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莽穿霍格沃兹 » 第32章 魁地奇七问

第32章 魁地奇七问

    寇马可换了个姿势,不再撸猫头鹰。法老则跳到他椅子的扶手上,不停啄他两下,想要讨要更多的零食。

    随手扔了一把坚果,让法老安静下来,寇马可继续思索。

    既然魔力和内力都是个人体内的能量源泉,那是不是可以将魔法和武功理解成使用能量的两种运用方向?

    一种是用能量解决身边遇到的各种事情,从家务清洁到解决各种冒险时碰到的问题,并且尽量不依赖自己本体。

    一种则是用能量强化个体自身的肉身,强化各种肉体攻击伤害,遇事不决直接一路莽到底。

    而经过今天变形课之后,觉得他又发现了一个魔法和武功的共同点——魔法和武功都是唯心的。

    仔细想想,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

    首先,在魔力和内力存在的情况下,武功和魔法的外在表现很多都是不科学的。

    用简单的科学理论并不能解释为什么魔法师能随手扔出一个大火球,也不能解释武林高手能一拳打碎一座山。

    其次,魔法和武功的修行中,都存在一个基础概念,一个内心不坚定的人是无法成为魔法大师或者武林高手的。

    在魔法修行中,如果内心不坚定,使出的魔法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武功修行中则会出现走火入魔的情况,越是高深的武功越是如此。

    原本在没接触到武功和魔法时,寇马可只以为这种内心坚定的概念,只是通常意义上的所谓保持本心、心无外物之类的比较玄的东西。

    但是今天在上了变形课之后,他发现这个“内心坚定”的概念省略了一些东西。

    正确的概念应当是——内心坚定的认为自己所想的事情必然能够达成。

    之所以一直以来没人能把这个概念完整的讲述出来,估计一来是因为武功和魔法的最终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在早先的摸索阶段没有人能清晰的完整概括,只能定下一个最简单的基础概念。而后继者们把这个简单概念奉为了金科玉律,不容人进行修改。于是久而久之,后续的学生们也只会在老师们刻板的教授下,在这个基础上自己去悟,悟多悟少则决定了他们最后成就的高低。

    二来是就像麦格教授那样,那些已经成为魔法大师和武林高手的前辈们已经把这个概念变成了自身的本能,他们在教授学生中会无意识的忽略这个情况。用一个例子来举例的话,就是魔法大师们在已经掌握了1的情况下,他们本能的认为之后任何魔法的操作,都是各种1+1的排列组合。而他们忽视了要达成这一点,首先要学会的是从0到1的转变。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为一年级要学习的内容,寇马可能在闲聊的过程中一下掌握九个魔咒,而一个变形咒最基础的变化操作却花费了快整整一节课的时间。

    照明咒、开锁咒、生火咒这些魔咒,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不存在变形咒那种概念覆盖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魔咒并不需要太多的唯心程度,而变形咒则很明显唯心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成功使用。

    虽然目前只在魔法侧这边有了一个简单的验证,但是武功侧还缺乏比对条件。

    回头可以试试高级武功,比如九阳神功之类的~

    唯心理论的思路暂且被放到一边,寇马可点开课上获得的《百变神通》。

    这本东西并不是武功秘籍,而是一种江湖技巧,讲的是如何进行易容的方法。

    粗粗看了一遍,寇马可发现这本书的前面三分之一内容几乎可以说是整合了东亚四大邪术中的两个——韩国整容术和日本化妆术。秘籍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如何通过各种化妆技巧将自己装扮成别人,并且还提供了通过手术手段固化化妆效果的种种例子。

    中间三分之一是各种化妆道具的制作方法,包括各种颜料的调配、各种假肢的打造方法、能达成完美触感的胸肌软垫,以及传说中的人皮面具的制作方式。

    最后三分之一倒是和武功有点关系,讲的是通过自幼锻炼的方式,调整骨节缝隙的大小,最终达成调整身形的效果。就是练起来极其不易,刚开始时必须要找人帮忙,把各个关节反复的撑开压缩,等关节松软之后还要用各种捆绑方式把四肢捆成各种奇怪的姿势,一直到整个人能够随意的弯曲身体四肢、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身形才算最终成功。

    “这玩意怎么好像见过?”寇马可喃喃自语,然后飞快的开始回忆。

    他想起来了,在易筋锻骨的说明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收筋缩骨法,本江湖中下五门鼠窃狗盗打洞穿穴之术,锤炼筋骨肌肉,久而可任意收缩伸展。练至精深处可将身子缩成极小一团,如八九岁之童子。

    寇马可眼前一亮,既然易筋锻骨有这段说明,那么就应该可以运用这个功法达成

    他当下就运功试验了起来。

    “痛!痛!痛!痛!”

    他运功后没多久便被痛的放弃了,不是他不想忍,而是这种深入骨髓的疼痛直接打断了他的运功状态。

    呼了几口气,他打开系统想看看是否有增加经验的提示。

    结果就看到这么一条——易筋锻骨等级不足,无法施展收筋缩骨法。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提示说因为武功等级不够,无法施展的。尽管只是武功的一个特殊效果,不过有提示就好,反正等级迟早要升上去了的。

    想到这里,他施施然走出了寝室。

    公共休息室里格兰芬多的学生分成好几个圈子在聊天或者玩着各种奇怪的巫师游戏——有棋子会互相打架的国际象棋、谁输谁被脸上喷汁的弹珠游戏,还有一种看着像是在打牌但是会发出噼里啪啦爆炸噪音的游戏。

    壁炉的一角,三个红头发的韦斯莱和一众魁地奇队员正聊的火热。凑在一旁的李·乔丹率先看到了寇马可,然后招手让他过去。

    他走过去时,查理正在跟大家讲解鹰头进攻阵型。这种由达伦·奥黑尔发明的进攻战术,会由球队的三个追球手组成一个箭头状阵形一起飞向门柱,能够有效地让另一方球队感受到极大的威胁,迫使其他球员退到一旁,从而取得进球得分的机会。

    球队的三个追球手则人手一支羽毛笔,模拟在这种战术下的飞行,嘴巴里则在不停交流各种想象中的配合。另一边则是两个击球手和守门员在模拟防守。

    另外两个韦斯莱则和李·乔丹一起担当气氛组,三个人不停大呼小叫为众人叫好。至于休息室另外另一边珀西的怒视,双胞胎很明显的无视了。

    听了一会的寇马可,顺手抄起了桌上的《魁地奇溯源》。这本书有专门的几个章节讲解了魁地奇历史上发展出来的各种战术,配合几个人的现场模拟,他大致搞明白了几种经常被使用的魁地奇战术的具体效果。

    默默放下了手中的书,寇马可有点不知道怎么去吐槽这种巫师们最爱的体育运动。

    7人制的比赛本身就会因为人数较少的关系,没法在一个大场地范围内形成激烈的对抗。

    尽管飞天扫帚的高速运动能让比赛看上去很刺激很激烈,但是同样因为高速运动的关系,3个专职的进攻队友之间能形成的配合难度也会极大的提高。

    而分成四种不同职务的队员,人为的将场上的局面切割成了以下几种形态——

    1、独立于所有人之外,只用跟对手同样职务的队员较劲,偶尔需要躲一下游走球的抓球手;

    2、常态下只用等着鬼飞球上门,偶尔需要躲一下游走球的守门员;

    3、与对手同样职务队员一直在场上争夺鬼飞球,负责扔进对方门环,并且还经常需要躲一下游走球的追球手;

    4、主要职责是保护本方追球手不被游走球打到,还要负责用游走球打击对方队员的击球手。

    在此基础上,抓球手和击球手不能碰鬼飞球,金色飞贼只能由抓球手接触,击球手只能击打游走球……

    等等,寇马可似乎发现了漏洞。

    他伸手拍了拍身前的李·乔丹,问了他一个问题:“魁地奇有规定守门员只能在门环前么?”

    “什么?”李·乔丹被他问的一愣,仔细思索了一会回答说:“没有,不过守门员不在门环前,谁负责守门……”

    寇马可挥手打断了他,接着又问:“规则中只规定了最后的射门必须由追球手用鬼飞球投进门环,但是没有规定在投进门环之前,守门员不能接触鬼飞球吧?”

    “呃……啊……是的,没错。”李·乔丹支吾了一会,还是确定了这个答案。

    这时他两个的问答吸引到了其他几个人的注意,查理抬手停止了几个人的模拟演练。

    他看着寇马可问道:“马可,你这是想要问什么?”

    其他几个也好奇的看着他,不明白他刚才问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寇马可看着众人,整理了一下思路:“我想先弄明白几个问题,然后才能确定我的几个设想。”

    “1、魁地奇有规定守门员只能在门环前的得分区内么?

    2、守门员和击球手是否也能接触鬼飞球?

    3、魁地奇在球场的边界之外,是否对飞行高度有所限制?

    4、抓球手是否可以在抓捕金色飞贼之外,对对方的其他球员进行非接触式的干扰?

    5、是否可以用游走球击打鬼飞球?用游走球把鬼飞球打进门环的话算得分么?

    6、进攻时,是否允许本方的两名击球手和另外两名追球手,把持球的追球手围拢起来护卫在他的上下左右?

    7、如果游走球打断了门环的柱子,或者直接把门环打坏了会怎么处理?”

    一群人被寇马可的问题问的一愣一愣的,有些问题他们有些听不明白;有些问题他们听明白了,但是从来没这么去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