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再给大明五百年 » 第63章 海军基地——永明县

第63章 海军基地——永明县

    南京,朝会上,兵部海军传来的收复木阳河卫的奏折,折子中,还有木阳河外那座岛屿的命名问题。作为主世界过来的朱明复,自然知道海参崴的重要性,于是变当着钟伟朝臣的面,夸了郑成功,郭运海一番。

    “此地在前朝叫做永明城,后来成祖时设立木阳河卫。我看还是叫做永明城的好,永远属于大明,此处和当年毛文龙驻军的皮岛有着相同的战略意义,我看可做海军基地。而且此处有几千百姓,朕看还可以设一县,众爱卿以为呢?”朱明复。

    “陛下,作为海军基地,微臣同意,但是此处偏远苦寒,我看设县就没有必要了。”一名吏部官员说道。

    “启禀陛下,臣早年听闻过此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适合农耕渔猎,皮革、鱼产丰富,听说还有黄金,我看可以设县!”一个户部官员说道,一听此话,朝臣都是露出欣喜之色,特别是听说有黄金,一个个来了兴趣。

    于是,这件事就定了下来,朝廷发布文书,命令郑成功和郭运海在此处修筑城池,建设码头,作为海军基地,继续袭扰清军,还在此设立永明县,不过在选择知县的时候却遇到了难题,由于明年才开科举,加上党争抓捕了大量官员,目前京城中,几乎无人可用,吏部尚书挑选了一些人选之后,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去找朱明复。

    “陛下,目前只有三个人选,一是上次党争被罢黜的吏部郎中,赋闲在家,而是原国子监的一名监生,但此人已经45岁,还有一位是皇家南京大学的学子。”李邦华说。

    “那名大学生是何人?”

    “此人名叫于成龙,原是山西贡生,在前年的鲲鹏宴中,陛下亲封“御用客卿”,不知陛下是否记得?”李邦华说。

    “哦,此人啊,就定此人,召他觐见,真要和他谈一谈。”朱明复一听于成龙,便不假思索地说,此人在主世界的历史中可是清代大清官。

    于成龙觐见,一番寒暄过后,朱明复直入主题,“于爱卿,朕有一件万般紧要之事,要你远离故土,抛家舍业,你可愿意去做?”于成龙脱口而出:“愿意!”“若要你,放弃学业,不能参加明年的春闱,你可愿意?”于成龙思索片刻:“只要是为国为民,微臣不参加科举也愿意。”“好,你若办好此事,朕不仅赐你进士之名,还要重用。”朱明复说。

    朱明复接着便说了去永明城的事,和永明城的重要性。于成龙当即表示在所不辞,“你此去一是教化外族之民,二是增加人口,开疆拓土,三是在守住海军基地,牵制满清!”朱明复强调。“臣紧谨记!”于成龙答。

    永明城,郑成功和郭运海这半个月多次给当地外族居民发粮、衣物等,一开始当地人并不接纳,后来郑成功派懂当地语言的汉人一家一家去宣传,终于得到了当地人的信任,毕竟这些人也受够了满人的欺压。

    接着又重新修筑、加固了永明城墙,并把城墙直接延长到了海边码头,这也是郑成功的意见,他说如果城破,便可直接从码头撤退,郑成功的逐渐成熟,让郭运海连连称赞。这期间,他们又出兵三次,拔掉了方圆200里所有的清军军营,带回了一千多汉人和其他族奴隶,消灭了1500多清军。还发现了两处粮仓,缴获粮食8000多石,其他物资若干。

    “郭兄,我连日来出城观察地形,这永明城三面环山,南方还有长白山这座大山,清军骑兵恐怕是不回来,不过我军要攻入清军腹地。”郑成功说。

    “你说的是,但清人也绝不会放弃此处,我看应该在主要道路多设岗哨,一旦发现清军,便依托地形,层层伏击,即使他到了城下,也无力攻城。”郭运海不成,郑成功赞同。他们一面向外派出探子,一面继续加固城墙,同时修建永明岛上的码头。

    盛京,永明城失陷和几座军营、粮仓被攻占的消息纷纷传来,商讨对策的朝会开了一整天,也没有什么结果,洪承畴为代表的一方觉得此去山高路远,不便于骑兵突袭,劳师动众,胜负难料,而且永明城距离盛京遥远,威胁不到盛京,没什么价值,不划算。索尼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东北是龙兴之地,清廷后院,而且一旦明军坐大,就像当年毛文龙在皮岛一样,后患无穷。

    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下,就连一向老谋深算的多尔衮也无法决断。这时垂帘听政的孝庄皇太后说:“诸位爱卿,以哀家愚见,出兵是一定要出,一是防止明军坐大,二是守卫疆土,祖宗疆土,寸土不可让,一旦妥协,那不是偏安一隅?更谈何夺得天下!但出兵数量可以商榷,这样就不会过于劳师动众!”此言一出,全场寂静,多尔衮思考片刻投来了赞许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