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仁 » 第五十九章 辽国使臣

第五十九章 辽国使臣

    大朝会过后,赵益并没有如愿迎来一段悠闲的时间。

    按照安排,正月初二,赵益需要接见辽国、高丽、东瀛、大理等国的使节。

    虽然大宋总是被人诟病,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宋国和辽国才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

    因此,大宋依旧拥有着不少名义上的藩属国。

    这些国家年年遣使来大宋朝贡,赵益作为大宋皇帝,自然需要亲自接见对方。

    在众多使节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辽国的使节了。

    毕竟,自从澶渊之盟后,大宋和辽国互相结为了“兄弟之国”。

    从法理地位上来说,辽国的使节无疑也超出了高丽、东瀛等国。

    而因为地位特殊的缘故,所以辽国使节向来都是令大宋上下头疼的存在。

    刚刚提到过,大宋和辽国签订过澶渊之盟后,彼此便以“兄弟之国”相称了。

    只是除了名义上的称呼外,大宋还许诺了辽国每年十万两白银、绢二十万匹的“岁币”。

    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丝绢,听上去似乎已经不少了。

    然而,无论对大宋、还是辽国而言,这点钱都压根算不上什么。

    至于原因,则是大宋太富,而辽国又实在太穷了。

    即使赵益来自后世,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实——

    那就是澶渊之盟的确有利于大宋。

    对于大宋来说,光是澶渊之盟一战,就投入数百万两白银的开销。

    如今每年不过是送给辽国十万两白银,就能维持双方和平,并且从边市贸易上再赚回上百万两白银,实在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相反,辽国就不是很满意澶渊之盟的条件了。

    要知道,辽国朝廷虽然继承了唐代的礼仪和制度,但本质上依旧是半农半牧的国家。

    既然是游牧,那么抵御天灾的能力就很一般了。

    往常,辽国还能时不时集体南下,来中原地区打秋风。

    可是自从有了澶渊之盟后,辽国就无法擅自挑起大规模战争了。

    辽国的面积远比大宋广阔,有时需要救灾的地方更是多如牛毛。

    单靠大宋每年交付的十万两白银,还有辽国本身的财政水平,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这样一来,辽国就只能要求大宋方面增加“岁币”了。

    只可惜,大宋朝廷虽然认为澶渊之盟对自己有利,但是同样也觉得每年送给辽国一大批钱财,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如果不是顾及到单方面撕毁合约,可能引起宋辽之间的全面开战,大宋方面甚至连一文钱都不想给,更别提增加“岁币”了。

    辽国方面见大宋不肯增加“岁币”,自然也就年年变着花样闹事。

    尤其是辽国方面明显也不想开战,却整天嚷着大宋再不增加“岁币”,就要撕毁澶渊之盟云云。

    而大宋方面明知道辽国的心思,却还要陪对方演戏,表现出对澶渊之盟的重视和维护,并绝口不提增加“岁币”的事情。

    时间长了,确实令人感到不耐。

    一来二去,如何接待辽国使节,就成了大宋朝廷眼中的麻烦了。

    说实话,赵益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只是身为大宋官家,有些事情注定是避不开的。

    而且,赵益也十分期待,辽国使节今年会用什么理由,来要求大宋同意增加“岁币”呢?

    “外臣韩遂贞,参见大宋皇帝陛下,参见大宋太后娘娘!”

    紫宸殿内。

    赵益和刘娥高坐在御阶之上,接受了辽国使臣的参拜。

    随后,不等赵益和刘娥让对方免礼。

    那名叫做“韩遂贞”的辽国使臣又直起身,抬头望向了赵益和刘娥。

    “陛下,有关臣昨日递交的国书和请求,陛下考虑得如何了?”

    “嗯?”

    赵益闻言,顿时愣了一下。

    他根本就没有看过辽国送来的国书,自然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不过,赵益的反应也是极为迅速,瞬间又恢复了一脸平静的表情。

    “关于韩卿刚刚提到的事情,朕已经和太后商量过了。

    而在商量过后,朕已经完全赞成了太后的看法。”

    “韩卿如果想要询问结果的话,就让太后来解释吧。”

    说完,赵益又微微侧身,朝刘娥拱手行了一礼。

    韩遂贞望着赵益的反应,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随即,为了掩盖自己的心绪,韩遂贞又迅速低下头,朝刘娥的方向微微鞠躬道:“既然如此,还请太后给予外臣答复,好让臣尽快回禀我主。”

    刘娥端坐在纱帘后,看不出来表情,语气平静地回道:“辽国皇帝的心意,吾和官家都感受到了,只是……”

    刘娥说着,话音一顿,而韩遂贞的脸色也适时变得难看了起来。

    “澶渊之盟既然是先帝当年签订下的,那么就是大宋的圣旨祖训。

    吾身为先帝遗孀,官家又是先帝之子,怎可擅自更改其中内容?”

    “还望韩卿和贵国皇帝能够体谅,不要再提更改‘岁币’份额的事情了。”

    韩遂贞有想过此行不会顺利,却没有料到刘娥会直接拒绝。

    特别是在刘娥搬出了大宋先帝做挡箭牌后,韩遂贞就已经明白,自己估计很难完成辽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了。

    毕竟,澶渊之盟当初签订时,辽国方面除了当今辽帝外,还有曾经的萧太后也盖印承认了。

    大宋皇帝不能违背孝道,更改先帝签下的澶渊之盟。

    难道,辽帝就能公然推翻萧太后和自己曾经的决定么?

    如果辽帝亲口承认,要撕毁澶渊之盟,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况且,此时殿上还有其他国家的使节在场。

    万一这些人回去以后,大肆宣扬“辽国皇帝食言而肥”的事情,又该怎么办?

    纵使韩遂贞自觉辽国兵强马壮,也不觉得可以凭借兵马,彻底压服四海内的所有流言。

    “嗯?”

    想到这里,韩遂贞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既然太后都说了,那么外臣也就不再强求增加‘岁币’的事情了。”

    韩遂贞望向刘娥,面带微笑地说道。

    “不过,外臣在来大宋之前,就听说过大宋人杰地灵。

    而且不单单是文采,就连武道高手也比比皆是。”

    “外臣难得来大宋一趟,还请太后能够满足臣一点心愿。

    让臣见识一下,大宋的武道风流。”

    “正好,外臣的使团中颇有几名好手,正好能跟大宋交流一下。”

    “……”

    随着韩遂贞话音刚落,整个紫宸殿都陷入了安静。

    赵益同样没有说话,只是朝韩遂贞投去了一道意义不明的目光,并暗自点了点头。

    “我就说嘛!辽国使节要是不使坏,那就不是他们的风格了。”

    同一时间,旁边的礼部尚书、兼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曾突然上前,朝刘娥拱手行礼道:“启禀太后,臣认为辽国使臣所言不妥。”

    “年节期间,本应该普天同庆,以养内外祥和之气。

    随意动武,不仅于礼不合,而且也有对外宣扬武力的嫌疑,只怕会引来不必要的误会。”

    “王相公此言差矣!”

    韩遂贞好不容易才想到了破局的方法,自然不想轻易放弃,义正言辞地反驳道。

    “自汉唐以来,皆有于宫中演武助兴的传统,就是在大辽,年节时也有勇士在御前现艺。

    大宋自视为中原正统,又怎么能说此举不合礼制呢?”

    王曾闻言,淡淡地撇了眼韩遂贞,语气平静地回道:“如果依汉唐旧制,每凡宫中宴会,还需要有外臣献舞才行。

    韩正使既然推崇汉唐易风,何不作个表率,先为吾皇舞上一段再说?”

    “你……”

    韩遂贞听到王曾的挑衅后,瞬间气的满脸通红。

    别说他已经一大把年纪了,压根丢不起这个人。

    就算他不在乎自己脸面,作为辽国使臣,又怎能为大宋皇帝跳舞?

    然而,还没有等韩遂贞爆发,又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了一道不和谐的声音。

    “噗!”

    赵益终究还是没有绷住,忍不住笑出了声。

    随后,发现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身上后,赵益又迅速板起脸,对王曾和韩遂贞摆了摆手。

    “两位卿家继续,朕只是突然想到高兴的事情罢了,不用在意。”

    “……”

    韩遂贞闻言,瞬间陷入了沉默。

    他好不容易积攒的怒气都被打断了,还继续什么?

    如果不是碍于身份,他现在恐怕更想骂赵益。

    只不过,韩遂贞终究不是无脑之辈,瞬间就意识到了不能继续和王曾纠缠下去。

    于是,韩遂贞干脆跳过话题,朝王曾和刘娥等人露出了一副嘲讽的神色。

    “大宋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该不会是自认没有实力,想要避战吧?”

    不得不说,韩遂贞这波操作绝对是嘲讽值拉满了。

    而且……

    就算刘娥和王曾再怎么不愿意给辽国机会,当着高丽等小国使节的面,也没有退缩的余地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宋也是要面子的!

    如果现在就认输的话,固然可以防止韩遂贞再次提出增加“岁币”的事情。

    但是作为代价,大宋在周边国家心中的地位也将一落千丈。

    因此,刘娥只好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这样,那吾就答应下来,让大宋的武者和辽国比试两场好了。”

    “多谢太后!”

    韩遂贞见达到了目的,不禁露出一丝微笑,再次恢复了之前淡然的神态。

    “只是单纯的较量未免无趣,外臣想再额外添上些彩头,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哦?韩卿想加什么彩头?”刘娥淡淡地问道。

    韩遂贞回道:“很简单,三局两胜。

    每局的落败方,需要给对方五十万两白银!”

    当然,韩遂贞是故意将赌注往高了一点,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宋一方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

    按照他的推算,自己只要每局能赢二十万两,就足够完成辽帝的任务了。

    然而,令韩遂贞没有想到的是,刘娥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赵益就直接一口答应了他提出的赌注。

    “好!朕就答应这场赌局!”

    赵益突然站起身,俯视着韩遂贞说道。

    “不过,大宋若是赢了,朕也不要那一百万两白银,而是想换一个条件。”

    韩遂贞愣了一下,拱手道:“陛下请讲。”

    赵益望着韩遂贞,语气缓慢地说道:“朕打算用这一百万两白银,换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