑门囟上连啄数口一一猴子和人一样,

    这个地方最碰不起。

    顷刻间脑浆直流,结果了它的性命。

    这只鹰,象战胜了敌人一样,翱翔而去。

    子龙远远望去,看到此情此景,若有所思、

    这放在一般人的眼里,只当作对

    奇特的大自然的一种欣赏,

    认为在荒郊所在是常见之事,不足为奇。

    所说有志者事竟成。

    子龙是《三国》的名将,他在处处地方都要改进他的枪法。

    就从老鹰战胜猴子这点上,他受到了启迪。

    子龙认为,不要说大将在战场上战胜敌人要费心血,

    你看一只飞鸟为了报一把毛之仇,

    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

    我倒可以将它作为一种枪法的起源,手中长枪可作为是只鹰,

    敌将是只猴子。

    从此,赵云研究成功一种杀手,取名谓“鹰猴枪”。

    在今天的环境之中,适宜用这枪法,

    为了便于自己作准备,不使韩浩大刀开四门的便利,

    所以子龙带领长枪手,总是同他迂回于狭隘的山套之中,

    迫使韩浩象猴子撑伞一样,高举着大刀,而自己拖着银枪,

    枪钻在前,枪头将要落地而不曾落地。

    一路“飞马而跑,但是双手用力播动长枪,枪风四起,

    把枪尖后面留情结下的红缨,象鹰身上的毛一样松了开来,

    把地上的沙子全都吸进了枪缨。

    这样等到枪刺出去的时候,红缨中的沙子迎面扑去,

    便能使后面的韩浩双眼难睁,这样便可一枪击中。

    既不违反了军师的将令,又能争取时间登山避火。

    韩浩哪里懂得赵云这种绝妙的枪法,

    他只以为这小将把枪尖在地上象刀一样磨擦,

    打算磨快了枪尖准备刺我。

    所说这就是匹夫的想法,哪有在沙场上磨枪的道理。

    炊事员在厨房,为了菜刀不快,

    在水缸边上磨上几磨,这是常见的事。

    他万万料不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

    结果了他的性命。

    这里,由赵云骗着韩浩在博望坡山套之中迂回着。

    话分两头。曹兵报至夏侯惇马前:“报禀夏侯都督!”

    夏侯惇:“何事报来?”

    曹兵:“先行将战胜孤穷小将,前边就是博望坡,

    先行将为了追赶白袍将,进了山套,请都督定夺!”

    夏侯一听,博望坡已到。

    刚才这班百姓为什么对我说要有六十里路?

    喔,明白了!说得路远,才能骗我的马匹。

    真是一班厉害的刁民。

    刘备是不是在里面,将我前去,亲自一看。

    因此,他传令大队前进。

    无多片刻,来到两山环抱之处,他和李典二人扣住丝缰,

    对博望坡里面四周一看。

    他想,韩浩你在这种地形之下为什么不问情由冲了进去?

    我是大队的主将,

    应该探个明白,再下结论。

    他一声令下:“来!与我里面打探!”

    两个步兵探子跨进了两山环抱的山套,一路向前行,

    只见在他们周围都是些茅草。

    其实就在茅草之中,有的在土山背后,埋伏着四百汉兵。

    毛、苟、刘、龚四将,他们见到曹兵探子前来刺探,丝毫没有动静,

    根本不来阻挡你们。

    否则夏侯惇绝不会进来中计。

    两个探子大约定了两里多路,只见前边一座孤山,

    他们站定身子,一个探子开口说:

    “我的哥,你看对面一座小山头,好象山上有人,

    我们快打瞟远镜观看。”

    两人取出瞟远镜,对山上望望。

    甲兵:“我的哥,你看见了没有,山顶上有篷帐一座,还有酒肴一席,

    在上首坐着的人他身穿龙冠龙服,看来是刘备。”

    乙兵:“不错!是刘备。

    可是你看,中间坐的一个全身是道家打扮,

    他是哪一个?”

    甲兵:“恐怕就是诸葛亮。”

    乙兵:“我们大军十万杀到。

    们君臣二人还在那儿喝酒,胆子倒真不小!”

    十万兵杀到,还定心吃酒,难道当曹操的兵将都是纸头做的吗?

    甲兵:“快回去禀报!”

    两个官兵把瞟远镜在腰中挂好,很快从原路上回出来,

    到夏侯惇马前说:

    “报大都督!小卒们到里面打探,离此不远,

    孤山上有刘备、诸葛亮,

    在那儿喝酒。请都督定夺!”

    夏侯惇:“此话当真?”

    甲兵:“小卒们看得明白,不敢胡说!”

    夏侯惇:“退下!”

    乙兵:“是!”

    夏侯惇一听,刘备果真在里面,看来他无能抵抗,

    因此离开新野躲避在这里。

    我奉叔父曹操之命,主要就是来捉他们君臣两个,

    让我大队进山套围困孤山,料他们君臣插翅也难飞。

    夏侯惇不加思考,便果断地传他的将令:

    ”来!传本督将令,大队全冲!”

    十万兵就死在他一个“冲”字上。

    称到冲,就是说不论遇到什么障碍都要往前进。

    传令官立即敲锣传令:

    “呔!大都督有令,大队全冲!”

    顷刻间杀声四起,战鼓隆隆,炮声响亮,

    号声响彻九霄,刀枪旗幡举得象森林一般,排山倒海,势不可当。

    夏侯惇正要纵马进山套,被旁边的李典顺手扣住了他的马匹。

    夏侯惇转过头来便问:“李将军,缘何把本督的龙马拦阻?”

    李典:“都督,你好枉空!”

    夏侯惇:“枉空在哪里?”

    李典:“你忘了丞相兵书上讲得清清楚楚:

    较狭处须防火,

    低处流水冲,

    树木森森谨防火攻。

    你看博望坡里头树木兴旺,茅草丛丛,

    难道你不怕中敌人的计吗?”

    俗语说: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伤邦。

    李典确是个聪明人,孔明的火攻险些被他几句话道破了计谋。

    因为曹操是个《三国》中的军政家,

    他独创了一本兵书,今后被西川贤士张松所烧去,日后再提。

    但是曹操命令部下都要读他的兵书,

    读熟之后战场上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因为他是汇集了自己数十年的经验。

    夏侯惇听到李典背着丞相兵书上的几句要领,

    他立即传令:“大队停下!”

    整个队伍停止了前进。

    夏侯惇复返看着里边的地形,想着兵书上的几句要领,

    再对李典看看,心想,兵书是要读的,但变化无穷,

    要是为了里面树木茅草兴旺,就放弃了捉拿刘备、诸葛亮的良机,

    单凭这一点理由我岂能在曹操面前缴令?

    万一丞相问道,你远道而去,可曾遇到刘备、诸葛亮?

    我回答,地势可怕,恐怕中埋伏,所以回来了。

    曹操要问,你可曾发现敌人的埋伏?

    我回答,没有。这样的答复不仅有罪,而且要杀的。

    这便是临阵退缩,探事不明,不要说我是一个主将,

    即使一个小卒同样有罪。

    照你李典的这种说法,只要敌人躲藏在地形可怕的地方,

    你就可以避而不进,这样还象一个带兵的将领吗?

    看来你被兵书吓偏了心。

    刘备一向孤穷,哪来这点力量来抵挡我十万大军?

    充其量,诸葛亮把刘备放在这可怕的博望坡里,

    要想借此险恶的地势来吓退我夏侯十万人马?!

    你李典的说话,听来好象谨慎用兵,

    其实恰巧是中了诸葛亮的疑兵退敌之计。

    再说他们的白袍小将也在里面,即使有火,不是同样也要被烧死吗?

    而且韩浩他先锋将已是一马当先,我身为一家都督,

    反而畏缩不前,岂不被他人所笑?

    他想到这里,回答李典说道:

    “李将军,你的胆子太小了。

    常言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刘备、诸葛亮躲在里面。

    哪有不进之理?

    你若胆惧,留在外面,由本督带兵前往。”

    这家伙自以为富有经验,还要训斥李典。

    说什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谁知道,“虎子”未得着,叫你火里去兜个圈子。

    李典听夏侯惇说他胆小,要他留在外面。

    他想:曹操命令我为副将,就是要我在紧要关头指点于你。

    可是,你不听,大权在你手中,真是没有办法。

    因此,火烧博望之后回去缴令,

    罪名是夏侯惇一人担当,李典是无罪的。

    但是明知中计,也只好跟随你一起过去,

    要是留在外面,万一真的遇到火攻,我逃也有罪。

    别的不想,只希望没有埋伏。

    李典无可奈何地对夏侯惇说道:“都督定要进山套,那末请吧!'

    夏侯惇认为这是多此一举!

    然后,他再次传令:“全军冲锋。”

    一面催促着李典说:“既然这样,李将军请!”

    就这样,两人同时将马一拎,首先冲进了两山环抱之中。

    后面的曹兵蜂拥而来。

    说笑话,不是进的博望坡,

    好象进的鬼门关,进去容易出来难。

    曹兵一进山套就四面分开。

    因为两山环抱的地方虽然开阔,毕竟只有一个进口的地方。

    所以,到了里面分成四面八方,目标都向孤山进发,

    因此,茅草丛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曹兵。

    不过,距离刘备的地方还有数里路。

    刚才在前面提到刘备在山上,发现曹兵,

    他不知道怎样会杀来博望坡的。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皇叔如在梦中。

    现在一看,曹兵已经进得山套,

    又见孔明好象在另一个世界里,还在那里自斟自酌。

    皇叔站起身来惊慌地叫着:

    “啊呀!军师,曹兵大队已经进山套,我们快走吧!”

    刘备认为,这时候我与你两人下山后,

    我上马你上车,还能够逃往新野,如等到敌人到了山下,

    要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但是先生微微一笑,他心里想,夏侯惇所以要进博望坡,

    目的就是要捉你刘备,你象是鱼钩上的钓饵,

    万万不能离开此地的。

    他只是用安慰的口气说道:“主公。放心便了!

    曹兵到来,来得正好,请主公坐下畅饮三杯!”

    刘备想,死在眼前,还吃得下什么酒!

    不懂你孔明到底动些什么脑筋。

    因此对他双手乱摇地说:

    ‘军师,事到如今,刘备滴酒难咽,我与你二人快走吧!”

    说罢,转身要走。

    孔明放下羽扇,起手拖住皇叔的袖口,

    对刘备说:“请主公坐下,亮自有道理!

    孔明想,敌人十万军队,我准备把它分为二八开,

    就是放进博望坡八万,还有二万不要他们进来了,

    是不是便宜他们了呢?

    诸葛亮的用兵,从来没有给敌人便宜占。

    主要二万兵留在外面,有着云长的五十只火牛,

    大抵对付这二万曹兵也差不多了。

    但是,八万人马不是能在片刻之间就进来的。

    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更不能让你皇叔离开这里。

    现在,孔明从山,上望下去,虽不能完全精确地答出数字来,

    但他毕竟是一家主帅,大体上可以确定敌人已经过来了二万左右,

    距离八万还有一段时间,我的酒可以停止饮了。

    因此,吩咐手下说:“来!将残肴收拾了。”

    片刻间,手下人把残肴收拾干净。

    刘备坐在旁边,听到孔明吩咐收拾,

    想只要你命令车子侍候,我就立即命令带马。

    可是,声息全无,皇叔回头一看,

    只见坐在旁边的孔明一手撩须,一手轻摇羽扇,在闭目养神。

    这时刘备真是哭笑不得,认为事到临头,你还养什么神呢?

    刘皇叔在旁提醒说:

    “啊呀先生!你看下面曹兵接近孤山了。”

    诸葛亮象一般吃酒的人一样,吃过之后,闭着眼睛。

    这种称为”酒迷”。被你皇叔高声喊叫,把他惊醒了过来。

    他对下面一看:

    多了,多了!曹兵约进来了五万人马。

    但是,看到刘备已经急得面如土色,坐立不安。

    先生为了不使刘备过份受惊,

    但又要等待着多数的曹兵进入山套方可动手,

    好得我有所准备,因此安慰刘备说:

    “主公,请暂坐片刻。亮来帮助主公下山攻打头阵。”

    刘备想,你好象说梦话一样,有什么本领可与夏侯惇交锋呢?

    便问:“军师,有何本领?”

    诸葛亮:“本军师有万夫不当之勇!”

    皇叔想,看你不出,文质彬彬倒有着一万个人战不胜你的本领。

    今天倒要饱饱眼福,看你一看。但不知你用的是什么武器?

    便问:“那末,先生有如此大的本领,你用何家伙?”

    诸葛亮:“请主公观看。”

    孔明一声吩咐:“来!家伙侍候!”

    刘备一看,

    两个推车的小僮拿来了一张七弦琴放在孔明面前的桌子上,

    把外面的琴裳除去。

    诸葛亮放下了羽扇,撩起衣袖,

    对刘备说道:“主公,何必如此惊慌!

    待亮来试弹一曲,请主公静听了。”

    说罢,摆出一到操琴的姿势。

    刘备心里想,在这个时候,再好的琴我也听不进去。

    其实,孔明出山时间还不长,

    皇叔从来也没有听到他的琴曲,

    直要到芦花荡三气周瑜之时,

    刘备方始第一次聆听到孔明绝妙的琴声。

    到那时,他才回过头来懊悔以往没有耳福听到孔明的妙音。

    如今,他哪里有心思听此弹琴!

    皇叔便起两手,用力在七弦琴上按住,

    用苦求的口气对孔明说着:“先生,凭你妙音,刘备过日请教。”

    话音刚落,七根弦已被皇叔按出朗朗声响。

    孔明一看这种样子,我也操不成什么琴了,

    便把手一招地说道:“真是扫兴!收过了。”

    皇叔想,你还有什么兴致。

    小僮过来套上琴裳,收过了瑶琴。

    孔明耳闻下面杀声震天,举目观看,约有六万曹兵。

    这时的刘皇叔,同样看到下面遍地皆是敌人,

    象成千上万的蚂蚁一般集中在博望坡里面。

    他想,这时候,恐怕要逃也来不及了!

    我冒雪冲风把诸葛亮请出了卧龙岗,不但没有得到他的帮助,

    看来今天相反要送去我这条性命。

    年轻人干不出好事情来。

    因此,他眼睁睁地看着孔明,吓得一言不发,

    心想,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时,孔明心中好笑,笑的是主人刘备他枉空是扫过黄巾,

    战过虎牢的堂堂一家英雄,逢到大难竟吓得呆若木鸡。

    实际上,只怪你孔明的用兵古今少有,即使是英雄虎胆,

    也要被你吓得心寒胆裂。

    先生再看下面曹兵已有七万左右了,是否定要等满八万?

    不必了!恐怕刘备真要被我吓死了,

    我就提早一些时间动手吧!

    你想,孔明的用兵何等的厉害,不要说敌人,

    包括自己的主人在内,也要吓到如此的地步。

    他认为,可以早下手一刻,而在预先绝对不露口风。

    俗语说来,耐性好极哉!

    他对着刘备,用郑重的口气回答说:

    “主公,亮自有抵敌的武器在手!”

    刘备一听,对孔明看看,你横一个有办法,竖一个有武器。

    事到如今,刘皇叔也狠下了一条心,

    苦笑地问着孔明说:“你究竟有什么武器?

    诸葛亮:“主公听了,实不相瞒,

    亮的家伙胜过十八般兵器,能杀人不见血。”

    皇叔一-听,认为孔明一定有什么绝招在手,

    不然哪有这样神态安详而稳如泰山。

    因此开口便问:“军师究竟有什么武器,可能给刘备一看?”

    皇叔只听得“唰唰”之声,一阵凉风拂面而过,

    又听得孔明的微微笑声,指着他手中的羽扇在说道:

    “主公观看,这便是杀人不见血的家伙。

    刘备一看,原来是他手中的一把扇儿。

    皇叔想,这把扇子岂能称为武器,更谈不上什么杀人不见血了。

    实际上孔明一点也不夸张,

    今天博望坡羽扇一摇,

    夏侯惇十万兵烧剩九十六个,

    二次用兵火烧新野,

    羽扇一摇,张辽十万兵全军覆没。

    赤壁之战七星坛借风。

    羽扇一摇,百万曹兵败剩二十七人,

    曹**走华容道。

    曹操一年之中,被孔明连烧三次。

    孔明出山的第一年,连用三次火攻。

    因此,留传到今有句俗语叫“新官上任三把火”,

    究其出典就在于此。

    但是,诸葛亮烧的是敌人,

    有的新官上任烧的是自己人,这就不象诸葛亮了。

    因此,诸葛亮的一把羽扇可称自古以来最凶最厉害的武器了。

    所以,今后他到江东舌战群儒的时候,

    当着东吴士大夫众人的面说道,羽扇一摇,三百万敌人尽化齑粉矣!

    当时,江东文人认为诸葛亮夸张大口得无边无际了。

    其实,半点也不夸张。

    因为他早已周密布置。

    今朝说来,他把羽扇一摇,

    就象近代的电钮一样,起一种总开关的作用。

    因此,这把羽扇就决定了一切。目

    前,刘备不但第一次听到他这样说,

    而且博望坡所有布置好的埋伏,他也没有看到,岂会相信呢?

    到了今后不但完全相信,甚至哪怕天塌下来,

    只要诸葛亮在旁,拿着羽扇,他就好象铜墙铁壁,

    岿然不动,丝毫不感到有什么危险了。

    这时的孔明,不管你刘备相信与否,

    开始下达他动手的命令。

    但是,孔明心中想,本来二八开,现在将十万曹兵三七开,

    少进山套一万,按照关将军的火牛阵,

    留在外面的三方贼兵本来也不会留下多少了。

    我说话在前,本来十万兵确实可以杀得一个不留,就因为早下手,

    结果剩下九十六个。

    孔明便将手中羽扇,真象大将手中的武器一样,

    上下左右舞动起来。

    不懂的人真当他是道士画符一-样。

    站在旁边的公子刘封,见到军师挥动着羽扇,知道这是命令。

    因此,.迅速跑到篷帐后面,吩咐手下人说

    “来!军师扇摇,快点炮!”

    在篷帐后面早已准备好号炮一尊,又称信炮,就是发信号的炮。

    一个当差从竹管中抽出一个火把,放在风中舞动,

    火把顿时点旺,就在号炮的药线上点燃,

    很快火药线窜进炮管,刹时间似天空中巨雷一样,

    “轰”的一声炮响。照理在放炮时应该对皇叔讲个明白。

    不要说放炮,即使放炮仗也应预先打个招呼,

    可以使胆小的人把耳朵按起来,

    可是孔明先生连放炮都不打一声招呼。

    刘备现在正急得手足无措之时,突然听得后面“轰”的一声,

    震得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认为敌人已经由后山杀上来了。

    他“啊”的一声,撩须回头观看、一无其他动静。

    返回转身来再对下面一看,整个博望坡已燃起了熊熊的烈火。

    所说,孔明的用兵称得上迅雷不及掩耳矣!

    那末,这熊熊烈火是怎样烧起来的呢?

    还是从头至尾讲吧!

    首先要说赵云,在这种地方往往容易把赵子龙忘记了。

    一古脑儿地烧啊,烧!

    曹兵烧光,给果连赵子龙也一起烧死掉。

    其实,孔明的用兵,不但是紧张,而且非常有秩序,轻重缓急有条有理。

    山上一声炮响,下面韩浩死去了一半,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他始终钉住手子龙不放。

    突然听到炮声,他情不自禁地抬头对孤山上面一看,

    不见其动静,再往前看却不见了白袍小将。

    原来,子龙仍旧在你马前。

    那为什么会看不见呢?

    早已说过,“老鹰”身上的无数沙子已飞了出来,阻挡了视线。

    子龙听到炮声,心领神会,知道动手的时间已到。

    他不是用的回马枪,而是叫回身枪。

    本来他背对韩浩。

    如今掉转身来向韩浩透去一枪,刚才枪缨中吸满的沙子,

    如今顺着枪风,向韩浩迎面而去。

    这便是鹰猴枪的奥妙。只要使你韩浩在一刹那看不清对方的目标,

    一时也就无法招架,等你听到枪风,

    子龙的银枪已经刺中了他的咽喉,只听见“嚓”的一声,

    韩浩三管己断,鲜血直冒,大刀落地,人从马上摔下来。

    赵云扣马收抢,哈哈大笑。见韩浩跌于马后,动也不动。

    前面一个马兵跳下马来,腰中抽出单刀,

    跳上前去很快地割下韩浩的首级,

    送至子龙的马前:“赵将军,敌将韩浩的脑袋在这儿!”

    子龙单手执枪,伸手接过血淋淋的脑袋。

    这个小兵复返回上了马背。

    子龙立即传令:“军士们,速速登山避火。”

    赵云带着五十名长枪手,兜抄小路上了孤山的后山,

    并不来见诸葛先生,因为不是缴令的时候。

    子龙就在后山下马,长枪插在山上,

    把韩浩的脑袋结在枪杆上,龙马拴在一旁。

    然后,坐定在山石上观看下面的火攻。

    五十名长枪手同样如此。

    再说,刚才孔明这声号泡引出了下面几声子炮,

    意思是回答军师,我们已明白要立即下手了。

    这时候,跑在最前的夏侯惇与李典,

    因为博望坡虽然是周围十里的山套,但土山纵横,

    山坡不平,曲曲弯弯,不能一下子直冲到孤山之下。

    他听到山上的炮声,起初心中一惊,对上面一看,

    并没有什么变化,他又放下了心。

    哪知道,就在两山环抱的左右茅草丛中。

    窜出了毛、苟、刘、龚四将,他们手中各执一口宝剑,

    跳进了曹兵的队伍之中,来一个剑劈剑刺,

    目的把十万人分一个段落,劈一个一剑两段。

    讲得明白一点,进来的敌人不放出去一个,

    没有进来的敌人阻止他们在外面。

    四将虽然本领平常,曹军毕竟是小兵,哪里是他们为将的对手。

    顷刻间,被四将杀得尸横遍野,贼兵喊叫连连:

    “孤穷将厉害!孤穷将厉害啊!”

    官兵进了博望坡的都往前四逃生,后面的敌人吓得退了出去。

    中间成了一条界线。

    四将传令指挥着四百汉兵按军师计划办事。

    事情很简单:每一个汉兵手中拿着两个燃烧着的火把,

    窜到茅草野树之中,随心所欲没有规定,

    可以把火把丢进茅草堆,又可以将火把抛到野树上。

    每人丢两个火把,工作就算完毕。

    但是刘辟、龚都带着二十名弟兄很快地窜到了两山环抱的山上。

    早在前面说过。这两山环抱的地形是一半天然,一半人造。

    在上面架着天桥,桥上堆满稻草、茅草和硫磺烟硝引火之物。

    二十个汉军把手中的火把丢上了天桥。

    刘、龚二将起手中宝剑斩断了撑在天桥下的木桩。

    然后二将与二十名士兵飞奔下山。

    这四将带着四百汉兵,在山沟中很快地向刘皇叔的孤山奔去。

    一到山上,孔明便将他们布置一下。

    四将各带一百小兵,就在离皇叔、孔明的篷帐四周两百步的地方按了下来。

    每两个小兵手中拿着一根九节长的竹竿,

    在前面的小兵单腿跪在山上,后面的立着,

    把这根竹竿两人一前一后扛在肩上。

    在这根竹竿的前端拖着一根药线,只要药线燃烧过去,

    竹竿就能一节节地爆开来,每节可射出短小的火箭五十枚,

    直到九节爆完才算无用。

    这是孔明从卧龙岗带出来的拒敌武器,

    名谓“龙节喷筒火箭”。

    诸葛亮确是我国古代善用火攻的军事家。

    他的火攻,不仅烧法不同,还有各种火攻的武器。

    因此,后世人称他为“用火的祖宗”。

    现在,前后左右都是一-百个兵,五十个喷简火箭。

    为什么要这样布置?

    孔明知道,火攻开始之后,夏侯惇为了逃命,必然自卫,

    并一定向这里赶来。

    那末,我与皇叔就有危险。

    现在,有了这些埋伏,就能抵挡夏侯惇的狗急跳墙。

    下面的火已经燃烧起来,先说两山,上的天桥被烧断后,

    从上面塌了下来,其势象从空而降的一把巨大的火刀,

    将两山前后隔绝,好比大门封闭起来一样,

    闸在里面的休想逃出来一个,闸在外面的暂时算侥幸。

    总之这里是博望坡的前门,后门到底在哪里,接下去再说。

    被这些汉兵数百个火把丢到了茅草丛中,正是风干日燥的天气,

    尤其山谷中野风拂拂,

    风顺火、火借风,所有茅草翻起熊熊火浪,

    滚滚浓烟,从后卷向前面,顷刻间博望坡里成了一片火海,

    正在茅草中的曹兵,被突如其来的火浪卷着,

    个个吓得丢魂丧胆,手拍脚跳地拍打着身上的火星,

    在地上乱叫乱跳:“不好了!哪儿来的火?

    那还了得!快走快走!”

    人跑得再快,也比不上火浪的速度,加上曹兵七万左右,

    四面八方都挤在一起,争先恐后,结果谁都跑不快。

    其实,茅草是烧不死你们的,看来气势很大,一烧就光。

    这班曹兵好象祸中得福一样,露出了惊喜交织的表情,

    相互说道:“好了好了!没有关系!”

    有关系的事情来了!茅草烧不死你们,

    但一定都烧死你们在茅草上面。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所有的地雷火炮的药线全都结在茅草上。

    茅草烧完了,药线也就都燃着了。

    地雷当然埋在地下。现在燃着的药线向泥土中窜了下去,

    地雷爆开了。在古代,地雷爆炸前,

    导火线上的浮土有的飞了起来。

    起初曹兵见到这种情况一下子还很好奇,

    摸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在三国年间还是刀枪时代,

    象诸葛亮这样的火攻简直从来没有碰到过。

    因此,这班贼兵只是感到好奇,

    一下子根本想不到避开来。

    主要是没有尝到过这地雷的滋味。

    说时迟,当时快,

    只听得一声巨响,一轰!黑土四溅,

    就在炸开的地方,一大堆曹兵被炸得血肉横飞,身首落地。

    顿时,在地上出现了圆台面大小的一个土坑。

    这里地雷刚炸响,外边和后面的一尊火炮同时打了出来。

    从前的炮的威力远远不能同近代相比,但在当时来说,

    杀伤力要算大的了。

    大炮竖里有威力,横里没有多大威力,

    因此有句说话:避大炮向前逃十步,不及横里让半步。

    因为一箭可射百步之路,大炮足有十箭之远,

    就是足足能打出千步之外。

    这样说来,一炮能伤曹兵百余人。

    这种情况敌人都是第一次遇到。

    只听得“轰隆”一声,象山套里窜出来一条巨龙,

    炮火所到之处,两旁曹兵尸横遍地。

    一时间这里地雷,那边火炮,震得山摇地动,

    树木乱撞,吓得战马瞎蹦乱跳,

    马嘶之声响彻山谷,马军都从马背上一个个摔下来。

    所有曹兵他们不知到底往哪里逃生。

    因为地雷、火炮从四面八方而来。

    真是哭的哭、嚎的嚎,跳的跳、逃的逃。

    整个博望坡,一片惨叫之声不绝于耳。

    所说,烧完这批曹兵,单靠地雷、火炮还是有限的,

    绝大部分依靠树木森林。

    博望坡里有的是树木,可称树木森森,其中还有千年老树。

    古木参天。早说这些树身上全都涂上了油,

    树桠枝中藏着火药包,周围的茅草燃着了树木,

    在风中一吹,树枝上的火药包着火炸了开来,

    其中火箭向四处射去。

    所射到的地方立即都又着了火,

    真是风风火火烧一个不休,

    这些树木烧旺之后,恐怕你--~下子无法来扑灭它,

    因为孔明军师他把博望坡的地形早已察看过,

    只要有树木的地方就利用它来烧死敌人,

    没有树木的地方便用地雷、火炮,因此这班曹兵确实走投无路。

    他们为了避免地雷、火炮都向树林涌去,现在树林一~烧,

    又象一批野牛钻进了火阵-一样,在那里东窜西逃,

    力气小的曹兵无法挤入人群,都被推向烧旺的树木上,

    烧得象焦炭一样。

    地雷、火炮把曹兵的死尸飞上了树林,血肉模糊地挂在那里,

    真是惨不忍睹,哭声震天。

    曹兵:“大都督哎!埋伏厉害啊!地雷、火炮厉害,

    我们往哪里逃生啊!火攻厉害啊!”

    这时候的夏侯惇与李典两人,幸得跑在最前面。

    起初听说后面孤穷将杀出,要想回马去救,

    可是被数万人马阻拦。

    现在大火顿起,他方始清醒过来,果真中了诸葛亮的埋伏。

    对旁边李典看看,心想,悔不听他之言。

    我活了四十余岁,二十年的战场中从未遇到这样厉害的火攻。

    被这班弟兄们的呼喊声、哭叫声,弄得夏侯惇心慌意乱。

    他情不自禁地转过头来对李典说:

    “李将军,本督果真中了孔明之计,我等往何处去逃生?”

    李典又惊又喜,惊则四处埋伏。

    跟了曹操十余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埋伏。

    确实现在生死难卜。喜则夏侯惇才相信我的说话。

    现在不是自相埋怨的时间,只有寻找出路为妙。

    幸得跑在前面,一“下子还能避开火攻,

    因此他安慰夏侯惇说:“大都督,事到如今只有寻找生路。”

    夏侯惇:“生路在哪里?”

    李典想,你已经吓昏了,我要是知道了生路,

    何必用“寻找”二字。

    他回答夏侯惇说:“生路在什么地方,

    我也不知道,只有和你两人向前去找寻。”

    夏侯惇、李典二人惊慌催马,连窜带蹦,兜抄曲折,

    在博望坡里四处找寻。

    所说,皇叔在孤山,上只见得下面的埋伏四起,

    究竟怎样烧起来的,就是以上所讲的。

    不要说你夏侯惇直接在孔明的圈套之中,

    遇着这样的火.攻因而十分惊慌失措,

    就是作为战胜者的刘备来说,也未免有三分紧张。

    这正是:

    浓烟弥漫四面飘,烈焰升腾九重霄。

    佑求火灵显神威,孔明军师计谋高。

    深山埋伏用火攻,热锅蚂蚁无处逃。

    风助火势雷声隆,只为兴汉灭尔曹。

    刘备着看在眼里,脱口而出:

    “喔唷,军师!你好刁啊!”

    对孔明看看,你年纪轻轻,手段竟如此般厉害!

    我刘备活到了四十九岁,

    不要说从来没有见到过象你这样的火攻,就是听也没有听到过。

    照这样的埋伏,看来十万曹兵剩下不会多了。

    想到自己只有九百五十人马,能被孔明消灭曹兵十万,

    我看历史,上管、乐之用兵,也未必及你孔明。

    皇叔不觉感到侥幸起来,

    要是孔明相助了曹操,我刘备还有容身之地吗?

    想到自己刚才急到如此地步,有些好笑。

    再想到他有了这样的拒敌埋伏的本领,

    却从不在我面前炫耀半句。

    真不容易!难怪他神定自若,不动声色。

    回过头来,只见先生仍然执着羽扇,撩着清须在微笑,

    说明他深谋远虑,胸中自有百万雄兵。皇

    叔想到水镜先生、徐元直等山林隐士,

    在我面前所谈起孔明之贤能,

    真是片言无虚,句句是实。

    他不愧是一位兴汉的伏龙先生。

    因此,皇叔情不自禁地放声大笑:

    “哈....军师,真是用兵如神,古今少有的了!”

    诸葛亮:“主公,夸奖了!”

    他们君臣二人在孤山上观看火攻,谈笑风生。

    夏侯惇进来的七万曹兵,

    即使烧光,也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让他们在里面烧,我话分两头。

    自从两山环抱-~烧两断后,外面还留下三万曹兵,

    粮车上装载大粮六万石。

    催粮将名叫乐进。

    他是个勇而无谋之辈,俗语说来是个“戆大”。

    但是,跟了曹操十多年,也是曹营中一员名将。

    现在他发现前面已经被烧.断,所有弟兄都退了下来,集中在他的周围。

    乐进在马上背着一口开山巨斧,

    睁着一对铜铃大眼,他远远望去博望坡烧得满天通红,

    里面的地雷、火炮声震耳欲聋,

    曹兵的哭声听得他提心吊胆。

    乐进想,我面孔虽黑,额角还算亮,

    要是一起进博望坡也难保命。

    他想着进去的夏侯惇、李典和韩浩,恐怕去则有路,回则无门。

    他无意中望到四周,约有人马三万。

    所说他是曹操的多年心腹,虽然在逢到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大败,

    可是他心中决不甘休,认为刘备兵微将寡,

    即使打了胜仗,他已经是全力以赴了。

    想必他所有的兵将都集中在博望坡里,

    他的老巢一新野县肯定无人镇守。

    刘备一定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马,连兵带将都封进博望坡里,

    恰恰我乐进靠丞相的洪福,没有中诸葛亮的计。

    他虽是个匹夫,一时倒聪明起来了。

    认为自己还有三万人马,乘诸葛亮不备去夺取他的新野县。

    孔明、刘备他们虽然打了胜仗,

    但是,一旦他们的老巢被我所取,我们虽然大败,

    却迫使刘备失去新野,而无立锥之地。

    兵法云:败中取胜。

    那末,刘备是胜中反败。

    这倒是事实。要是别人用兵,可能被你达到目的,

    倒楣的是你恰恰碰在了诸葛亮的手中,

    那真是双叉将进了热锅里一死蟹一只。

    你乐进这个念头,是现在想到的。

    但是诸葛亮在昨天就已经预料你必然有这种想法。

    乐进打定主意,他一声令下:

    “来!与我兵进新野县!”

    三万败兵集中在博望坡外面,看到博望坡里面这样的熊熊大火,

    个个都魂飞魄散,惊慌失措。

    现在听乐大将军说要兵进新野县,

    这班曹兵都丧失了战斗力,认为十万兵还没到新野,

    只剩下了我们三万,看来到新野县去,

    恐怕连我们这点人马都难保。

    可是,乐进的命令谁都不敢违抗,

    因此一部分弟兄把粮车推的推,拉的拉。

    乐进一马当先,带领曹兵前进。

    火把灯笼照耀,战马答答,人声喧哗,粮车滚滚。

    乐进在马上抱着败中取胜的心理,洋洋得意地向新野县进发。

    究竟下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