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归来1990 » 第20章 东北(二)

第20章 东北(二)

    滨城。北江国贸。

    秦成孝双眉紧锁,注视着辽省水泥厂分布图。

    这些水泥厂都打过交道,部分工厂的产品也采购过。大湖城现在可是建材消费大户,其中很多采购都是通过北江国贸操作的。可是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名单里的这些工厂后来全部停止了采购。

    “就从这三家着手,能收购一家是一家。如果都收购不成,那就重新建设一家,绝对不能走老路。”秦成孝下定了决心,把三拨大学生收购小组叫来。

    三拨大学生带的队伍兴致都不高。做做技术工作、坐坐办公室是他们熟悉的工作节奏,现在要进行资本运作,超过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储备。

    “初步决定对这三家企业进行收购,大家都来说说吧。走出会议室以后就要启动新的谈判了,大家有什么疑问现在赶快谈一谈。”秦成孝快刀斩乱麻,他可不想再看着这是几号人闲着了。无所事事不说,还在各个办公室里乱窜,让那些人没办法安心干活。

    “我是一组组长刘成鸣,我先说说辽都春钢水泥厂。这个厂我们接触下来,除了个别人对收购的意愿不强,其他人都挺支持的。而且他们这几个月开工率都不高,工人的薪水是隔月发的。”

    “刘组长,收购的阻力主要是在哪里?”秦成孝很不喜欢这些国企出来的秀才们,要说就说问题,少说那些不值钱的玩意。

    “主要是钢铁厂派来的几个负责人有不同想法。他们···”

    “你们和主办的钢铁厂接触过吗?他们什么意见?”春钢水泥厂是大集体企业,说白了就是钢厂的福利企业,安置那些无处安放的青年二代的。负责人也是从钢铁厂派过来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向钢厂母亲要一些支援,熟门熟路最好啊。

    “还没有,他们说会去问一下钢厂的意见。”收购的是水泥厂,肯定是他们去推动啊。

    “跟水泥厂谈,只去找几个钢厂派来的负责人,他们怎么会欢迎收购?那不是与虎谋皮嘛?你现在是要推动收购他们企业,肯定要去找你们的同盟军啊。伟人不是说过嘛: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秦成孝说得这么不客气,其他两个组不敢吭声了。

    原来大家都是一个套路啊,怪不得一个收购都没有成功。秦成孝看着模样,只好直接吩咐了:“你们再去找一下这几家大集体企业的投资方,我就不信这些企业能够容忍三家水泥厂每年从他们那里要钱。钢厂又没有印钞机,怎么能老是照顾他们?”

    “秦经理,兰陵和任城那边有很多工厂开工建设,长江沿线受灾区域也要灾后重建,东北这边的水泥厂怎么就拿不到订单了?这一点我们实在是想不通。”二组组长郑旭伟担心秦成孝把矛头对准自己,所以打个擦边球。

    “咱们任城还有兰陵那边自己都有不少水泥厂,兰陵那边又提前把各个县里的小水泥厂进行了整合、技术改进、扩大产能,哪儿能轮到这些东北的大集体企业?”

    “苏南的乡镇企业也很厉害,这些水泥厂开建门槛低,拉上一帮人,自筹资金也不多,有的通过门路从银行拿到一些贷款就可以干了。”三组组长张其忠来自苏北,对苏南的情况比较熟。

    刘成鸣反应过来了:“从前年开始的经济紧缩、基建投资压缩,让水泥、木材等生产厂家受伤颇深。政府投资下来了,可是全国性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大干快上带来了一波机遇,只是这些私营和集体企业投资和这些东北的企业没有缘分。”

    市场在“腾笼换鸟”,这个时期出现了“找市长不如找市场”的观念转变。珠江、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农民兄弟有很大比例都是通过这些领域进入了工业时代。所以,东北的建材厂踩空了。

    “我们收购这些水泥厂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整合。这些水泥厂都比较小,技术改造没钱不说,以后打广告也费钱。”秦成孝说出了今后的打算,刚才自己说得这么严肃把一些人惴惴不安。这些人是江奕心里的宝贝,他也要给大家一个长期打算,把他们留住。

    “水泥厂还需要打广告?产品质量好了,大家肯定就跑过来了吧?”以前不都是这样干的么?

    计划经济时代的确是这样,各个县域都有自己的经济布局。一个县里还需要做什么广告,口口相传就行了。在封闭、割裂的时代,这是地方经济保持最低安全的良方,在交通通畅的全国性大市场时代,就成了低端、重复建设的代名词了。

    “以后的水泥肯定不是在本地卖出,而是要卖到珠江那边,甚至大西北。”秦成孝说出来这些,自己都在佩服自己。江奕这小子还能给自己上上课?

    “秦经理,我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深一步?比如木材厂、水泥厂都是围绕建材来的,现在大湖城都在建公寓,是不是可以在东北建一些家具厂,直接在这里深加工?”刘成鸣受到了鼓励,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确定留下来后就开始和家人畅想着搬进新家的事情,对象也是经常带着儿子去看看公寓的建设进展,计划着采购哪里的家电、什么样的家具,所以他很快就从水泥采购延伸到了家具。

    这不是没事找事么?大家看着他。

    可是秦成孝却慎重地考虑着。别人看不透江奕,他却能猜个七七八八。这小子张口一个便宜劳动力、闭口一句降低生产成本,根基却是在为当地过剩人口找到工作。要不然干嘛第一个在东北设立了这么多培训机构、招聘了这么多转业兵,还一再把商品采购向这里倾斜?

    “这个提议···非常好。不过现在大家的主要任务还是要把水泥厂收购的事情抓紧了。这样吧,这几天大家先把各自负责收购的水泥厂再多联系一下,水泥厂的东家那里也去沟通一下,尤其是管钱的领导更要加强沟通。三天后大家再一起商量。”秦成孝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会议。

    刘成鸣晕了。自己提了个不伦不类的建议,秦经理究竟是开心了,还是嫌弃了?明明是说“非常好”的啊。

    走在倒数第二位的郑旭伟是个人精,过来安慰一下:“刘工,大意了啊。以后咱们就事论事就好了,扯得太远了反而让领导觉得咱们浮在表面上。不过还好,咱们只是暂时在东江国贸待一段时间。”

    一句话说的刘成鸣更没底了。连带着三天都放心不下,有些憔悴了。

    明天就要开会讨论了,刘成鸣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向秦经理当面解释一下,以免明天在大家面前又被抓典型:“秦经理,前天我提起来建家具厂的事情,想得也不太清楚,您别太上心了。”

    “郑大学生啊,进来进来。”秦成孝倒是没怪罪的意思。

    “我是刘成鸣,经常和郑旭成在一起,让秦经理您混淆了。”

    “哦,哈哈哈,你看我这记性,”秦成孝拍了一下额头,“我正想找你呢。你这个家具厂的提议非常好,虽然辽省这边的木材资源不够多,在黑、吉两省还是有不少的,可以在那边开设家具厂。你有没有认识的家具厂的熟人?”

    “这个···”刘成鸣愣住了,剧本拿错了咋的,秦经理你这是唱的哪一出?

    “我和老板沟通过了,就是最终的出资方,他也非常支持你的这个提议。哈哈哈,如果真能实施,那需要的人可就多了去了。”

    “需要的人越多,成本就越高吧?”刘成鸣还是不上秦成孝的思路。

    “哦,咱们收购的时候不是要裁掉一些人员嘛,也怕他们没活儿干闹事,家具厂很多程序也不需要那么多技术,那些简单的傻大粗的活儿交给他们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家具厂需要很多技工操作加工机器,可以把那些国营企业里没活干的技工找过了。”秦成孝深得江奕真传,撒起谎来脸都不带红的。

    “嗯,这些人的确是便宜,”刘成鸣嘴里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着等你开出工资的时候再判断你能不能节约人工成本吧,“秦经理,我认识一些家具厂的朋友,人就在彭城呢。不过主要是技校的,大学生也就一个。”

    “那好啊,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到这边来收购家具厂,或者实在不行就新建家具厂也行。”江奕说得很清楚,大批量、标准化的家具要建在林木资源丰富的东北,何况滨城还是华苏贸易的前沿,可以利用苏联的原木资源呢?

    第二次讨论会的情况果然不同了,三个小组传来的都是正面进展。主办国营企业早就看这些大集体企业不顺眼了,年年输血年年缺血,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呢?

    最终,秦成孝正式拍板对这三个水泥厂进行收购谈判,并对刘成鸣关于设立家具厂的建议提出了表扬。同时安慰大家说不用担心步子走得太快,兰陵、任城以及今后的彭城都将建设数万套住房,家具不愁销路。

    办公室主任冯敬才详细地记录着讨论要点,不由得心里盘算起来,看来秦经理这是要大干快上的节奏啊。可是这三家计划收购的水泥厂没有一个是滨城的,真是让人心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