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真理之主 » 第17章 石碑留名

第17章 石碑留名

    它的表面光滑如镜,但却有诸多凹痕。犹如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却依旧光彩夺目,上面又时不时的仿佛有光芒闪过。

    李平安凝视着这块石碑,石碑最上面有着一个十字架的刻痕,道教门派的石碑上有着西方十字架的图案,也难怪不能见人。

    在其下有着不少的拳印和名字。

    上面有着人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孙禄堂,“神枪”李书文,“半步崩拳”郭云深,“截拳道”李小龙等等。

    这些人都是夏国历史上留名的宗师,得益于大宗师对于国术的开放,近代史上宗师却是最多的。

    虽然近代的宗师不少,但是却并没有一个在大宗师之前的留名,看来真是张君宝从西方得来的。

    李平安仔细看了下,大多数拳印深浅差不多,看起来宗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就算拳印最深的孙禄堂,比起拳印最浅的也不过几毫米。

    但是只是看拳印并不能看出来什么,有的人不喜名,在这上面说不得保留了实力。

    李平安稍微用力捏了捏石碑,半米厚的石碑,就算最深的也只是留了个五厘米深的拳印,就算自己是用新法突破,实力更胜几筹,也不可能瞬间摧毁掉石碑。

    催动至刚至阳的融合内气,内气凝聚于拳头上,瞬间释放出恐怖的力量。

    拳头砸在石碑上,发出一声巨响,藏经楼的大地亦是一阵晃动,还好不知名的石碑似乎有着吸取缓解力量的效果。

    李平安看了一眼,大致有着一分米的深度,然而这还只是李平安的五层实力。

    新法比起旧法来说终归是更强的,能有这么大的差距并不是说李平安就强他们很多,只是他们的法不够强。

    “真是后生可畏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第一层是各种道经,杂义,第二层有着本门收集的不少国术秘典,有的宗师为了回馈大宗师的无私,于是留下了自己的经典在里面,先生也可以看看”

    藏经观的老道惊叹不已,后生如此厉害,不知能不能突破大宗师,自从张君宝大宗师之后,却是这么多年也未曾再见一位国术大宗师。

    “道长客气了,大宗师哪有这么容易,我先去看看张真人留下的手札才能下定论”

    李平安没有停留,直接上了第二层去了,那老道没有多言,给石碑上的拳印写上了姓名。

    【李平安(新法开创者)】

    这确实比别的人多了个头衔,好叫后来人知晓李平安的贡献。

    遥远的西方,有不知名教堂之中圣光阵阵,引得一众人以为神迹,纷纷虔诚祈祷,只是却神父关上教堂大门,驱赶走了信徒。

    来到第二层,李平安翻了一下各种国术秘籍,有李小龙《截拳道》,孙禄堂的《形意拳》,李书文的《八极拳枪》等等...

    宗师留下的传承自然不弱,只是一斑窥豹就让李平安受益匪浅,对于国术的理论知识越发深厚。

    没有错过一本,第二层的书籍让李平安翻了个遍,解析面板是根据自己的知识量来解析的,若是什么都不懂,那解析面板只会一片空白。

    李平安翻阅完后,也是细细的改良了下自己的内气循环,内气循环越来越快,强化的身体部位也更加完善。

    至阳内气运转不息之下,连精神也提升了不少,他现在的身体如同丹炉一般,每时每刻都在燃烧薪柴,不断的提升自我。

    李平安拉开面板看了一下。

    【力:45,体:48,气:50,神:37】

    平常的宗师突破到宗师阶,力体便能达到40点,神也需要20点,李平安粗略计算了下,若是50点为大宗师的话,自己距离突破大宗师的界限也不远了。

    “不过还得看看再说,这么多宗师也没能突破大宗师,总感觉其中没这么简单”李平安略作思虑。

    来到三楼,这里的物品很是稀少,偌大的第三层,除了张真人的画像以外,只是一张床,一个蒲团,一张桌子。

    书桌上书籍也才几本,笔墨纸砚却是占了书桌大部分空间。

    李平安坐上蒲团,翻开书,书中记载了张真人的生平和国术道理。

    张真人,原名张宝,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对武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接受正规的国术训练,只能靠自己摸索。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宗师级别的国术大师,这位大师还是个道门中人,觉得这名字和他五行不符,便给他加了个君字,全名张君宝。

    这位大师看出了张君宝的潜力,并决定传授他一些国术的精髓。张宝刻苦学习,勤加练习,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破到了宗师阶。

    天纵奇才,志得意满,遂行走天下。

    行走江湖之时,却是差点达成扶龙庭的成就,可惜因为和当初的天子意见相左,中途不欢而散。

    至中年时,碌碌无为,感一事无成,遂毅然决然的追求更高的国术境界-大宗师。

    他知道,大宗师是武学界的巅峰,自达摩过后,国术界再没有大宗师,甚至宗师也是难得一见,国术凋零。

    他下定决心,要突破自己的极限,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宗师。

    于是拜访天下各门各派,交流切磋国术,这其中收获最大的却是在少林,达摩祖师的传承和手札给了张君宝足够的启发。

    达摩祖师曾说:“我寂灭几百年后,懂国术的人多,杨国术的人少;说国术的人多,通国术的人少,若有一日,有宗师来求取传承,不必自持,有缘之人,吾等当助之”

    张君宝从达摩祖师的手札中得知,西方有净土,其修佛法,习佛武。

    但达摩之道,并非他人之道,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此为达摩之道。

    若是要突破,需要心境的超脱,内外环境相结合,发乎于心,达到天人合一之境。

    在这个境界里,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宇宙共振。我们的思维变得清晰,我们的情感变得纯粹,我们的身与心得到了最完美的平衡。

    大宗师之道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它还赋予了我们一种无限的可能性。

    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仅可以延长我们的生命,更可以延续我们的精神和智慧。我们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留下一丝丝永恒的痕迹,与后世分享我们的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