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洛水放屁,但我是洛神 » 欺天大胆司马师

欺天大胆司马师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夸大了司马师中护军的作用,别急,曹爽已经领人出门了,司马师的中护军有没有用,立见分晓。

    只是说司马师的中护军作用可能夸大,但司马师这个人的作用,绝无半点水分!

    因为司马懿欺天渎神的胆子,就是司马师给的!

    不是司马师指着司马懿说,老头儿,你只管放肆去做作,出了事我来抗哈。

    而是司马师的表现,让司马懿有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

    司马师当了几年中护军,然后他母亲去世,他就守孝辞官去了,从此不再担任官职,晋书上写,这个时候司马懿就说,儿子,你闲着也是闲着,你招点死士吧。

    死士作为私人武装,在三国那个乱世,类似于私兵部曲,是常见现象,不是说朝廷不管,是想管也管不了,世家大族这么大的家业,谁家没养几个死士看家护院啊。

    是说,朝廷不管,你也别太过分,养几个玩玩没事,你别养多了,另外记得报备。

    养死士不是大罪,阴养死士就是大罪了,你悄悄的养,不给我说,你是几个意思,你想要造反啊!

    是说死士在那个年代,很常见,有记录的袁绍姜维年轻的时候都养了一大批死士亡命之徒,没记录的更是比比皆是。

    司马家开始养死士了,而且司马懿的指示要阴养,表明了就是不准备报备的。

    但不是说司马家,这个时候就要造反了,他现在还没有那个胆子,是司马师后来给他的胆子,这个时候养死士的考虑,更多是兵权被夺了,作为一种自保手段。

    后来老臣们拱火,曹爽又一直浪,给司马家机会了,司马懿叫司马师过来,儿子,你养了多少死士了,把他们都叫来,我们明天收拾曹爽!

    “爹,不多,才三千,孩儿马上去。”

    才三千,我的天,这个情况放在平时不夸张,放在眼下这个环境,夸张到司马懿都难以置信好吧!

    什么环境?你在天下重地洛阳城养了三千死士,曹爽还一直盯着我们司马家不时过来看几眼,一养就是好几年!

    那可是三千个大活人,你把他们藏在哪儿。

    这件事的夸张程度在史书上是可以排进前几名的,当然他司马家干的其他事,在史书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仅此一例的。

    洛水放屁,当街弑君,自己子孙咒自家国祚焉长的。

    是说藏人不难,不被人发现才难,这三千个大活人你去联络他们,往来走动不被人发现是件难事。

    再说不被发现不难,管理三千个大活人才难,人各有志,各有想法,你能让三千个大活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还能让他们给你去拼命,而没有一个人胆怯临阵脱逃,甚至提前去告密换取荣华富贵的!

    在上学时期,当过班干部的人,都会知道管理一帮人的难处。

    司马师表示,这很难吗,我管三千啊,还换着花样的管!

    这里一味鼓吹司马师管理的艺术,并不明智,合理的解释就是,司马师不仅管理能力一流,还有相当高明的识人眼光。

    也就是说,司马师并不是管理普通人,而是选择性的管理合适的人,这三千人是他用识人之明挑出来的,唯命是从不胆怯不图荣华富贵,他选的人都是往这方面靠的。而不是一开始选三千个普通人,然后通过司马师的管理,让他们变得唯命是从不胆怯不图荣华富贵。

    这样一来就说得通了,但这也说明了司马师的可怕之处,凡是杰出的帝王,无一不具备识人之明看人的眼光。

    比如刘备评价马谡的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孙权的拔吕蒙于行伍,吕蒙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字不识的大头兵,吴下阿蒙啊,大家都嘲笑他。孙权看一眼,哎,这小伙子必成大器,来跟我混!

    只能说这三巨头,出来混站得住脚镇得住场子的人,个个不是吃干饭的。

    有没有吃干饭捡便宜的呢?

    有有有!

    司马昭!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你说当街弑君这种蠢事他都能干出来,你把皇帝绑了,八抬大轿请回宫去,关起门来,要打要杀谁知道他怎么死的啊,你就说暴病而亡,哪个敢质疑你?

    可是司马昭,当着天下百姓三军将士的面,当街一戟把皇帝干翻在地,杀了!

    我的天,历朝历代皇帝提起司马昭,呸,你不要脸我们还要脸!

    弑君的不少,人家都是关起门来赐毒酒也好,用白绫也好,人家有说法的啊,那叫天子,到了这个身份的人,不能不讲究体面,你不要脸,我们要脸!

    司马昭这也属于遗传他老爹,晋宣遗风,不要脸是他老爹带头的嘛,洛水放屁千古绝唱!

    古时候的中原人,天天骂少数民族蛮夷,当然今天不存在啊,大团结各族都是一家人,相亲相爱哈!

    是说,司马懿的做法,连蛮夷都不耻。

    蒙古灭南宋的时候,南宋襄阳誓死不降,蒙古攻城打得头破血流,好不容易打破了襄阳旁边的樊城,可是伤亡太大了啊,蒙古人就屠城,屠了樊城泄愤,不光如此,还把樊城将士的尸体,几千具全部用绳子,密密麻麻的倒挂在城墙上……

    襄阳和樊城挨得近,襄阳守军看见了,心惊胆裂,这里说一句,不是襄阳守军不尽力,襄阳守军和樊城守军,都是保家卫国的好男儿,任何时代保家卫国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只是大势已去,襄阳守军没办法了,蒙古军队也打累了,双方和谈。

    蒙古军队说,只要你们襄阳守军开城投降,蒙古人进城不取一物不杀一人,只是接管襄阳。

    襄阳守军说好,那你们发誓。

    蒙古人转身指着襄水就要发誓,襄阳守军马上大喊,婷婷!我说停停,停一下!咱们不兴这个,你换一个!

    蒙古人挠头,怎么不兴这个,换哪个?

    襄阳守军问他,你听过洛水放屁吗!

    马上就有北方汉人上前,给蒙古将领解释司马懿的千古伟绩。

    你他吗那是玷污洛水吗!司马懿这样一搞,连长江黄河都不干净了!何况襄水?

    蒙古将领听了也是义愤,从箭筒拔出雕翎箭,我们蒙古汉子一口唾沫一个钉,蒙古人生来就是要骑马射箭的,我今折箭为誓,襄阳若降,蒙古军队,不取一物,不杀一人!

    说完就折断了蒙古人珍视的箭矢,意思是违背誓言的下场,就如同这雕翎箭。

    襄阳守军投降了,蒙古人也信守了誓言,没有为难襄阳军民啊。

    只说司马懿让司马师去召集他阴养的死士,准备明天起事。

    当天夜里,司马懿紧张焦虑得睡不着觉,毕竟这种事,是拿全家人的性命去赌,不赌还能荣华富贵的过完这一生。

    司马懿虽然权力被架空了,但已经是位极人臣,各种待遇福利不缺,家产颇丰,几代人都花不完啊。

    司马懿不是怕了,千军万马他都没怕过,他是迷茫,困惑,我这么做值得吗?

    而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古少有啊,自己年事已高没有几年了,没准哪天睡觉眼睛一闭就再也不睁,与世长辞。

    他是四朝老臣,为魏国鞠躬尽瘁了一生,哪怕被架空了,只要他老实待着安享晚年,等他死了,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人们也会评价他一世忠烈,孔明第二,一时懿亮的。

    我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去拼,“杀所不足,争所有余”,到底是为了什么?

    司马师给了他答案,爹,是为了我啊!

    而老天给他开了个玩笑,不是,是为了司马昭,嘻嘻。

    当时司马懿焦虑得睡不着,就起来散步,走到司马昭房间,看见司马昭还没睡,司马懿问他,大晚上的不睡想什么呢。

    司马昭回答,明日举事,心里面有些忧虑,起来思考下细节,好做准备。

    司马懿安慰他,没事,早点睡,万事有老夫呢。

    司马昭回答,哎,可以,好叻。

    等到司马懿走到司马师的房间,发现他大儿子早已熄灯,高卧床上熟睡不醒。

    卧槽,“此子竟可也!”

    司马懿不是内心发生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而是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刚才的那么多顾虑,瞬间烟消云散!

    我这是为了什么?我是为了司马师啊!哈哈哈!

    我没几年活法了,不管挣下多大的家业,儿孙不争气守不住,还不是到头一场空,何必呢。

    可是,是司马师的话就不一样了,此子竟可也,这孩子竟然值得托付堪当大任!

    我就算把曹魏的天下夺了,司马师也守得住,这天子,曹家人做得,我司马家怎做不得!

    司马师不仅能守住他的家业,还能继承他的志向,司马懿今天才真正的认识到他这个儿子。好比央视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看见姜维,那种满心欢喜死也瞑目,那是姜维啊,他能帮我照顾好禅儿,他能继承我北伐中原光复汉室的志向!

    姜维,姜维!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早降!”

    “臣本欲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

    “姜维无能,愧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