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心传 » 第十四章 古月的秘密

第十四章 古月的秘密

    面对这种场面,黄不易已经彻底死机——他这辈子最勇的事也不过是自爆创泥头车。至于站起来跟老婆叫板,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只能说老林太勇了,过刚易折啊!黄不易胡思乱想着装死,苏茹见状赶紧救火。

    “一心你和小林子出去玩会。”

    “嗯。”一心立马把李宇翔一个横抱,破门而出。

    “不易,你在这陪着林斌嗑瓜子。我和古月去房间说说话。”拉着古月进来房间“啪嗒”锁上了门。

    “大过年的让你们看笑话了。”古月哭的梨花带雨,眼睛肉眼可见的肿了起来。苏茹左手握着古月,右手轻拍她的后背,此刻,做个倾听者就好。

    古月缓了缓情绪,开口说道“我父亲。。。”

    古月流着泪断断续续说起自己的过往。

    原来古月原名胡江月,是家中次女,有一个大五岁的哥哥,父母在老家当初中老师,父亲叫胡八一。1979年,胡八一的一位姓年的小老乡找到他,说自己在鸠市街头卖瓜子,生意不错,希望找一个能写会算的人帮忙建厂负责管理,这便想到了胡八一,有知识有文化还是乡党也放心。

    胡八一一听都笑了,街头卖瓜子能赚几个钱竟然要找自己一个在职教师帮忙,自己是资深老教师,每个月领49元的高薪,这是多少人羡慕的好工作,竟然让自己辞职卖瓜子,疯了吧这小年。不过胡八一毕竟是教师,涵养好,也没有直接出言拒绝,只说炒瓜子一年能赚到一万元么,如果一万元都赚不到,何必请人开厂呢?七十年代末,人均月工资不过二十元,“万元户”那可是要上报纸的大人物。胡八一故意把门槛说的高高的让小年知难而退。

    “不瞒您说,炒瓜子这六年,我已经赚了一百万!”

    “多少?”胡八一听到这个数字一个没坐稳几乎从凳子上掉下来,要不是自己修养好,几乎要拿扫帚把这个满嘴胡言的老乡赶出家门。

    “真的,胡老师不信的话,跟我一起去鸠市看看。”

    胡八一当天便告假与小年去往鸠市,三天后回来,待不到半月,胡八一举家迁往鸠市。从此胡八一便帮着姓年的老乡建厂生产瓜子开“傻子瓜子”直营店——因为年老板做人厚道,瓜子质量好,并且承诺但凡吃了不满意决不要钱,哪怕是吃过的瓜子也照价赔偿,被人成为“傻子”,叫的人多了名气大了,干脆把商标就定为“傻子瓜子”。

    八十年代初,大地回春,乘着政策的东风,傻子瓜子厂扶摇直上,从几个人的小作坊扩大为上百人的民营大厂。然而局势急转直下,很多人眼红,83年底,私营瓜子雇工的问题反映到省级领导,年和胡是资本家复辟,剥削工人的说法开始传播起来,安省省委派专人到芜湖调查,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惊动了邓公。1984年10月22日,邓公指出:“我的意思是放两年再看,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了吗?”幸有邓公庇佑,傻子瓜子一飞冲天,1986年创下三个月销售额过百万的销售奇迹。而胡八一作为联合创始人自然也赚的盆满钵满。

    有钱之后,胡八一与发妻离婚,另娶了位年轻漂亮女子。胡江月与父亲心生嫌隙,跟妈妈一起生活,哥哥跟了父亲。胡八一忙于工作,对儿子疏于管教只会给钱,有其父必有其子,胡江月哥哥有样学样,买了部桑塔纳,花天酒地,开车泡妞,在89年冬一个雨夜,深夜酒驾车毁人亡。胡江月与哥哥感情极好,哥哥的死让她痛不欲生,把姓名改为古月,与父亲划清界限。

    而后古月嫁给条件一般的林斌,胡八一虽多有不满却怕惹恼女儿也不敢多言,却单独找到女婿林斌谈话,诉说自己儿子离世,女儿改名换姓,自己竟断了胡家香火实在罪孽,只希望女婿的第一个孩子可以姓胡,延续香火,之后的孩子再跟父姓。林斌见老丈人说的诚恳便也同意。

    婚后一年,古月为林斌诞下一女,取名胡晓丽。胡八一对胡晓丽这个孙女极为看重,满月那天便送了一套精装修别墅,此后安排各种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培养晓丽。林斌觉得女儿晓丽太累,不想这么重负担,和胡八一谈过几次,没有达成共识,不欢而散从此有了心结。

    矛盾彻底爆发在胡晓丽上初中时,胡八一得知品学兼优的学生有自费去国外两年做交换生的几乎,竟没有经过女儿女媳同意便向学校提交了胡晓丽名单,直到名单通过交完费用,古月和丈夫才得到学校通知,得知女儿竟然要出国了。古月虽有不满考虑出国学习也是好事便也同意,而林斌却大为光火,夫妻为此大吵了一场。林斌觉得胡家霸道蛮横不懂尊重。

    “原来心结在这儿。”苏茹听完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胡八一爱孙女的心是好的,但做法却未免太蛮横,仗着有几个臭钱完全不尊重女儿女婿的想法,把女儿好好一个家庭搅的翻天覆地,果然男人至死是渣男!

    “晓丽出国的事我事前也根本不知道,只不过想想也是好事便没有阻拦,林斌就觉得我是故意隐瞒他。”古月摸了摸泪,“再说宇翔,女儿已经远在国外,我实在不想错过宇翔的成长,我也特地了解过,宇翔踢球是有点天赋的但是不多,人孙续海看中的是一心,他上赶子跟过去,纯粹是个添头。他们爷俩把踢球当个爱好我不反对,现在要去滨城那么远,图个什么?踢球当不了饭吃,还耽误了学业。”

    苏茹眉头紧锁,古月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踢球当职业球员这条路犹如登神长阶,顶峰相见固然是名利双收,可是谁看到这蜀道之难,全安省每年新进数百上千小球员,三四年才能出一位职业球员还得背井离乡。这万里挑一的超低成才率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过去滨城练球这样好的机会,想劝林家父子放弃怕是也会引起情绪的激烈反弹,矛盾说不定变得更尖锐,这可如何是好呢?苏茹也觉得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