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心怀绝技 » 第十七章 香包飞出国门

第十七章 香包飞出国门

    外婆和母亲抵达新加坡后就给文河发来照片,一张在繁华的樟宜机场,一张在怡人的酒店花园。母亲搀扶着外婆,脱去厚外套,穿着短袖衫,笑容灿烂。

    非遗巡展开幕式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文河在网上看直播。苏捷的母亲黎女士作为展览总策划致辞,她说考察过很多香包,庆阳香包给她印象最深,这些质朴灵动的工艺品延续了古老的历史和文化,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深切地传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谊。通过这些独一无二的香包,希望大家感受到中国人的生活情趣,以及对爱与和平的珍惜。

    苏母驻颜有术,谈吐优雅,气质高贵。相衬之下,母亲的脸上布满沧桑,显得苍老许多。采访非遗传承人环节,镜头定格在外婆身上。外婆穿着自己缝制的中式对襟衫,银发梳得一丝不乱,气定神闲。

    一位新加坡记者问外婆,香包除了好看,还有什么作用?外婆说,咱的香包花样多,香料也讲究,以前主要是雄黄、苍术等七八种,后来按照二十四节气研发了香料,不但能驱蚊虫、净化空气,还能强身健体,比如助睡眠、预防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你看我这把年纪还不糊涂,多少得益于香包。

    这时,一位留披肩发、戴着棒球帽的女孩把麦克风递向外婆:“韩老师,我是美食博主白杏儿,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请问您平时有什么娱乐活动吗,看不看微信抖音呀?”

    文河吃了一惊。这位提问者不是别人,正是田戈心心念念的主播白杏儿。之前文河对网红有偏见,觉得大都凭借卖弄风骚赚眼球。他仔细观察白杏儿,她的眼睛闪烁着机敏的光彩,带着不按规矩出牌的锐气,虽然年轻,但不容小觑。

    外婆说:“我连手机都没有。电视偶尔看看,有时边做活儿边听戏。大家说我是‘网外人’,跟外星人差不多。我没有时间啊,好多构思还没绣出来,日子过一天少一天,要争分夺秒。”

    “有一种观点认为,非遗的没落是因为跟时代脱节了。您的创作不迎合大众喜好,这样孤注一掷地走下去,不担心‘网外人’的作品落伍吗?”

    这问题也太刁难了,文河为外婆捏一把汗。

    外婆缓缓地说:“你们在网上找乐子,秀生活,离不开一花一木,一鸟一兽,一蔬一饭。我也在针线里秀(绣)自己的生活啊,呈现形式不同,本质是相通的。最时尚的国际品牌也要从传统文化里找灵感,不存在脱节的问题。你们掉了粉丝会难过,我的绣品卖不动也有点失落。区别在于,你们可能会因为流量不足放弃某件事,而我会坚持做香包。大多数的传统手艺是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活得热热闹闹的,因此我把心和手都交给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情,体验外人所不知道的充实与幸福,这是我自己的修炼。”

    文河突然觉得外婆很美,那种超越世俗、被文化浸润的美。她没念过几年书,但如苏捷所说,她充满灵气与智慧。

    白杏儿莞尔一笑:“一个人的修炼不够吧?得带着弟子修炼。技艺的传承难道不是你们最焦虑的问题吗?‘遗世独立’的非遗必将陷入危机。”

    外婆笑道:“所以,我们不仅手要巧,嘴巴也要会说。今天的展览吸引到你这样的网红来关注,这就是好事啊,你多呼吁年轻人哦,不要站在大太阳下面排长队买奶茶了,来我们这里体会一下香包的乐趣嘛。我刚才坐车过来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年轻人抱着手机在小店门口排队,我问这是粉丝见面会吗?司机告诉我他们在买网红奶茶。哎呦,约会总是看电影、喝奶茶也会腻嘛,做个香包送给对方多有情调。”

    母亲帮外婆补充道:“绣出来的物品是静态的,但各地的刺绣技法是活的,不断交融创新发展。传承非遗不是复制过去,为得是走向未来。”

    外婆问:“姑娘,你为什么叫白杏儿?新加坡不产杏子吧,我在超市看到水果都是进口的。”

    白杏儿说:“小名儿,父母叫惯了。还是您的名字好——绣仙。”

    外婆说:“村里人瞎起的,外人听起来像是妙龄美女,看到我这个老太婆岂不要吓坏喽。”

    大家都被外婆逗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