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归来1990 » 第82章 苏联产业园(13)

第82章 苏联产业园(13)

    江奕还不好直接去见这些外国专家。主要是他们不会相信一个不到20岁的人能够给他们一个可预期的未来。

    遗憾的是,对于今后几年最重要的移动通讯现在还没有人牵头实施。无绳电话厂的专家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现在没有人可以对话,估计只能先养着了。

    王海青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来了:“我们这边的人比较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请矿大的教授们参与进来?”

    “矿大的教授···还是不用了,我们慢一点儿没关系。我们的保密条款估计也约束不了他们,还是小心为上。”

    现在的教授们最喜欢到处交流,保密意识和商业意识还达不到江奕的要求。还是先别招惹他们了。

    王海青也就不再坚持了:“布林诺夫斯基还真是个人才,这次可是帮了大忙了。不过对他的奖励也非常丰厚,他现在天天可开心了。”

    布林诺夫斯基的功劳太大,江奕也有些不知道该奖励多少。本来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奖励的,谁知道这次竟然被他发动了上千名专家,而且还有一个院士级别的大牛。

    “他现在是洗衣机厂的厂长、技术总监,还获得了股权,手里又有一大把现金。估计整个华国都没有人像他这么开心了。”江奕一直担心布林诺夫斯基会有意见,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容易满足。

    至于股权带来的收益,在江奕的“低价占领市场,重在创造就业”的思路下,布林诺夫斯基以后会发现没自己想的那么肥美。

    朱庆和不知道怎么听说江奕过来了,拉着季为民一起跑过来。

    “江奕,东北马上就要下雪了,微波炉这边也都准备齐全。是不是可以考虑试试水了?”

    旁边的季为民快哭了。七月底洪灾过去后,他就从纯净水公司转到微波炉制造公司。一开始很开心,因为微波炉是苏联产业园里第一个准备好的产业,可是由于当时天气还比较热,所以一直拖到了10月份。

    “现在全国的天气还比较好,也就最北边有点儿冷了,最佳时机应该还没到。”江奕是想把微波炉当做一只奇兵的,现在国内还没有比较强的对手,可以从容布置。

    朱局长倒是能够理解季为民。这些停薪留职的干部要么是他直接薅过来的,要么就是向他咨询过意见的,都习惯了遇事找他,他也有义务帮帮他们。

    季为民赶紧过来解释一下:“现在东北三个省的商场已经联系好了。辽都制造基地已经备了九万台的货,他们那里的仓库都堆满了。也不好再这么只进不出。”

    朱局长跟江奕熟了:“现在微波炉只生产、不销售,有人在嘲笑季为民,说他只出不进、是个属貔貅的。”

    心理作用也要考虑进来,江奕想了想:“现在冀省那边准备的怎么样?”

    领导知道自己的难处,季为民心情稍微好了点儿:“冀省那边人员也都到位了,现在正在拿着样本跟各个大型商场联系进场销售。可是他们对咱们的微波炉信心不足,担心便宜没好货。”

    现在华国的微波炉是所有家电领域里普及率最低的,如果不算洗碗机这种注定无法在华国普及的产品。有能力生产的厂家没几个,价格也很高。喀秋莎微波炉贸然进入,而且打出了异常的价格,就有点儿让人吃不准了。

    “东北那边预计是哪天下雪?”

    季为民开心了,看来是有戏啊:“预报的是这个月24号。中雪,东北两个省都会有。”

    “这个月24日开始在电视台播出微波炉的广告,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另外,每个微波炉附送两个盘子、一个碗,微波炉专用的那种。”江奕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原定的计划。

    回到办公室里,季为民激动得无以言表。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来了啊。

    一个电话打给了办公室:“潘教授,你们办公室约一下刘市长的时间。”

    巧得很,刘市长今天正好在产业园办公。季为民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等着,手上还拿着笔记本。后来一想,又有点儿不好意思。

    潘教授主动过来了:“季经理,这个就交给我吧。以后您叫我小潘就行了。”

    “那怎么行啊?你比我大好几岁呢。”可是称呼老潘呢,又太早了点儿,人家的脑门要是从现在开始秃了、是不是要怪你呢?

    正在琢磨的时候,黄市长秘书通知二位过去。季为民规规矩矩地坐好,心里还很紧张,以前一个科级干部哪儿有机会见市长啊,所以心里也是很紧张,有点儿后悔为什么没让朱局长带着自己来了。

    “这个凳子坐久了还挺不舒服,要不还是坐在沙发上聊吧。”黄市长看出了两人的不自在,主动“走出柜台、靠近服务”。

    “本来想请江老板一起来拜访您的,后来摩托车厂那边有点儿事情要处理。我们计划24日启动销售,先在东北三省同步做广告,同时还有苏联歌舞表演。电视台广告已经联系好了,就在黄金时间,商场也都是老交情了”季为民一边汇报,一边进入了状态。

    “你们的牌子还是叫‘喀秋莎’吧?”

    “是。以后苏联产业园出品的家电产品基本上都会用这个名字了。好记,很多老一代人也有感情,”季为民找到了感觉,开始汇报此行的目的,“黄市长,我们这次来是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汇报:一是近期苏联专家到东北进行维护方面的培训,外籍营销人员也要到东北地区参与前期营销;二是计划启动二期生产车间建设;三是人员招聘和住宿。”

    苏联产业园名义上是产业园,实际上还有守护这些外籍专家和家属的职责。

    黄市长快言快语:“苏联专家和外籍营销人员到东北区的事情,已经做好了预案的话,就按照方案走;二期工程有这么急吗?你们在东北的销售先看看应该更好一些;如果有必要,人员招聘和住宿都按照产业园的优惠政策实施。”

    说完这些,黄市长注意到同行的这位潘教授,“这位潘教授是从兰陵师专出来的?在企业里还适应吧?”

    潘教授虽然一直待在学校里,可是对人情世故也比较了解:“向黄市长汇报一下:我以前是兰陵师专中文系的,平常喜欢写点儿豆腐块之类的,就被魏教授推荐过来了。”

    “魏教授?”

    “就是我们学校的魏学敏教授,现在兼任博识教科的顾问,还被选为大湖城管委会的委员。”

    “哦。季经理,你们这次在东北的营销活动不只是微波炉公司的大事,也是苏联产业园的大事、兰陵市的大事。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争取能够为产业园再造一个名片。”

    从办公室里出来,季为民还有些晕乎乎的。潘教授清醒地快一些:“季经理,黄市长这么重视的话,我申请去东北那边加强一下各方面的联络力度,你看怎么样?”潘主任现在的代入感很强了。

    “不用,你在家里看着吧。我和苏联专家一起去一下,这次的东北战役‘只许胜不许败’。还有很多人员招聘、公寓安排等后勤方面的事情要做,究竟后面怎么发展,还要看第一炮能不能打响了。”

    10月24日,整个苏联产业园的人都在关注这一天。数千人的命运与这个产品拴在了一起。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

    一首熟悉的歌曲扑面而来。

    “喀秋莎微波炉,献给家人的温暖。”

    费翔!竟然是费翔!

    费翔又回来了?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费翔不是出走美利坚了么?

    作为东北人,你不能不讨论啊。即使你看完《新闻联播》后不换台、继续看央视,可是你不能不看省台的电视剧啊,两集连续剧之间还是费翔。

    “我跟你说,前几年费翔去美利坚了,可把我伤心坏了。这次可不能再让他走了。”

    “就是,美利坚再香,她也是别人的国家不是?还是在自己家里舒坦。”

    ······

    到了第二天,讨论的半径从自家延伸到了整个单位。

    “哎,我跟你说啊,费翔以前去美利坚是被一些小人给逼走的,他们非要说大兴安岭的那次火灾是费翔的歌给点着的,你说这不是瞎扯淡嘛?”

    “就是啊,要点着早就点着了,他不是87年春晚的时候就唱了么?你火灾得到好几个月以后了吗?”

    “何止!那首歌老早就在宝岛唱起来了,火灾是在88年5月份了。我看那些人就是看不得人家高大帅气。”

    “对,就是嫉妒。”几个女人难得地达成了一致。

    ······

    老娘们叨叨的同时,男人们也没闲着。前几年这些人不就是天天扭来扭去地跟人家费翔学习吗?

    “我听说前年费翔离开大陆去美利坚,是因为湾湾当局封杀了他。”

    “不对啊,费翔不是混血儿吗?人家是从美利坚过来的。”

    “铁铁的是从湾湾那儿成长起来的歌星,你看报纸上已经有介绍了。”

    “唉,这孩子前几年可受委屈了。86年就敢到大陆来推动两岸交流,也真是为国破家了。”

    “是啊,听说在美利坚没什么知名度,过得很辛苦,舞台剧也只是演个小角色。”

    大家沉默了,在座的各位男同胞也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当年的以讹传讹。现在想起来是多么的可笑,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吗?

    接下来一波就是中老年人你了。这些人有很多是参与了当年的156工程建设的,尤其是东北,辽省一个省独占了156个项目中的24个。

    “唉,真是怀念那个年代啊。喀秋莎、冬妮娅、玛利亚,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仿佛就在昨天呐。”

    “我看你老了老了,还就是没褪去那个闷骚劲儿。”

    “你说88年以前多好啊,人人都很简单、朴实,一切事儿都有单位兜着,咱们干好自己的一摊子就完事儿。”

    1988年,华国开始价格闯关,原来的秩序逐渐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了一些混乱。尤其是东北那边,所有的辉煌都和苏联有关,所有的自豪都是在以前,不由得不让人怀旧。

    “听说这几年老大哥那儿出了一些困难,这几年日子不好过了。要不怎么会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跟咱们小兄弟分享?”

    “可不是?听说这个什么炉子在苏联也只有少数人才用得起呢。妥妥的好东西。”

    “人家那叫微波炉,你以为跟你烧的那个大锅炉一个意思?”

    “不管他换成什么马甲,他怎么着也得是个炉子。”锅炉工就是坚持己见不动摇。

    “行行,都是炉子。你把你那锅炉拉到厂长家里烧一下试试。”

    “你还真提醒我了,咱们厂长家里可不就有一台微波炉吗?听说他那台可贵了,要四五千块呢,一般人买不起呀。”

    “费翔代言的这个,我听说只卖不到2000块呀,该不会是次品吧。”

    “那怎么敢?咱们厂的质检队不是天天盯着么,人家也是兰陵的厂生产的,和质检队是一个出处。”

    “那也不至于2000呀?你这消息肯定有问题,差了一倍还多呢。”

    “你不知道现在卢布在跌价吗?黑河那边过来的望远镜,十几二十块就能拿到,以前一百块钱也不行啊。”

    “你不说我还真忘记了。现在还真是占老大哥便宜的好时候。”

    “我就说吧,老大哥就是老大哥,肯定能恢复过来。人家的武力值在那儿摆着呢,谁敢乱惹,就核平了他。”

    人们对苏联的感情是多味杂陈,可是没办法不去关注他。尤其是作为华苏交往前沿的东北,更是首当其冲。

    这股情绪是如此厚重,让人绝对不敢小瞧。苏联产业园首先在东北试点,同时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民族的情绪没有及时调整过来,还可以在苏联解体后正式宣布这个品牌被国内收购、改名为大湖牌。

    江奕的暂避锋芒也有这方面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