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大时代1999 » 第二章 文化衫

第二章 文化衫

    陈青提着录取通知书的文件袋,漫不经心的走进了自家的小区,脑海中思绪万千。

    搞钱,搞钱。

    知易行难。

    现在早已经过了下海潮,今年唯一的大事莫过于澳门回归。

    互联网时代还没能开启,信息还是十分闭塞。

    而自己手中的零花钱又完全不能作为创业资本。

    虽然家里算得上小康,但陈青手中的零花钱却是没有多少,只有几百块而已。

    这让陈青越想越烦躁。

    恰好这时走到了自家的门前。

    随手一脚踢开了邻居家热情的哈巴狗,陈青从短裤口袋掏出了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房门。

    “妈,我回来了。”

    陈青扯着嗓子嚷了一声。

    “回来了,东西放那我先瞧瞧。”

    候玉玲穿着围裙从厨房探出个头,吩咐了一句之后便又风风火火的颠起了勺。

    “还是家里凉快啊。”

    陈青将身上的短袖一把扯下,随手丢在了实木沙发上,然后打开了电视旁的立式电风扇,脸凑在电风扇的正前方,贪婪的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清凉。

    这个年代的装修仿佛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般,尤其是东北。

    家家户户都用着实木的家具。

    从沙发,到衣柜,到电视柜,甚至于包门的门框。

    但这也让陈青感到分外安心。

    因为,这是家。

    “你这孩子,衣服就往那一丢,也不收拾收拾。”

    伴随着一声唠叨,陈青看到侯玉玲一边嘟囔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从厨房走了出来,随后看到沙发上摆着的录取通知书一阵眉开眼笑。

    虽然在陈青高考后就接到过京大招生办的电话,可终归还是没有这手里实打实的录取通知书更让她心底踏实。

    在侯玉玲不停的赞叹这京大的录取通知书就是不一样的时候,陈青已经熟练的给自己添上了一碗米饭,大快朵颐了起来。

    “你先吃饭啊,我出去溜溜。”

    就在陈青不住的擦着额头上的汗珠和眼前的米饭较劲的时候,候玉玲已经换上了一身裙子。

    “妈,你要出门啊,吃了饭再走呗。”

    “我不饿,那菜还不是给你这小犊子做的。”

    似乎心情不错,家里的崽看上去又顺眼了许多,这些天愈发烦躁的候玉玲难得给陈青了个好脸儿。

    “对了,下午别乱跑啊,晚上你舅舅请吃饭,说是弄了个厂子,庆祝庆祝。”

    “什么厂子?”

    “制衣厂吧,瞎折腾。”侯玉玲嘟囔着。

    “安心吃饭啊,别给不认识的人开门。”

    伴随着老式防盗门咣当一声,候玉玲风风火火的出了门,眼尖的陈青发现自己亲妈手里还拿着那份开了封的文件袋,心底偷笑了一声。

    好家伙,饭都不吃了。

    吃过了午饭的陈青躺在硬邦邦的实木沙发上吹着电风扇发呆。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地沟油,也没有什么毒奶粉,空气也算得上清新。

    可就是,太无聊了。

    没有贴吧老哥,没有B站,没有电子书,更没有跳骚舞的小姐姐。

    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一旦慢下来就让人心生无趣。

    陈青现在就十分怀念微博上的女菩萨以及抖音里面各种花式擦边的小姐姐。

    虽然陈青也明白那都是科技与狠活,但是养眼啊。

    现在的他,连份娱乐杂志都找不到,家里有的就只有成堆的旧报纸,以及一个正在播放西游记的熊猫彩电。

    看着电视里面丑丑的小钻风,陈青不由得又叹了一口气。

    谁能想到呢,即便是二十年后,西游记也会伴随着小朋友的每一个暑假。

    思绪再次飘远。

    自己现在能抓住什么机会呢?

    互联网?

    99年正是各种大佬进入互联网冲浪的阶段。

    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在国内还属于一片未被开拓的沃土。

    但互联网是个烧钱的东西,以陈青现在口袋里的几百块是肯定搞不起的。

    99年还有什么大事呢?

    抵抗外星人进攻地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澳门回归祖国?

    等等,陈青发觉到了一个机会。

    今年正是澳门回归的一年,自己正好可以搞一批文化衫。

    至于卖给谁?

    当然是自己京大的同学们了。

    甚至整个京城所有大学的文化衫他都可以包揽。

    只需要在衣服的角落印上对应大学的名字就好了。

    而且,他舅舅不是刚刚开了一个制衣厂么。

    文化衫最为好做,只需要在白色短袖上面印上一些字就好了。

    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单纯的可爱,只需要印上一些振奋人心的话,就不愁没人买账。

    像什么,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游子归家-澳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说干就干,陈青从书房中拿出几张草稿纸,用自己小学四年级水平的绘画功底,画出了几个样式图。

    还好文化衫本来就简洁,只需要在白色的衣服正面或背面印上几个正楷的文字就好。

    让陈青可惜的是现在电脑还没普及的开,舅舅的那个制衣厂估计设备也没那么先进。

    不然自己搞出一些花体字,没准能带起一股文化衫潮流。

    现在的人哪里见过这种东西。

    晚风习习,傍晚的天气还是一如既往的闷热,窗子间划过的风丝都带着太阳的余温。

    咔哒。

    伴随着一声轻响,老式防盗门被人一把拉开,打断了陈青的思绪。

    只见一对夫妇从门外迈步走了进来。

    应当是刚好遇到一同回来,父亲陈建军的腰上还挂着一条没来得及卸下的电工皮带,上面挂着钳子,胶带等各种工具,手上还拎着一瓶汾酒,想来这就是今天这份小零工的报酬了。

    母亲候玉玲在这一个下午似乎年轻了几分,语气更是活泼了不少,眉飞色舞的模样如同打了胜仗的大公鸡一般。

    “我跟你说老陈,英语组的王姐今儿让我拿下了,你不知道她看了我手里京大录取通知书时候的脸色,哈哈。”

    “今儿好些个人跟我说咱家青子出息了。”

    陈建军满是宠溺的看着一旁叽叽喳喳的妻子,面庞柔和。

    “好了好了,收拾收拾,小伟今天不是还要摆酒嘛。”

    候玉玲甜甜的应了一声,随后将手中那份让她今天收获无数羡慕目光的文件袋珍之又重的放在了电视柜的抽屉里。

    一家三人伴着落日的余韵,慢慢散步走向了隔壁的小区。

    舅舅叫做侯国伟,算是县城里早年经商的人之一。

    原本在国营厂工作,但或许是实在不愿意受那个约束,怒而经商。

    但陈青却是明白,那理由不过是舅舅说着好听。

    其实是赶上了那一批下岗潮,舅舅没能疏通关系,保住饭碗罢了。

    对了,提起那次下岗潮就不得不提一首歌。

    叫做【从头再来】。

    是一个长头发的胖子唱的。

    不少人说这歌让人听着提气。

    但没人知道的是,这只不过是顺应时代洪流被人推出来的罢了,知道它得了什么奖的人大概心底都有数。

    从头再来,哪有那么容易。

    歌手上嘴唇碰下嘴唇,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不过是套路罢了,给那群下岗职工一个不咸不淡的安慰。

    但或许是舅舅真的赶上了一波好时候,凭着一些小聪明很快便发了家,而且陈青记得舅舅借着这个制衣厂确实结结实实的大赚了一笔。

    虽然没过几年就被他借口投资什么项目败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