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的骄傲 » 第三十二章 八百斤!

第三十二章 八百斤!

    朱高炽在七月底从龙潭离开。

    跟他一起走的只有九个人外加一个太监曹山山,算起来是十个人!

    可他们九个人却用了两条船,一条船载人,一条船载了四十三个大缸,原本是四十四个大缸的,被顾言等人砸了一个,做了一份土豆炖黄羊肉。

    四个人吃的,除了有些撑之外无任何不适,睡了一夜起来后四个人也好好的。

    就是顾言笑看着有些渗人,几个人都不知道他在乐些什么。

    徐三和二狗也跟着走了,他们要去完成他们的提炼酒精的大业,这个是圣旨特意提到了的,他们没有拒绝的勇气。

    这个两个人算是衣锦还乡了,他们跟顾言说好了,先去看看顾婶婶,然后再去请先前街道上的玩伴好好地吃一顿。

    两个人的梦想很质朴,可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的全部了。

    朱高炽听着有些酸酸的,两人最好的梦想就是请人吃一顿。

    今天是八月初一日,早起的天气微微有些了凉意。

    朱高炽早就在曹山山的服侍下梳洗完毕,昨晚就到了的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见自己的母后和父皇,他实在是想给两人一个大大的惊喜,给所有认识他的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瘦了!

    他不再是别人口中的那个痴肥儿了!

    在顾言的操练下,他真的瘦了。

    虽然在顾言看来他还是有些胖,但朱高炽自己清楚他真的瘦了很多,原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有些空荡荡的。

    他喜欢这种感觉,他已经有半个月没有喝那难以下咽的药水了,他发誓他永远不想再喝了。

    宫殿门口堆满了四十三口大缸,每个大缸前都站着一个太监,一会朝会开始,这些大缸将会被这些太监抬到华盖大殿中,要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亲自砸开,然后再称重,最后估算亩产。

    这个是顾言交代的,一定让所有人看到,一定要让所有人眼见为实。

    一想到这一切将会由自己来进行,朱高炽不免有些激动,说实话这恩情着实有些大了,台前和幕后,一前一后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先有神仙醉治疗解伤患之苦,再有土豆解百姓之饥,顾言把这些东西全部交出来并给自己来负责。

    这个恩情和心意真的很大。

    百官陆陆续续到了,宫门还没开,老熟人丘福大将军不可置信地朝着朱高炽瞅了好几眼,待发现朱高炽笑着像他招手,他连忙朝着周围告罪一声,快步走了过来。

    “世子殿下?”

    “学生朱高炽拜见老师!”

    “哎呦!”丘福发出一声惊呼:“还真是世子殿下,哎呀,你看看我这眼神,我说刚才瞅了半天有些眼熟,怎么这么像世子殿下,原来真的世子啊!

    瘦了,瘦了,不过人精神了,好啊,真的好啊!”

    朱高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这些年拼搏在前,弟子当紧随其后,可不敢丢人啊!”

    丘福闻言哈哈哈大笑,赶紧把其余官员喊来接见,并一一介绍,场面顿时热闹起来,这是陛下的大儿子,将来有可能继承帝位的,大家都很上心。

    李景隆拜见了朱高炽后就站在一边,碰了碰顺昌伯王佐的肩膀,悄声道:“不是说世子身体不好么,说他身体过于痴肥,行走间气喘吁吁,今儿见着怎么与外面传的不一样啊。”

    王佐皱着眉头,抚着自己的短须:“是啊,陛下也曾说过世子身体不甚好,这些年一直在煎药吃,您要是不说这一嘴啊,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难不成是谣传?”

    “不能,要真是谣传谁敢传这个啊!对了,这些大缸装的是什么?这又是闹哪出啊?”

    王佐也搞不懂,揪了揪胡须:“不甚明白,看着也不像是庄稼,倒是又把我问住了!对了,那一日破城到底是何人所为啊?”

    李景隆摇了摇头:“好像只有陛下知道,我哪敢问!”

    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华盖大殿的穹顶金瓦上。

    大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宫门打开,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排着队依次进入。

    朱高炽走在最后面,他这个身份其实该走在国公的后面,但是因为这些缸,朱高炽只能吊在队伍的最后,文武百官虽然好奇,但是真没有想到这些缸要和自己一起开大朝会。

    天啊,和缸一起开大朝会,这简直破天荒了。

    大朝会其实就跟公司开会一样,先总结一下过往的成绩,接下来就开始步入正题,表彰环节。

    不过大朝会的表彰是很大的,要先说什么有表奏天,再才能表彰。

    然后接下来的新的政令的商议,说是商议,其实这些东西在昨晚几个国公已经商议好的。

    今天仅仅是告诉诸位一下,走一下过场。

    朝会上大帝的声音如上天的神诋一样,先是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改变了祖制,给了宗室更大的职位。

    这是应有之义,朱棣需要宗室的支持。

    再就是为了保证朝廷的稳定他建议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这是体制上的改革,说是往后再实行,现在暂且不动。

    接下来就是政务的调整,解缙、黄淮入文渊阁,内阁智囊团由姚广孝带领,人数增加到七人。

    说完这些大朝会的事儿基本就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给众臣打强心针,展望未来和群臣表态,要如何治理好地方等等。

    朱高炽听了一上午,昏昏欲睡,可一到了这块,他人就精神了,这个时候他知道要到自己上场了。

    果然。

    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大殿里回荡:“世子有奏,请出列讲呈!”

    “儿臣拜见父皇!”

    朱高炽的声音有些哽咽,自建文二年开始到如今,他所知的父亲和母亲一切消息,都是从书信上得知的。

    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能像二弟三弟一样追随左右,侍奉双亲,他只能呆在北平一日三惊,今天的大朝会是他三年以来的第一次看到父亲。

    朱棣也是这些年来头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看着自己瘦了一大圈的儿子眼眶一红,可现在是大朝会,朱棣吸了口气:“讲来!”

    朱高炽快步到殿门外,挥了挥手,四十多位太监像传菜员一样,抱着大缸鱼贯而入,群臣见状赶紧让开地方,一会会儿整个大殿被几十口大缸给塞得满满的。

    群臣只得往两侧退退,好让出些空间。

    朱棣知道这应该就是顾言信里所讲的土豆了,他还知道这土豆亩产预估有个三百斤左右。

    但这些都是顾言的一言之词,他并不是很相信,他常年在北平,农事也是懂一些,他所知他治下的一家百姓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两石多一些,这些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粮。

    而且他自从听说土豆这件事儿以后是一直搁在心上的,他昨日还跟黄淮聊过南方这边的农事,南方这边的稻米亩收两石左右,折合市制,亩产约三百斤出头。

    顾言开口就是三百斤,朱棣觉得顾言心中所说有些夸大。

    转念一想也就释然,顾言还是个半大的孩子,而且初心是好的,不是那种溜须拍马之徒。

    不然也不能把大明寺的主持气得那么狠。

    他就想,今天这土豆无论是三百斤还是二百斤,他就要帮顾言把这事圆过去,回去就把信件给烧了,不能让这事儿成为顾言身上的一个污点。

    在朱高炽的指挥下,一太监不情愿地把宫殿里面敲钟的铜锤给拿了过来,朱高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挥舞起铜锤,一个两个三个,他一口气敲碎了二十个大缸。

    随着大缸的破碎,泥土撒了一地,朱高处立刻化作成了土拨鼠,丝毫不顾形象地在土里刨。

    一个个圆滚滚的土豆被挖了出来,大的有成年拳头那么大,小的仅有指甲盖那么小,堆在一起,七八个在黝黑的泥土上面格外地耀眼。

    朱棣扫了一眼,心里松了口气,立刻吩咐道:“拿秤来!”

    趁着这个机会,丘福赶紧问道:“陛下这是何物?”

    “世子给大家讲讲吧!”

    朱高炽知道自己拉人缘的机会来了,拍了拍手,讲道:“这是安侯顾言无意发现的一种新粮,名之曰土豆。

    此物的好处就是不挑地,好地坏地都能种,而且亦菜亦粮,好种植,好养活,如果能大面积推广种植,我大明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如今大家面前的就是,为了方便一会考证,也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不是在哗众取宠。

    此物当初在种植的时候就是一物一缸,这样便于直接地计算数量,稍后我们称重估算亩产。

    说实话,这事儿我也是头一次做,大家还请多多谅解。”

    “亩产县男可说有多少?”

    朱高炽笑道:“按照安侯顾言的预估,此物亩产大概有个三百斤,如果不足这个数大家也莫怪。

    他也是头一次种,不过有一个大家可放心,这个绝对能吃,而且味道香酥软糯,味道极好。”

    秤很快就来了,朱棣砸了几个缸,亲自动手挑拣出了土豆堆在一旁,几个半信半疑的国公也各自动手砸了一个,也学模学样地挑拣出来,堆在一旁。

    工部那边很快就算好一亩地能种多少株,且每株隔多远的距离,算着算着工部尚书宋礼就大哭起来。

    他突然跪倒在泥土上,捧着土豆嚎啕大哭:“陛下,天佑我大明啊!天怜我大明百姓啊!”

    称的结果很快出来,八十四斤,刨去上面粘着的泥土,算作八十斤,也就是一株大概能产土豆两斤,一亩地种五百株来算,算下来那就是一千斤,再刨去这些都是专人照顾的,减去二百斤。

    亩产八百斤的粮食,八百斤啊!

    结果出来,东西就在眼前,文武百官先是相互议论,随着议论声越来越大,这些人也越来越激动。

    过了一会儿有人开始痛哭,有人开始大笑,有人提着官服边唱边跳。

    原本庄严肃穆的华盖殿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文武百官接二连三地跪倒在地高呼吾皇圣明,高呼天佑大明。

    这一幕顾言是见不到了,要是见到了也不会和他们一起没见识,这要是把改良后的种子拿来种一亩地,估计能把他们吓死。

    在后世,自从他懂事起他家就没有完整地种植过一亩地的土豆,在后世一亩地能产三四千斤。

    这要是种一亩怎么吃得完,家里就五六个人加头猪,这三四千金一年都吃不完,哪家如果不是为了卖而去种一亩地,能被人笑话好几年。

    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高兴到了失去理智的大帝又给顾言新的封赏,传国县侯,食邑一千户。

    才被破坏的祖制又被恢复了,大明依旧还是列爵位五等,只不过顾言成了大明最年轻的一个侯,还是唯一一个有封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