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全球穿越:从掌控电磁开始 » 第三十七章 嘘安镇

第三十七章 嘘安镇

    这是大历朝宝庆年间,正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之时。

    在西陲,却有一个民风奇诡的小镇,名为嘘安镇。

    镇民们古来便有祭拜天星地母的传统,在年祭之夜,常常彻夜狂呼,声如鬼哭枭啼,状极癫狂,日出方休。

    由于嘘安镇历来少有外人,多年来倒也没什么可怖的传说在外流传。

    却说这一日傍晚,镇民们都歇了手上的活计,脸露疲惫却快活的神态,散着小步各自归家。

    在一个豆腐坊的档口前,突然弥散出一股烧焦的味道。

    滋滋滋数声过后,李问从死前的走马灯中回过神来,发现眼前的场景与记忆中的模样大有区别。

    “我不是被一道紫色闪电劈中死了吗?灵魂被迫离体后,我明明看到了自己被雷劈死的凄惨模样。”

    “难道这里是死后的世界?不对,我还有心跳,我还活着,看环境,我多半是穿越到一个跟我国古代差不多的社会中了。”

    李问扭了扭手腕脚踝,伸展身体,发现身体缩小好几号,如十六岁的自己。

    “这就是穿越后的身体吗?身体内似乎蕴含着澎湃的活力,简直充沛得不像正常人。并且,五感也更敏锐了。”

    简单观察周遭的环境、自己的装扮,哦,原来自己现在是个卖豆腐的。

    面前是一片很有古代韵味的集市街区,有米店、小吃摊、鸡鸭猪肉档等,看起来物资相当丰富。

    道上则是好几个身着短打的精壮男人慢悠悠地逛着。除此之外,街上还有一些采购的妇人,和在大街上玩闹的稚童。

    跟着,他发现一个面色阴沉的男人站在后排的大树后,悄摸摸地露出半张脸,死死地盯住其中一个身着短打的精壮男子。

    “他的目光憎恶中带着些怯懦,想动手却又不大敢吗?”李问思索着。

    这时,一个貌美妇人提着菜篮袅袅娜娜来到李问的摊位前。

    这妇人容颜出众,有着宽大粗糙的衣服也遮掩不住的美好身段。一路走来,惹得过路的驻足、摆摊的侧目。

    在现代经过了各种高颜值美女洗礼的李问也不得不承认,这妇人的确是尤物,而且还表现得美而不自知,娇艳的容颜,典雅的举止,更令人心生矛盾般的钦慕与自惭形秽。

    “小李,今日豆腐照旧哦。”妇人来到李问摊前,轻声细语道。

    不过,你照旧到底是多少我可就不知道了。

    为避免穿帮,他说道:“很遗憾,已经卖完了。”话音刚落,李问便心下一怔:“我模仿的口音和穿越前不一样,是受到这个身体的影响吗?如此也好,更不容易被发现换人了。”

    “可我怎么看后面还有存货?”貌美妇人疑问。

    李问推脱道:“都是些劣质品,不卖了。”

    “谁让你家的豆腐味儿最好呢,劣质的也比别人的好,搬过来我挑一下呗。”她柔声道。

    李问叹息:“吃了容易坏肚子。”

    貌美妇人道:“快些儿,婆婆妈妈的。”

    反正照旧的要求已经略过,李问也松了口气,去后厨搬来一框豆腐。

    貌美妇人挑挑拣拣,挑走了一大方,给了二十个铜板,末了道:“这些品质都很不错呀,小李,你藏着掖着这是要干嘛呢。”

    给钱时,妇人手指头在李问手掌上轻轻一抚,留下妩媚一笑,走了。

    似有一股凉气腾上了脑袋,李问一激灵:“这是什么情况?”

    再回过神,发现手掌上多了一张小纸条。李问把纸条在桌底下展开一看:

    “今晚子时,老地方见。”

    李问看着妇人离去的方向挠了挠头:“想不到原身的自己还有这等魅力?问题是老地方在哪?”

    对面的摊位是一个猪肉档,一个精瘦汉子正在收拾余肉,看样子准备收档了。

    只见他目中时不时对着李问的方向闪出毫不掩饰的愤恨,看得李问大感奇怪。

    还好那精瘦汉子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默默收档完毕,随即走人。

    可惜李问此刻并不知道原身的记忆,除了这身体长得和少年时代的李问很像,颜值过关,身材良好,其他倒也没有特别信息。

    “开局信息量略少,有点难办啊。对了,既然我五感比平常更敏锐了,专注一点,是不是能听到路人的交谈?”

    李问于是凝神倾听,果然听到路上一些断断续续的交谈内容。

    听了许久,几番拼凑下来,李问总算知道了这里的大概情况。

    过了一会儿,又有数人过来买豆腐。

    李问借此旁敲侧击,展开话题,套不了不少信息。

    也是托五感敏锐的福,他听到附近众人交谈的内容,也略掌握了些基本信息和说话习惯,避免一开口就露馅。

    有的妇人会怜惜道:“哎呀,小问真勤奋,今天也从早忙活到晚哦。也是,老李又在衙门中当差不管事,弟弟妹妹还小,只能靠这豆腐坊维持生计。”

    有的会说:“还不收摊吗,早上就听到你起来忙活了,黑夜快来了,可不安全。”

    也在路人的各种寒暄和自己的套话中,知道自己的父亲长期在镇府衙门中当差,豆腐坊是已离世的母亲那边继承过来的,有一弟一妹,目前就住在集市隔壁的街道等等。

    “小李,你还不收摊吗,黑夜可快来了,当心点!”最后一个顾客离开前跟李问这样说道。

    “这就收了,收了。”李问道。

    “唉,虽然知道大概在哪住,但具体哪个屋,和这一弟一妹又如何相处,都是难题啊。唯一的好消息,多半还是便宜老爹经常不回家,比起成年人,还是小孩子容易应付。”

    一边思索着,李问一边走向集市相邻的巷道中,原身的住所,就在这其中。

    这巷道里住着的都是镇子里的小产者或中产者。

    虽不大却也不寒酸,比起集市另一边的对街的住民区,整体规格和装饰水平还是高过一两筹。

    可以看到这里不少独门独户的小院子,门口也似模似样地摆着各种手艺人的工具。

    比如这家门口摆着几件雕废了的木料,隔壁家的门旁有个小草寮,里面养着一匹颇为健实的驴,正低下头吭哧吭哧地从水槽里汲水。

    “有雕刻废料的这家多半是雕刻师傅……另一家还养了驴,唔,还有股豆渣味,难道也是做豆腐的人家?豆腐……不会这就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