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生活记事 » 第二十四章 绑架与乞讨

第二十四章 绑架与乞讨

    在家待到年初八,因父母频繁的问起买房和婚姻问题,让我有些不厌其烦,同时又有些失语,我在心里默默的盘算了一下,大概这么些年的存款,买房付首付多少都要差一些;至于婚姻,我以前也说过,我多少有些期待,同时又有些恐惧。

    为了避免父母无休止的念叨,初九我就回了重庆。

    出发的时候刚刚下过雨,到重庆后,全身上下都沾满了泥水,特别是鞋子,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黑色的光泽。

    从去年冬天开始到现在,天气比起往年来,更冷一些,在家中窝了一年的我,也变得懒惰了起来,很多能亲自动手的事情,往往会避免冻手僵脚而选择花钱解决。

    比如今天,看着沾满泥水的鞋子,我没想着自己擦拭,而是想着哪里有擦鞋的人。

    在居住的小区周边找了一圈,终于找到了擦鞋的人,是一对夫妇,年纪约四十多岁,看起来有些苍老,衣服上打满补丁,乌黑的双手显示着他们从事擦鞋这一行当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

    我没有问价格,就心安理得的坐了下来。在我内心深处,我从来不觉得,擦鞋是应该问价格的,因为整个重庆,所有人擦鞋都是四元,当然以前是两元,后来三元。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似乎商量过的一般,居然同时上涨到四元。就像重庆小面,每次提价的时候,大多数面馆都会一起提价,或许这就是生意人共同拥有的对于价格的敏锐感。

    擦鞋是不需要说话的,你坐下了,擦洗的人就明白了。

    而我也与一些人不一样,我不习惯和陌生的人聊天,所以就安安静静的坐着,看着鞋子从布满泥水的土黄色还原成黑色。

    然而在我准备起身付钱离开的时候,我发现不对劲。夫妇中的男人,伸出五个手指,嘴里嗯嗯啊啊的说着什么。

    看着我有些疑惑,他伸出的手使劲往我身前送了过来。

    旁边的一个擦鞋的老人对我说:“他说擦鞋五块钱。”

    夫妇二人嗯嗯啊啊的点着头。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对夫妇是哑巴。

    我并不歧视残疾人,甚至有些同情他们,但此刻,我却感觉到有些不太开心,甚至很不高兴,我觉得似乎我被绑架了。

    我围着擦鞋的摊子看了看,并没有发现价格标签,也就是说,对于很多来这里擦鞋的人来说,大家心里默认的都是擦鞋四元,但当你擦完鞋后,对方告诉你价格五元,你是给还是不给呢?而且对方还是残疾人,给吧,心里不痛快;不给吧,似乎有些抹不开面子,特别是在这人来人往的大路边上。

    我极不痛快的付了五块钱,然后就离开了,但在心里,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来这里擦鞋了。虽然我很同情夫妇二人都是残疾人的事实,但难免的有些难以接受这样略带绑架式的行为。

    我记起了很多年前的一件有趣的事。

    当时大四的我,和几个同学在贵州电视台实习。

    在贵州电视台外不远处,有一处广场,广场上时常能看到乞讨的人,各种各样的,有残疾的,有病重的,有孤儿......最奇葩的是,偶尔能遇到一个年轻的女人,背着或抱着一个婴儿,在街边乞讨。

    某一天下班之后,我和同学走在去公交车站的路上,就遇到这么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哭泣着的婴儿,走到我们身前,说是来贵阳投奔亲戚,但到了这边却找不到人了,要点钱买点吃的。

    那时年轻的我还没学会拒绝,同时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于心不忍,就给了她十块钱。说实在的,对于当时我的来说,十块钱并不是什么小钱,正在实习的我,是没有工资的,全靠家里给予生活费,一个月五百元,包括吃住和交通费用,本就有些勉强。

    当然,对于学生时代单纯的人来说,给予对方十块钱或许心疼,但能帮助别人,也有些小开心。

    但当时的我,实在没有看清社会的复杂。

    当我和同学乘坐公交车,到达中转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那个女人,她抱着孩子,正在向路人乞讨。

    我着实不明白,她是怎么比我们先到达此地的,即使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我还是时常会想起这件事,然后埋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去问清楚,她是怎么比我们先达到的,是打车?还是开车?

    我看到那个女人的时候,她似乎也看到了我们,毕竟,这里的人流量不算大,熙熙攘攘的几个人,看不见也很难。

    同学有些气愤,想要上前去理论,但我拉住了他,我觉得就当那十块钱是进入社会学习的第一课所缴纳的学费罢了。

    女人看到我们后,想要离开,但我那同学却比她更快,而且做法更是出乎我的预料。

    在我拉住他后的一分钟后,他拿着一瓶矿泉水、一个大大的面包、四个馒头、一桶泡面走到了女人面前,说道:“来,这是吃的,你吃吧。”

    然后他就在我目瞪口呆中,站在那个女人身边,看着她艰难的啃食着手中的面包和馒头。

    我心想,这似乎有些过于残忍了。

    但我没想到的是,那个女人虽然啃食得格外艰难,但却硬生生的把一个大大的面包、四个馒头、一桶泡面吃完。

    同学也没想到,这个女人对自己这么狠,在周围人异样的眼神和议论之下,和我一起,狼狈的跑了。

    这算是给刚进入社会的我们深深的上了一课。当然,脸皮薄也是我们落荒而逃的原因。

    现在社会秩序变得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所以以前那些职业乞讨人很难见到了。但偶尔也会在广场、天桥、步行街等地方看到打着各种理由乞讨的,这些人或许真的有困难,又或许是假的,但现在的我已经很少去关心了。

    不是因为现在的我变得冷漠,而是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想要去甄别一件事的真假,变得格外困难,所以,我只相信我看到的,虽然这也可能是虚假的。

    我时常告诫自己,人可以常怀善意,却不能让善意成为一些有心人的食粮。当吞噬人们的善意能吃饱,甚至过上富足的生活时,跟风者会蜂拥而至,就如同十多年前的那些职业乞讨人一样,把整个社会变得乱糟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