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机械无尽 » 第二章 挖呀挖

第二章 挖呀挖

    微光小心翼翼的摸一下闪着电火花的线头,噼啪几下,没了,就没了~这~~~,能量增加十万分之一,可以多活到三天~~~

    房间里有灯光亮了一些,看东西不再那么模糊,飞船还有一点残余能量,至少亮灯的能量还有残留。

    也没看见控制台之类的东西。

    右侧墙壁,看上去像是屋顶塌下来,搭在地上,后面都是金属碎块,无法通行。

    另一面墙上,椭圆形的门,走过去没反应,有类似可推拉的结构,凹进去的。

    使劲推开来,里面一个完好的长廊,和上一个一样的风格,一样的结构,没有损毁。

    灯光也亮起来,比上一个房间好一些。

    靠墙壁一排的座椅,外形各异的迷你机器人,有15个。

    有一少半,6个完好,机械身体完好,灰尘都很少,有一多半,有不同程度的锈蚀。

    锈蚀意味着核心可能已灭。还活着的,微光记忆里都有,他们依次是飞轮、光棱、暴風、滑板、感光器、电弧。

    微光等一会儿,没什么动静,核心向外散发着一种类似哀伤的波动。

    很明显,这就是机械人的情感波动,和人类感觉还是不一样,这时候也不能唤醒他们。

    没看到这里有能量块之类的物质,唤醒会极大加速能量消耗。

    电子星人在假死待机的状态下,能量消耗极小,动辄百万年都不会死彻底,也不急于一时。

    至于那些核心已经熄灭了的,那也没办法。迷你机器人核心小,能源储备太少,长期休眠就很吃亏。

    现在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先看看周围。

    对面有一个和上一个一样的门,推开进去,里面的房间被拦腰切断,一块飞船外壳,插在当中。

    只看到一个迷你机器人,锈蚀严重。

    已经没路了,再转几圈,没能量、没活人、没出口、没数据接口,微光记忆里,这样的房间有二十二个,飞船看样子是断裂、甚至解体。

    看看已经奄奄一的灯,有些悚然,周遭除了偶尔呲呲的电弧声,没有任何其他动静。

    最后只能捡几块边沿锋利的金属碎片,来到第一间裂缝那里,这里可能距离外面最近,至少这里上方发生了一些变故。

    钻过去到裂缝背面,地板延伸进石头里,上方和一侧外面也是石头,记忆中有很多可以切石头的工具。

    如果可以找到钻头之类的东西,想必会省事很多。

    又回去,把各个迷你机器人检查一遍,找到几样工具:射线切割器、扫描器、维修模块、一把只有小臂长的能量基切削刀、一个激光武器、一个粒子炮。

    维修、制造用的工具偏多,射线切割器用于切大块的材料,高能耗。

    扫描器是用来诊断扫描小型结构件的,改一改,可以勉强当能量扫描器用,出去外面,说不定能用来找能量。

    维修模块是一个可集成到身上的机械模块,从一个变形、锈蚀的迷你机器人身上粗暴的拆下来的。

    输入能量就能恢复正常也能勉强用。

    集成在身上更方便,但会占用能量、信道、处理器资源和一个集成位。好处是便携、多功能,随时随地可以干维修的活。

    切削刀也是切削金属的工具,输入能量可切各种金属装甲、各种材料,效率很低,耗能也低,慢但切的动,也是一种维修工具。

    激光武器是一个迷你版,像根短矛,可以卡在手臂上。

    粒子炮算是高配版武器,可变形成手部组件,暂时只能同样卡手臂上。

    这些东西可能都用的着,当外挂配件。

    可惜的是,能当钻头的东西没找到,先看看情况。

    6个东西,由于能量不足没一个能用的,最低耗的切削刀的启动能量对于现在的微光来讲,也太多了,

    也许可以用几下,然后就活不过明日之后了,还得悠着点,开始干活。

    微光开始从地下往地上挖洞,机器人挖地洞很难吗?哪怕拿的是一块金属片?

    那还不是像切削豆腐一样?!

    实际上,从上往下挖和从下往上挖,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那个放电弧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什么距离地面最近的地方。

    而是附近地震,船体撕裂的地方错位,短接了照明电路转换装置导致的结果,这是个拼凑的飞船。

    飞船外面,整个七八米厚的石质层,之上五十几米砂石层,又三十几米的土层,还不见顶~~

    除了最初的几米挖的轻松,后面越来越麻烦。

    比如,十几米的时候,不得不回去,把挖的土、沙、石进行压缩、夯实,并砌一圈内直径1米,能自由活动身体的墙洞。

    要不然飞船里空的房间就可能塞满。两腿瞪着墙壁上凹进去的台阶,斜着向上,这下更远。

    一边挖一边塌。还得去下方清空通道,要不然,堵在通道里,上不去下不来,就真惨了。

    开始怀疑,这他喵的,是不是一座山底下,不会深埋地层里吧?

    又挖几个小时,土质密度逐渐稀疏,还好还好,算是看到了一点希望。

    又接着挖四个小时,前后二十多个小时,终于见到了天空。

    一丝新月挂天上,稀疏的云朵,是后半夜,有空气,地面是绵延的草植,有森林、小湖泊,有平原、丘陵,周围多是山,出口在一个缓坡上,周围很荒凉,咦,好像是还在地球上?

    保险起见,还是搬块大石头堵住洞口,踩塌,再踢一些碎石,差不多了。

    观察空气,氧气和氮气约1:5,有各种环境辐射,很快搜索到收音机调频AM信号,稍微解析一下,就变成音频。

    舞台式的背景音乐里念叨着:

    “NBC周报,4月12号,苏维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古巴危机刚过几个月,德国还是东西德,美利坚肯尼迪刚刚当选没几个月。

    我勒个去!真是地球?不是都穿越了嘛?还是穿回了过去?没听说过地球上有机器人出没啊!

    原来今天是1961年4月15日,星期六,这个日期实在没什么道理,从2023年跳回62年前?这两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

    看看四周荒无人烟,都是一片片的树林,变身飞机耗能有点高,只把两轮子降到脚下,爬上最近的山脊顶上,在远处有灯光,像个城镇。

    别的现在也顾不上,先找能量,充能要紧。

    轮子走路也不慢,走2个小时,鬼影没碰到一个,倒是看到镇子附近一条小公路,218号公路。

    远远的就看见一个木杆有俩木牌,上面写着:奥古斯塔,另一个木牌子指向另一边,写着海伦娜市80英里,80英里约等于130KM。

    “微光”看不懂这是啥,但程成看的懂,就是地球上的英语,看样子是在地球上欧美的某个地方。

    东西南北也可以知道了,海伦娜这个地方,在眼前这个奥古斯塔镇东南方向130千米左右,而飞船坠机地点,在西方20+千米左右的地方。

    镇子很小,最大的一个建筑似乎是社区教堂?!最气派的建筑是一个很大的庄园,正是黎明时分,几个房子已经有炊烟袅袅,街上,看不到几个人。

    靠近一些,用红外视野,整个镇子只有100多个人,找到镇子外的大号垃圾箱,找几件丢弃的特大号衣服,撕短一点,往身上一穿,加大号运动鞋,很像一个矮小胖子,没办法,虽然矮,但他胳膊腿都很胖,只能来大号,特别是腿,里面有俩轮子,好悬能塞进去,看上去还是鼓鼓的,多套两件,不再明显。

    再搞完一双大手套,就是这脑袋没辙,没那么大的帽子,圆滚滚的怎么看怎么像外星人。

    只能自己动手,用一些塑料,轻微加热后,揉到一起,搞一个大号五颜六色的、凄凄惨惨的猫头脑袋,加上一层毛线,毛绒绒地,往头上一戴,俩耳朵那里有俩天线,正好顶起耳朵。

    眼睛部位俩个大大玻璃圆片,意思意思遮挡一下发蓝光的眼睛,花好大一会功夫,消耗掉小半天的能量,心疼。

    哼,现在这是废土风的波斯猫兽装,奈斯!现在看上去更加像玩具,太矮太胖,像大脑袋猫熊。

    老美还是发达,60年代的偏僻小镇,已经很现代化,否则真不好找材料,如果真是地球的过去,东方还要等30几年后,才能赶上。

    就这一会儿功夫,微光已经记录了几十个不同声线的人声,机器人的声音采集器,极为敏锐,可以同时听方圆几里所有的声音,然后经过滤波,分离出每一个声音。

    这个小镇最高的楼都没到五层,对微光来说,整个小镇的声音都清晰可见。

    提取然后合并几个青少年的声线,就形成一个独特的人类的声音,微光没有人类的发声器官,甚至没有嘴,但有好几个扬声器,嘴巴部位就有一个,发出声音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震动,理论上微光可以在全身任何位置发声。

    就像曾经淘B上有人发明的一个拇指大的音乐播放器,可以把窗户、门、桌面,任何刚性可震动的东西变成喇叭,一样的道理。

    微光可以让任何部位发声,放首环太平洋主题曲交响乐、古筝版《平沙落雁》都没有问题,只是声音会听着偏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