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李军重选人生 » 第三十七章 投资、写作和电商

第三十七章 投资、写作和电商

    2004年7月2日下午,四点。

    李军已完成了当天《洪荒》码字存稿,以及更新三章的任务。

    习惯性的,又打开了股票账户。

    虽然,已经是收盘一个多小时了,但李军还是喜欢像土财主,躲在地窖里面的数钱一样。

    刚打开账户后,李军不禁一愣,股票数量多了?

    随后,李军拉开了更多的信息,很快发现,原来是茅台分红和转送股了。

    2004年7月1日,茅台10股分红3元加上十股送3股。

    原本李军拥有3500股茅台,在送股后,拥有了4550股。除此之外,还有1050块钱的现金分红。

    按7月2日27.26元收盘价计,持股市值12.4万。

    比茅台之前没转送股之前,市值有所增长。

    难怪,早期的A股,投资者喜欢转送股概念。

    实际上,所谓送股,不过是把股份拆细了,投资者拥有的权益,并未有什么实际变化。

    但投资者不管,就喜欢在转送股后,炒作什么填权行情。

    李军感到非常兴奋,并不是因为持股市值涨了,而是因为,茅台转送股之后,股票数量多了。

    对于茅台的喜欢,李军是真心的。

    有时候,李军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他甚至可以不花钱,仅仅是数钱,计算未来能够拥有多少财富,就开始高兴个半天。

    用数钱带来快乐,比花钱带来快乐,显然是可以带来更持久的快乐。

    毕竟,钱花了就是减少了,短暂的快乐之后是空虚。

    数钱的话,钱不会少,甚至资产还会随着时间增长变得更多,越数钱越快乐,可持续的快乐。

    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芒格之辈会长寿!

    而此时,忙里偷闲的白幼微也站在李军旁边,盯着他的电脑屏幕。

    “又在看股票?”白幼微摇头不解的问道,“你不是长期持有茅台,每月买一点吗?有必要浪费时间看盘?”

    “不是,我收盘之后才看,根本不太交易,占用不了多少时间。我看看拥有多少茅台股票,心里高兴高兴。”李军露出在旁人看来,很不理解的啥呵呵的笑容。

    “也没怎么大涨啊?”白幼微虽然不是股民

    但跟李军相处一段时间,差不多,也懂了一点股票的常识。

    只不过,她没开过户买过股票,所以,认知仅仅是道听途说,没有什么真正的切身体会。

    “你不懂。现在大涨不是好事,维持几十亿市值的时间越长久越好。”李军表示,“那样,我就能多买一些了。”

    某种意义上,李军现在脑子里面的投资框架可以简化成是两条线。

    一条是价值既上市公司的经营所创造的总财富的价值曲线,另一条是股价上下起伏的价格波动曲线。

    股价涨幅原逊色于资产增速,在李军看来是好事,因为,越买越便宜,可以一直买的很踏实。

    而股价一旦跑的速度比公司的经营基本面要快,透支过多,那就要遭。

    某种意义上,投资不外乎是,你根据你的认知评估资产值多少。与此同时,市场有给成交价。

    你认为的价值,跟成交价之间的偏差,产生超额收益。

    这种思维,需要投资者拥有对资产定价的能力,未必需要百分之百的精准定价,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认知,客观的评估它值多少。

    某种意义上,李军认为投资比写书或做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简单一些。

    因为,写作得跟无数内行的作者一起不断的内卷。

    而投资市场,不需要像写作那样卷赢专业的作者们。只需要,比那些投资菜鸟们拥有更多的认知和经验,就会显著的获得超额收益。

    ……

    2004年7月3日。

    李军《洪荒》上传的第三天。

    同时,也是李小白电商公司成立的一周。

    公司旗下淘宝店,正式营业的第二天。

    “我是李军。张伟吗?公司的淘宝店,搞的怎么样了?”李军抽空打电话问道。

    “是老板啊?李小白淘宝旗舰店,已经开始有订单了。”张伟收到电话后,赶忙汇报说道,“淘宝店勉强运营起来了吧,头一天,成交1单,销售额50元。今天,已经成交了3单,日销售300元。”

    “300元一天?太少了!”李军想了想后,“你有办法,在网上引流吗?”

    “有想过,在QQ群里面发帖子。在论坛上写宣传软文。各种方法,我在一一尝试。不过,暂时还未看到成效,主要是消费者信任问题。很多网民连淘宝用户都不是,谈何在淘宝上买我们的茶叶?”张伟很坦诚,并未掩饰自己工作成绩不如预期。

    “好!”李军说道,“引流我自己想想办法,在我的小说《洪荒》最新更新中,宣传李小白的茶叶。”

    “老板……这个,我很惭愧,宣传都要您出手。”张伟不由显得有点尴尬。

    “好!我先在小说章节里面宣传试试,后面看销量有没有被带动起来。”李军说道,“你们继续忙,多摸索淘宝电商经营的经验。”

    结束了跟张伟的电话。

    白幼微好奇问道:“是在问李小白公司经营状况?”

    “是的!”李军笑道,“张伟他们适合管理做事,但不适合引流。这事,要我出手。本来,我就是借着这事,给公司团队一点小小的震撼!让他们觉得,是老板一己之力做大公司业绩,是老板给他们好生活好工资,不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要他们形成,摊上我这么个老板,是他们上辈子烧高香,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白幼微对于李军这一手,显然很无语。

    在她看来,李军这是憋着一肚子坏水!

    都提前知道,公司运营一定会遇到的困难,结果,李军事先一点不提。

    专门等大家碰到了难题,李军自己动手解决。

    用这种手段,来进一步巩固团队对李军的崇拜。

    “我这是为了咱们的公司好。”李军笑道,“一个公司的员工们,如果普遍觉得老板是废物,这种公司就废了。而一个公司,如果形成对老板的崇拜、信任,不打折扣的执行老板的决策,那么,只要老板的战略层面不出错,这样的公司是很能打的。”

    “你的目的是让人,只会执行命令,不会自己思考?”白幼微说道,“这么一来,你不得累死,大量的事情要管?”

    “我会渐渐告诉员工,我负责战略。战术层面,还是培养团队的主观能动性的。”李军想了想说道。

    一个聪明人带团队,如果完全不放心别人,自己得加班累死。比如,蜀汉的诸葛亮,包揽全局,自己累死,还导致蜀汉人才青黄不接。

    挥泪斩马谡,本质上,也是断送了蜀汉未来的人才培养之路。

    马谡,本质上就是未成长起来的人才,给他更多成长的时间和经验积累,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诸葛亮。

    而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就更不敢放权了,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李军不准备做全盘插手管理的诸葛亮,只准备插手关键的事务,日常经营还是放手锻炼李小白公司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