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提刑官 » 第二十七章 巡按御史

第二十七章 巡按御史

    知县彭叔大开始有些慌了,急急忙忙的拉着杨津正,直接就将他领到了后衙,跪在地上痛哭说道:“听说朝廷里的巡按御史下来了,这一番巡查,我铁定是躲不掉的,我在衙门里踢斛淋尖,盘剥百姓公粮,嗯,一旦查到,那就是要个剥皮揎草,活活处死!

    死就死了,可怜我这一家老小无人照顾,杨先生能不能看在我们私交份上,替我照顾小妹和我这可怜的孩子!?”

    杨津正微微一愣,也不由得想到了,现在可是洪武朱元璋时代,对贪官的惩罚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的!

    清朝十二帝,雍正帝绝对是最被低估的一位,世人皆言“康乾盛世”,却不知雍正在其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乾隆帝好大喜功,之所以能够名留青史,得益于其父雍正帝给他打下的底子。

    雍正帝极重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帝曾有上谕“那(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虽属那(挪)移,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

    看起来很严苛,不过与洪武皇帝朱元璋一比,还是有所差距!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就斩首!

    六十两与两万两一比,差距可谓天壤之别,朱元璋为何会有如此严苛的规定?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

    意思是朱元璋年少时经常搬家,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源于元朝的“淘金户”制度。元朝统治者会划定特定的淘金户,每月必须上交定量的黄金,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被划为了淘金户,不仅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用来购买黄金,还要忍受层层官吏的盘剥,无奈之下,朱初一只好举家四处流浪,就在搬到泗州的那一年,朱初一病逝。

    朱元璋出生后,情况依然没有改变,贪官污吏横行,以至于朱元璋之父朱五四病逝后,朱家兄弟八人,竟然买不起一口薄薄的棺材!要不是好心的邻居帮忙,朱父很有可能暴尸荒野。

    为了生存,朱元璋出家为僧四处流浪,但所到之处无不是“苛政猛于虎也”,贪官污吏横行!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严惩贪官污吏,诏令天下:“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从地方县、府到中央六部和中书省,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决不心慈手软,一查到底”!

    严峻刑法重拳出击:

    朱元璋可不是嘴上说说就算了,他戎马一生,见惯了生死,动起真格属实有点吓人。

    在朱元璋掌权的三十年中,肃贪贯穿始终,力度越来越强,其意志之坚定,手腕之强硬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在六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中,朱元璋斩杀的贪官污吏有十五万之多!为历史之最!

    为了更好地肃清吏治,惩治贪官污吏,朱元璋专门发明了“剥皮揎草”之刑。所谓“剥皮揎草”之刑就是将抓到的贪官公开剥皮,在剥下的皮囊之中填充草料,做成人形,放在继任者的官位旁边,以示警戒!听起来都有点毛骨悚然,更不用说亲历者。

    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平民百姓只要发现贪官污吏,皆可敲响“鸣冤鼓”,一经查实,举报之人重奖,贪官重罚!

    朱元璋手腕如此强硬,那他所规定的的六十两到底价值几何?

    六十两看起来不多,影视剧中那些大侠随手一扔就是几十两,实则不然。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价格应该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意思是只看字面意义上的数值大小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看货币的购买力,就如同现在不同国家之间汇率的存在。

    历朝历代,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大米都是价格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把大米当作“等价物”,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朝刚刚于战火之中建立,地广人稀,银子的购买力强,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六百斤大米。

    就按我们现在一斤大米三块钱来计算,六百斤是一千八百元,一两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八百元,六十两就是十万八千元!

    这个数额属实不高,毕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区区”六十两,不过十多万就要杀头,实在是太严苛了!

    不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管刑罚多么严酷,总会有人经不住诱惑,心存侥幸,甘冒风险。朱元璋执政31年,杀掉十五万贪官污吏,但他晚年醒悟贪官是杀不完的,只要有人,就会有贪腐,无奈之下,只能发出了“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哀叹。

    剥皮揎草的刑罚本来在正规的《明律》中是没有的,不过在《大诰》中进行了补遗,从此便被明朝发扬光大了。

    一开始这个刑罚的适用于贪墨赃款之人,受刑人被剥下人皮,制成登闻鼓。后来,人皮逐渐被用来制成“稻草人”。一般的稻草人树立在田里吓唬乌鸦麻雀。而这种“稻草人”穿了一层人皮,站立于有司门口以儆效尤。

    行刑的地方在土地庙,受刑人被枭首后,剥下受刑者的皮,填上草,做成“稻草人”。不过也有加诸华服的。比如明朝初年因谋逆被处刑的大功臣蓝玉,受刑后也遭遇剥皮。后来,不知为何,他的皮摇身一变,成了成都城的守护神。

    明末张献忠占领成都后,还看到蓝玉的人皮被做成一尊人像摆在城楼上,还给cosplay一番,穿着有品级的衣服。哪知张献忠看完后竟然受到启发,以后不知从何处学来了“蝴蝶展翅”剥皮法。

    有人喜欢用虎皮做坐垫,以展示威严,但也有人喜好特殊。比如明初的两广提督韩观,就用人皮做坐垫,而且参照虎皮模式,也保留脸部特征甚至包括头发。韩观就坐在这种坐垫上,接见下属和客人,表现很强势。

    后来,剥皮也适用于海盗。嘉靖时,海寇首领王艮被俘获处刑后,皮剥下来做成了鼓,放在一个寺院里流传后世。不过有人做了实验,发现它的声音不如牛皮响亮。

    人皮鼓:

    明朝直到南明,剥皮方法连绵不绝。张献忠的部下孙可望归降南明后,仗着人多势众,为非作歹。南明正值用人之际不敢得罪。

    偏偏南明有个御史李如月看不惯,骂了孙可望两句。

    结果被判处生剥之刑,执行方式似乎也是张献忠的“蝴蝶展翅”造型,不过李如月是条硬汉,不仅没有屈服,还一边被剥皮一边说“快活、凉快”,只是剥到四肢时,声音明显小了,剥到脖子时,李如月终于咽了气。

    李如月褪下的皮被用石灰干燥后,也填充了稻草,悬挂起来展示。对比明初的做法,真是如出一辙。

    ……

    更何况是如今的这个知县彭叔大,一旦落在了巡按御史的手中,迟早会被剥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