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末日一小兵 » 第十七章 组建

第十七章 组建

    回到宿舍,王建军越想越觉得没对。

    从新捋捋,先是营长宣布命令,接着教导员讲事实摆道理,没用。

    然后营长扮黑脸,骂人,让王建军觉得推卸不了。

    最后就是教导员先夸人、说重要性、说重要意义,最后表态不管成不成功,只有功劳,没有责任,打消王建军的顾虑。

    套路,这一切都是套路!

    不爽之余,对了教导员更加的佩服了,这工作能力,有点东西啊!

    已经决定的事,让人开开心心的去做,和让人报怨连连的去做,完全是两回事,自己要是有这本事,至于人到中年还是一个中层干部么?

    佩服完,对手上的工作还是一点头绪没有。

    战力,就这105号人,都才练了一个来月,即不能排山蹈海,也不会吞云吐雾,更不是铜头铁骨。优势在哪?如何发挥?不懂。

    装备,他到想人手一架高达,没高达有《环太平洋》里的大机器人也不错,奈何科技实力不够,这些东西造不出来。

    只有一个单兵外骨骼看似有用,但增幅不大,续航不足,也是鸡肋。最重要的是,这东西在大炮面前,弟弟都算不上。

    不能定装备,就没有办法定后勤,也许最新型的野战餐车,是王建军能定下来的唯一装备?毕竟吃饭也是非常重要的嘛。

    第二天,营长先把人召集起来,宣布了特别打击一连的成立,王建军代表全连接受了由营长授予的战旗。

    等无关人员走后,王建军以最简单粗爆的方式,让104人按高矮站成三排,三个排就分好了,指定排头兵为代排长,让排长自己去分班。

    只用了十分钟,一个三三制的步兵连就组建完毕。反正教导员说了,他们是全员战斗连,后勤什么的,有专人负责。

    然后,王建军祭出了我党的法宝:民主集中制!

    先在班上讨论,再由班长到排里讨论,如果有新情况,班长再回班上去讨论,最后,由排长来告诉王建军,战士对于士兵编组、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的要求,王建军再酌情决定。

    王建军给的时间是一天,现在是准战争时期,部队越快形成战斗力越好。

    安排完,王建军自己开始一天的锻炼。还是锻炼好,不用烦心。

    这个连除了王建军,都是老兵,大学生兵的比例也高得离谱,还有一个本身就是少尉的实职排长,所以讨论的速度比他想象的还快,到中午的时候,讨论结果已经形成书面文件,给到了王建军:

    侦察排:排长一人,三个战斗班,每班加班长5人,分别为尖兵、突击*2、火力、狙击组成,其中一个突击兵负责战地救援或狙击手的观察手。

    配置全套单兵装备,每班配运输直升机一架。排配武装直升机一架。并可以召唤营火炮支援

    两个主战排:每排主战坦克*5,成员30人。

    机步排*2,每排三班,每班9到到10人,配一辆步战车。

    王建军一看,好嘛,就是按着合成营的编制缩小,不考虑后勤和远火,再加强了主战嘛。

    即没有新意,也没有体现出新事物对战力的加成,估计交上去要挨批。

    想了一下,王建军在上面加了几句:为实验内力对身体素质的加成与机械对身体素质的加成,为每个机步兵配一套单兵外骨骼,一把制式长刀或长枪。

    并申请为长刀或长枪配备相应的技法。

    以王建军的脑瓜子,也就只能想到这些了。

    而且,冷兵器在热兵器战场上,意义就是护身符,给予信心用的。

    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于是长刀比匕首强,长枪比长刀强,再长,就成了火枪,然后是火炮、导弹。配冷兵器,就是开历史的倒车。

    就算换个角度,即然有了内力,那么再练下去,是不是内力可以外放,速度是不是可以超过人眼捕捉的极限,到那时,战士是不是因为敏捷性,冷兵器会更好用?

    很难,毕竟云爆弹面前,众生平等。

    只是,非要往内力方向扯,总得给理由,不管这个理由有多么的牵强。

    部队再次进入训练状态,只是约定,如果报告通过了,三天之后开展大比武,决定侦察排的人选。

    一般意义上,侦察单位是一个部队的最强单位,也是最危险的,但军人嘛,谁肯认自己比别人弱?

    这最强的单位的人选嘛,当然要比过才知道。

    王建军去营长那里交报告,然后亲眼见证了一个人的脸色由红到黑,再青的过程,这是他第一次见此奇观。

    以前只在书上看过,他一直以为是吹牛的。

    但营长毕竟是营长,很快就平复了自己的情绪,扬了扬手里的纸片,问到:“你自己怎么看这个东西?”

    “目前内力的作用还不明显,先以大家熟悉的方式进行编组,至少不会降低队伍的战斗力。至于改变,我觉得我们需要战斗。”王建军应到。

    “那先就这么着。刚开始我还以为你是真不想干,没想到马上就想要抢班夺权了!”营长没好气说到。

    王建军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营长的家当,除开指挥、后勤、工兵、侦察、远火这些辅助单位,也就20个主战,20个步战,王建军一刀就给划拉了小一半,如果再加上辅助单位,营长也要给他王建军打工,难怪刚才他在那里玩变脸。

    营里有的装备好说,营长命令下,直接调用就可以了,部队都不用熟悉装备,都是熟门熟路的。

    营里没有的,冷兵器在第三天就送来各种材料和外形的,让他们试用,觉得好的再大规模生产,以现在科技力量,这东西不叫事。随冷兵器送来的,还是这些兵器的使用技法的详细说明。

    外骨骼则比较麻烦,产能严重不足。首先是疫情让研发、生产人员直接少了一半,扩招的人手一时半会儿的还不熟练,效率上不去。

    另外就是像王建军他们这样的试验部队,全国都有,九层以上的主官都会选择这个东西,需求量一下就上去了。

    据教导员说,营长亲自出马,在军区后勤部门口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才给要回来6套,下一批啥时候有,还不知道。

    王建军很难想象,营长这样的一看就知道是铁血汉子的人,哭鼻子是个什么样的画面,最多也就只能想象到以前的影视作品时,那些军人无声的眼泪。

    但这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形容词,实在不知道怎么评价。

    但王建军必须得承情,得感谢,得士为知已者死。

    侦察排的比武很快结束,选出了16人,其中排长就是这个部队以前的那个少尉排长,姓伍,陆院毕业,如果没有疫情,明年他也会升中尉,现在嘛,也许升得更快。

    王建军也选定了自己的副连、指导员、参谋人选,分别是原侦察连的上尉连长,机步一连的指导员,参谋直接把四个营参谋划拉了一半,特别是那个平时做计划特溜的丁参谋。

    并且和指挥班子的成员说好,他们各安其职,只是由王建军代为传令,王建军只负责和内力有关的内容。

    关于这些工作安排,王建军还专程给营长做了汇报,说这是把专业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或者叫知人善用,然后在营长黑黢黢的脸色下,仓惶败退。

    6套外骨骼,王建军自己留了一套试用,还有五套,给了侦察排一班。

    然后王建军就明白为啥当兵都想进一班、一排、一连,当主官没想好怎么安排的时候,给一吧。当然,要进攻的时候,主官没想好让谁去,那还是给一吧。

    五天时间,特一连,组建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