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渡新语 » 第九章 齐物论

第九章 齐物论

    王旷忆念着先祖,滋长了勇气和力量,终于用一手漂亮的隶书,写好给司马越的奏请,派人快马送到洛阳,抄送王导。

    他提醒司马越注意寿春的战略地位,若让周馥全权掌握寿春,司马越的粮草运输很可能会被卡死,建议派有力藩王南渡江东、掣肘周馥。

    同时,陈敏死后,没有人能从南方为司马越筹集粮草、物资。在下邳时就负责转运粮草的司马睿,目前形势艰难,正好可以前往填补这个空缺。而自己对江东比较了解,原意陪同一并前往。

    王导接到信函,立刻去找裴妃的哥哥,请他托裴妃帮忙,向司马越推荐弟弟的起复,授予新官职。

    王衍在朝廷中身居高位,需要在具体执行上配合,也是最能推动司马越下定决心的人。于是,王敦也开始准备了起来。

    早几日,王敦就接到邀请,王衍准备召集家中兄弟在落雪日,举办《庄子·齐物论》清谈。这几天,他一直着急地观察天色,准备在落雪聚上,和族长商议家族南迁事,避免特别上门、引人注目。

    昨夜终于大雪,早上起来,洛阳城的古建被渐渐覆盖得黑白分明。王敦大喜,收拾打扮了起来。果然,很快王衍就派出仆人来请了

    王敦来到王衍素雅而宁静的书斋。角落的红炉,散发着淡淡的木炭香。窗外飞雪,一片片地渐渐飘落。

    室中央有一张古朴而华丽的七宝矮几,几上堆放着几卷典籍。几旁一盏古铜色的茶炉,正悠悠地冒着热气。一角,一盆迎客松矗立,静静地在冬日里展现它的坚韧。壁上的书墙干干净净,只悬挂着王衍亲手绘制的《雪松图》。

    王衍身着白色丝绸清谈服,上面隐隐绣着银色雪花图案,长袍宽袖在走动间仿佛室外的雪落在身上,更显雅致。他的面容清秀,眼神明亮,气度沉稳。

    兄弟们都到齐了,王衍微笑着开始主持:“今日瑞雪纷纷,各位来此相聚,天地万物,皆在我等心上。”

    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如同春雪般柔软而持久。

    辅谈王彬立刻恭敬行礼,点题道:“落雪听庄子,齐物咏有幸。”

    王衍轻抚着茶杯首谈:“茶如人生,或淡或浓,各有其味。人生如梦,或浅或深,各有其境。雪亦如是,或大或小,或明或暗,各有其意。”

    王廙点头:“茫茫一片,蕴含无尽义。世间万物,皆有其理。雪,许冷许净许寂,蕴根不同,名相各异。”

    王邃接上“然古纳(梵文:特性)并非各自独立,同时存在,相互依存。如齐物所言: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

    讨论渐渐激烈了起来,王衍微笑小结:“事物总是同时存在相对的两面,没有绝对的黑白。”

    王彬若有所思,及时续上:“那么,我们看待事物时,是否应用更宽容、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而非执着于一面吗?”

    王衍点头:“正应如此!理解事物的多面性,接纳它们的不同面向。如此,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王敦戏谑:“人生如戏,全在演技。”

    众人闻言,皆抚掌而笑。

    清谈就此暂告一段落,虽然意犹未尽,大家却都不想说话了,开始安静地喝起了茶。茶里,自然是有品级纯正的五石散。

    喝完茶后,身体渐渐发热了起来。于是仆人们开始打开了书斋的门,让冷风吹进来些散散热,方便大人们行散。庭院里的雪景,直接地跃入眼帘。

    王衍盘腿坐在一张绒毛垫子上,看着一众兄弟,心中十分快活。他手持一柄白玉拂尘,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王彬放下茶盏,看着族兄赞叹:“衍哥的手和白玉一样,根本分不是拂尘还是持拂尘的手呀!”

    王澄灵光一闪:“是耶非耶,是蝶非蝶!”

    王衍大为赞叹:“阿平说的,就是我想说的。”

    大家看向落雪的庭院,眼前却仿佛出现了一幅春天的画卷:如雪片般的蝴蝶,四散飞入花丛。一片花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又似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花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绚丽多彩,满园春色如同一只巨大的调色板。分不清是蝴蝶还是花,是真还是幻。

    远远地,是一棵棵嫩绿的柳树,似乎是刚刚洗过春雨的缘故,它们显得格外清新。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是姑娘们的笑声,清脆又柔和。隐约有女子吟唱的声音传来,仔细再听,似乎又消散了。

    更远的地方,小溪潺潺流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一群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它们的歌声和溪水的潺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春日的交响曲。

    王澄听到了春天的声音,融冰的声音。那是大地苏醒的声音,是生命复苏的声音。他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那是对生命的赞美,对自然的敬畏。

    接着,他的眼前出现了家乡那片绿油油的麦田。麦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麦田中间,年少的他无忧无虑,和兄弟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欢笑声传遍了整个田野。

    “这是多么的快活呀!”王澄在幻相中喃喃自语,渐渐把衣服都脱掉了。他全身上下只剩外衣虚披,光着脚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像孩子一般的快活旋转、舞蹈。雪落在他的胸膛上,像春风柳絮拂过一般轻软,顷刻化作春雨,让炙热的心中一沁。

    渐渐地,王澄觉得衣服都是束缚,高举双手,准备把碍事的外衣也抛掉。王衍连忙示意王敦上前,把王澄拉回了室内,顺便帮他把腰带系了起来。

    王澄被打断了幻想,想起自己今天似乎又胜出了,应该负责清谈的收结。于是评价王衍说:“大哥你外表有如道家风范,而精神锋芒却过于锐利拘谨,徒有其表呀!”

    王衍宠溺地笑答:“确实不如你那样豁达沉静,自然顺和。”

    王澄还是觉得热,有些坐立不安,于是跳上窗户,一边伸出手去接雪花,一边感慨地说:“有嫂子在,你精神上的确是好不了了。”

    王家兄弟轰然大笑。

    王衍的妻子郭氏有一回去王戎家做客,听王戎的妻子说起王戎非常吝啬,想尽各种办法挣钱。集腋成裘,郭氏十分心动。回家的路上,见到路上很多马粪,灵机一动,让婢女下车一路捡了回家。

    那时王澄大概十四五岁,从书房里无意看到了这个奇景。他自幼聪慧,深得哥哥溺爱,口无遮拦,直接嚷嚷开来:“咱家高门大户的,也不怕丢我哥丢脸。”

    婢女本来就不清不愿,借机跑掉了,让郭氏很没面子。

    郭氏大怒,快步走到屋里,指着王澄的鼻子大骂:“以前婆婆临终的时候,把你托付给我,并没有把我托付给你。”

    说完,她一把抓住王澄的衣服,顺手拿起旁边的清谈拂尘当棍子要揍他。

    好在王澄已经长得人高马大,有些力气。十分狼狈地挣扎了半天,得以脱身,扭头就跑。

    郭氏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提着拂尘,气势汹汹地追了上去,一边大喊着“我的事,你这臭小子管得着吗!”

    王澄被追得实在无路可去,只好跳窗而逃,从此后很长时间里,远远见到郭氏都赶紧绕着走。

    ……

    王敦正色道:“平子穆穆,天下第一,郭氏因你,青史留名。正如我曾祖母一样,因为祖父兄弟,而在各种故事中流传。”

    王衍一听,知道王敦有事相商,笑眯眯地结束了这场清谈。

    《世说新语》: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