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梦星的70后 » 第二十四回 重新洗牌

第二十四回 重新洗牌

    1993年9月,古镇高级中学在开学后,高二年级根据文理科划分以及各个同学的考试情况进行了重新分班,其中一班、二班和三班都是理科班,而四班是唯一的文科班。

    理科班和文科班的划分,是当时风云联邦的教育部门规定的,因为很多人觉得让所有的孩子学习全部的课程实在是太辛苦了,而且也没这个必要,因此除了必修课,其余课程采取文理分开的方式。选择上文科班采用同学们自动报名,然后年级按文科成绩排名择优录取的方式,而直接选择理科班或没被文科班录取的同学则全部被分到三个理科班。

    关于理科分班的原则,有很多个版本的说法,但公开的秘密却是一致的,三班是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相对比较差的一批同学,换句话而言,被分到了三班就意味着进入了差生的行列。一班和二班到底是怎么分班的,很多人看不懂,有人听说是按照总分排序,单号的去一班,双号的去二班,但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司徒敏和尉迟平都被留在了二班,所以这个说法不可信。又有人听说,排序不是根据全部科目总分,而只是根据理科总分进行排序的,但理科总分排序并没有公布,所以也无法进行考证。还有人听说,一班的班主任是化学老师,他选的都是化学比较好的同学,而二班的班主任是数学老师,他选的都是数学比较好的同学,如果化学和数学都不好的则去了三班。但不管怎样,原先的分班已经被重新洗牌了。

    心情最郁闷的是被分到三班的同学,因为他们从此就被打上了差生的烙印。当然也有少部分不放弃的同学依然坚持努力学习,最后在高考中也考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很多同学都因此失去了斗志,抱着破罐破摔的想法混了随后的两年。例如在后世大放异彩的美女外长李芷珊也不幸被分到了三班,她当初可是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古镇高级中学的,被分到三班后她就很快加入了“颓废一族”。

    其它被分到一班和二班的也不乏郁闷者。司徒敏是多么希望能被分到一班呀,因为上官燕就在一班,如果在一班就可以天天见到上官燕并同台竞技了,而且司徒敏觉得凭自己总分第一的成绩铁定能去一班的,但得知自己最终被分到了二班,这个大逆转让他无法接受。慕容凡很想去一班,因为原三班几乎全部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一班,只有她和夏侯毓孤零零的被分到了二班。郑爽想去二班,因为她最喜欢的女孩慕容凡就在二班,他的目的和司徒敏几乎是同一个性质的。说起郑爽和慕容凡的事情,不少同学其实也知道,因为他们俩虽然不同班,但有意无意就会走到一起谈笑风生。慕容凡在高一下学期的期末考总分排名比上学期掉了5名,好强的她郁结得生病,请假在家里修养,郑爽得知后心疼得不得了,在周末骑着单车就从新镇赶到了老镇去探望慕容凡,极其诚恳的劝慰慕容凡要正视现状并放眼于未来,这进一步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这次分班给很多同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决定分班的因素有文理选择、努力程度、学科偏好和一点点的运气等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虚无缥缈的命运。如果司徒敏能被分到一班,那么他和上官燕的历史是否会发生改变?如果郑爽被分到二班,那么他和慕容凡的历史是否会发生改变?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但历史无法倒流,命运以其巨大的能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进。

    高二文理分班后又传来消息,今后的高考将改革为3+2模式,即把语文、数学和纳格兰语作为必考科目,然后另外选两门自己最强的科目。对于这样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门的本意是给学生们减负,让大家可以集中精力学好考试科目。但同时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上官燕、司徒敏、慕容凡和公孙旭等同学都是均衡发展的全科学生,但同时他们也很难选出自己所谓的最强项。最高兴的莫过于像江伟、郑爽和王猛这样的偏科学生,数理化是他们的绝对强项,但在历史、地理、生物及政治等方面的短板使得他们在高一只能成为二流的学生,但现在他们可以把所有的短板都去掉,这样就使得他们这样的偏科学生一下子就开始冒尖了。

    当然,均衡发展的同学们在忍痛作出选择之后,把精力集中到有限的课程上来也会有相应的提高。但在科目减少的情况下,不争的事实是,给年级排名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乒乓球比赛,如果是21球制,那么必然是高水平的选手获胜;但如果改为11球制,那么就要看选手临场发挥了;再如果改为1球制,那就变成完全看运气了,或许新手都有可能战胜世界冠军。

    在高考改制后,不仅古镇高级中学,在所有的高级中学都上演了这样的变化,出现了你唱罢我登台的局面,每一次的考试排名都在发生着变化,全科生和偏科生们在新的历史局势下进行着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后发黑马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大家在学习上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呈现着一派战国硝烟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