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巅峰文明纪元 » 第三十二章 风暴战机

第三十二章 风暴战机

    行星级战舰内部的一个庞大空间中,100个球状驾驶舱分两层整齐排列着。

    每一个驾驶舱外都能看到,有两个半圆形的卡钳式锁闭机构,分内外两层将“圆球”固定了起来。这就使的处于最内层的驾驶员座椅可以全方位360度的进行旋转,实时模拟宇宙中战机的姿态。

    这100个可以灵活转动的“圆球”,便是风暴战机的远程控制终端。

    早在战斗飞船设计之初,军方和战舰研发人员,就对是否需要制造小型战机、以及制造何种类型的小型战机,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

    宇宙战争不同于地面战争,最大的特点就是空间的立体性和广阔性。几乎没有任何边界的战斗区域和三维方向上的无限延展,对战机的机动性、武器威力以及攻击距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拥有多种攻击方式以及强悍攻击力的大型战舰,无疑是太空战争的首选。它们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广阔性这一特点,将自己的攻击半径扩大至级远的距离,进而减少接触战对己方飞船的不必要伤害。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设计战舰编队构成,那小型战斗飞船无疑是没有存在必要的。

    但是,没有人能预料在太空战争中到底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是否需要登上敌方战舰进行战斗?是否需要登陆星球进行地面作战?这些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太空战争的人类来说都是个未知数。

    可未知本身就代表着可能,于是,小型战斗飞船的建造计划被正是提上了议事日程,并最终命名为“风暴战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战舰的设计者们,那就是小型战机是采用载人操作方式还是无人操作方式?

    要知道,人体对于加速度的承受极限是9个g,也就是9倍于地球重力的加速度。而经过推演,小型战机想发挥自己体型和速度的优势,起码要达到100个g的加速能力,也就是每秒钟飞船的速度变化量要达到一千米每秒。这对于身处其中的驾驶员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在这种巨大的加速度作用下,人体瞬间就会被压成一摊肉泥。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无人驾驶的操作方式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远程操控的无人驾驶战机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通信延迟问题。

    面对宇宙战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公里的战斗区域,以光速传播的战机操作信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延迟。超过30万公里的作战半径,通信延迟就会超过1秒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这显然是不能被接受的。

    最终,风暴战机被设计为了载人、遥控两种功能并存的操作模式。宇宙战中,风暴战机使用无人驾驶模式,由母舰内的驾驶员,通过全息驾驶舱进行远程操作。这种模式的作战半径被设定为了三万公里——0.1秒的通信延迟已经是太空战争所能接受的极限了。

    而到了战争中后期,敌我战舰开始近距离肉搏战的时候,风暴战机则可以搭载驾驶员进行战斗,完成登陆作战或是星球表面作战的任务。

    每艘行星级战舰可以承载100架风暴战机,而此刻,这些战机都已整装待发,停靠在一号行星级战舰的机库内。

    风暴战机编队的队长矢亮同其他99名驾驶员一样,正在自己的全息驾驶舱中进行着最后的调试工作。由于行星级战舰除了生活区通过旋转产生了模拟重力以外,其他的功能区域均处于失重状态,这些驾驶员的身体不得不被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之上,以防止驾驶舱的高速转动将自己甩出全息投影区域之外。

    从驾驶舱的外面,已然看不到矢亮队长的身影——他的身体连同操作设备,均被纳米全息投影彻底包裹。通过这种可以提供真实触感的纳米全息技术,驾驶员在这个发光的圆球内,将实现完全身临其境的战机操作过程。

    通讯设备传来了姜山统帅的声音,“矢亮队长,开始你的表演吧。”

    “所有战机注意,成阶梯队形,启航。”

    随着矢亮队长命令的下达,100艘风暴战机尾部的推进引擎同时亮起了蓝色的光芒,战机编队10艘一排,以一个缓慢的速度从机库中离开了行星级战舰。而在进入到宇宙空间的下一刻,就瞬间开始了加速,如离弦利箭一般急速向着目标飞船驶去,在空间中留下了一道道蓝色的残影。即使数量只有100架,战机编队依旧能给人一种铺天盖地的感觉。

    驾驶员们虽然早已在模拟程序中无数次的操控过风暴战机,但一想到自己此刻控制的是一艘真正的宇宙飞船,再加上纳米投影设备营造的真实环境,极富冲击力的加速过程仍使每一名驾驶员的肾上腺素开始了飙升。

    “队形散开,成五队编组模式,以预定攻击平面为坐标基准,顺时针方向交替位置,开始围绕目标飞船螺旋飞行。”矢亮在距离目标500公里的时候下达了新的命令。

    所有的蓝色光点,这一刻瞬间分散,在空间中划出了一道道看似杂乱无章的轨迹之后,随即就重新组成了五条蓝色的光带,并以目标飞船为圆心,开始以不同的角度,成椭圆形轨道围绕着中心点飞行。

    很显然,如果想维持一个椭圆形的飞行轨道,战机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自己的飞行方向,这对战机引擎的性能无疑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得益于人类文明这些年引擎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风暴战机装备的高性能矢量引擎完全不需要减速、便顺利完成了这个飞行动作。

    事实上,风暴战机的极限设计航速只有每秒钟500公里,这本身就是为了适应近距离作战时,战机所需要的超高机动性能。

    “所有小队注意,两台电磁轨道炮,同时发射,攻击时间30秒。”

    五条缠绕着目标的风暴长龙,此刻又一次改变了自己的飞行轨迹。虽然整体上仍旧在做着椭圆形环绕飞行,只是这个椭圆的形状仿佛在一瞬间受到了某种震动的影响,在轨迹线上出现了层层的起伏,看上去竟有了一丝螺旋花瓣似的美感。

    但下一刻,无数的电磁轨道炮弹就如雨点般倾泻到了目标飞船之上,人们这才明白,那波纹一般的飞行轨迹,正是为了发射这些电磁炮而做出的姿态调整——风暴战机的长度只有30多米,安装在它上面的电磁炮显然不具备调整方向的功能,只能通过改变自身朝向来实现对目标的瞄准。

    虽然风暴战机所装备的电磁轨道炮相比于行星级战舰而言,威力明显小上了许多,但持续30秒的齐射也绝对算得上是一次过饱和打击了。再配合上强度极高的炮弹材质,持续的攻击对目标造成了堪称恐怖的杀伤力。

    人们看到,这些炮弹虽然没能贯穿目标,但却如同一把把的剃刀,每一“刀”都从目标船体上撕扯了一块或大或小的结构下来。随着攻击的持续,飞船的碎屑如粉尘一般充斥了整个交战区域,这使的风暴战机编队不得不一边攻击一边扩大着圆周运动的半径——以防止和多到无法计数的船体碎片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而在30秒攻击时间最终停止的时候,这艘作为目标的飞船已经完全看不出它曾经的模样了——外层结构已被彻底削切了下去,所剩下的内部结构、也找不到哪怕一块完整的飞船墙体或是功能设备了。目标飞船在此刻已被彻底毁灭,而时间仅仅过去了30秒。

    矢亮队长显然并没有雅兴来欣赏这种残缺美,他继续下达着命令,“所有小队成尖塔阵型,航行至远离目标1000公里位置,集中在攻击平面坐标上天球,发射激光武器,攻击时间5秒。”

    下一刻,5条风暴长龙再一次极速转向,和目标飞船之间的距离被瞬间拉大。当向着远离的方向飞行一段距离后,所有战机都进行了一次180度掉头。转瞬间,200道蓝色激光就如同光幕般覆盖在了目标飞船的正上方。

    1秒、2秒……,飞船的上半部分——如果它那被电磁炮摧残的船体还能分的出上下的话——就如同一根在火焰中炙烤的蜡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了融化。在攻击时间到达5秒的同时,这根“蜡烛”也彻底被融化殆尽,变成了在无数飞船残片间漂浮的一团团金属粉尘。

    一切再次重归宁静……

    “干的漂亮大矢,演习结束,战机返航吧。”

    姜山统帅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注意力从宇宙空间拉回了现实。

    随着战舰测试和演习的结束,纳米投影设备中的影像逐渐散乱,最终变为了一团不再发光的颗粒,有序的回到了收纳槽中。指挥大厅的光线再次明亮了起来,看着房间里一切如常的设备和操作人员,每个人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努力收敛着自己被震撼到极致的心神。

    回想整个演练过程,包括艾瑞斯元首在内的现场人员,此刻都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刚才看到的一切,还仅仅只是一艘行星级战舰的威力,这种级别的战舰还将被制造9艘。而计划中的卫星级战舰虽然规模只有200米、攻击力也仅是行星级战舰的百分之三十,但制造数量却高达90艘。更不要说拥有等离子主炮的最强战舰——旗舰飞船人类号了。

    如果不是受到文明存亡危机的影响,也许再过几百年,人类也不会去制造这些能够毁天灭地的大杀器。如果将来真的有一天,这些战舰被送入了战场,它们将会演奏怎样一场死亡与毁灭的乐章,没有人愿意去设想这一切。

    似乎是猜到了大家此刻的所思所想,元首漠然说道,“面对未知,我们必须做好应付各种情况的准备,希望这些战舰永远也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但是当人类文明需要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也希望这些战舰有足够的能力来保护远航舰队的安全。

    今天就到这里吧,请大家继续竭力推进各项建造工程的进度,别忘了,我们只剩下不到60年的准备时间了。”

    说完这番话,艾瑞斯元首一贯严肃的脸上,竟然也浮现出了一丝痛苦而复杂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