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神话大唐从金榜题名开始 » 第二章这世界不对

第二章这世界不对

    唐玄奘。

    这可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具备大毅力。

    抛去他身上的神话色彩,就本身他的存在,就是代表大唐时代的一抹标识,和后面玄宗时期的李白一样。

    如果说李白代表了大唐的文坛盛世巅峰,那么唐玄奘就代表了大唐宗教文化的巅峰。

    可以说,这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相比起程咬金,房玄龄,李世民这样的红尘英豪,帝王,又有不同。

    周元坤心中来了兴趣,跟着人流,漫步走向白马寺。

    途中人越来越多,听到玄奘到来消息的百姓汇聚在一起,口中开始念着佛号,神色变的虔诚。

    道路两旁很快的就出现了贩卖香烛的小贩。

    越靠近白马寺,小贩就越多,甚至还有贩卖佛像的。

    香,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点起,檀香袅袅;

    佛号声,从低吟到融合,逐渐扩大,似乎响彻在心中。

    周元坤神色微凝:“杂念…消失了。”

    四周似乎出现了一股力量,将众人心中的其他念头都消除,只剩下虔诚。

    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氛,环绕在四周,存在于所有人的心中。

    他转目四看。

    此地虽然还是凡俗,却俨然一副佛国之相。

    “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吗?”

    周元坤好像明白了,有些震撼。

    寺庙大开,中央一方广场,搭建了一方巨大的法坛。

    高九丈,宽一丈。

    法坛之上,空无一人,法坛前,跪了一地。

    走过法坛,后面就是各方佛殿。

    供奉佛祖,菩萨,罗汉。

    一路转完,周元坤回身离开,有些失望。

    并未见到那位传说中的高僧,玄奘。

    “可惜了,或许是缘分没到?”

    ……

    离开白马寺,周元坤回到自己在长安的住所。

    看了三日书之后,翰林院来人,让他述职。

    一匹白马,二十两银钱,一叠空白的本子。

    这就算是他上任的所有家当了。

    “行走三月一述,可不要忘了。”

    翰林院学士杨修看着周元坤,沉声叮嘱,眼神中有些羡慕:“这些关系到你以后多久能入中枢。”

    “多谢学士。”

    周元坤行礼,感受到了杨修言语中的善意。

    杨修笑了笑,问道:“打算先去哪儿?”

    “扬州。”

    ……

    大唐以州县划分疆域,有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

    这里的州可不是大洲,只是一方疆域之名,没有那么大,类似前世的市,省。

    在州县之上又有府,统领一众州县。

    分别为凤翔府,包含长安在内的二十五州;

    东都洛阳府,包含洛阳在内的二十八州;

    河中府,其下十八府……

    扬州是为扬州府下十一州之一,多山,内有一条浩瀚长河,贯通南北,穿梭于十一州之内。

    河名扬州河,面积广阔,河道宽广。

    河面上行走着诸多舟船,大大小小,十分的繁华。

    这些多是商船,依赖扬州河之广,商贸发达,也让扬州成为了大唐有数的繁华之地。

    “龙君老爷保佑,此行顺利,待到卖掉这趟货物,必然感念老爷恩典,高香还愿。”

    一艘百丈大船之上,一群商人们跪拜在船头之上的神像前,口中念念有词。

    周元坤站在船边,入眼看到的是漫天的香火,氤氲成团。

    “虽然说是有仙神在心中寄托,可这也太过了吧?”

    他微微皱眉。

    虽然是精神社会,信仰仙神,无可厚非,可现在这般情况,着实是比较大了。

    “信仰不该在生活中占据这么大的比例。”

    “小哥也来拜一拜吧,走水路,拜龙君,总没坏处的。”

    一个穿着华丽衣衫的富商,看着周元坤,招呼他一起。

    周元坤摇摇头,富商看他态度坚定,摇摇头也就没有再劝。

    一路上,风平浪静,似乎是他们的参拜有了作用,直达扬州。

    下了船,入眼第一眼看见的还是伫立在码头前的巨大龙君神像,依旧是香火袅袅,信徒一地。

    周元坤看的眉头皱的更紧。

    “这个大唐,有问题。”

    路上所见到的一切,让他很是疑惑。

    仙神的痕迹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已经侵入到了百姓的生活之中,方方面面。

    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少不了烧香拜神,家中,身上都常备了香烛。

    这不对劲,很不对劲。

    他虽然没见过真正的精神社会,但如今所见,绝对不该是一方真正的精神社会所该有的模样。

    “问题出在哪儿?”

    周元坤走在街道上,凝神思索。

    现在的他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且为皇帝所看重,加上他的儒道修行,将来也必然是要改变这世界的。

    他现在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施行他儒道的基础。

    发现问题,这是他现在该做的事情。

    ……

    一路走,一路思索,没有想到答案。

    去了牙行,租了一个月的房子,他打算先住下来,慢慢的看,慢慢的寻找答案。

    这才刚开始,还没有那么急。

    他租住的房子是一间平房,价格不贵,三百文一个月。

    这在富裕的扬州来说,真不算高。

    不过,地方不是很好,位于扬州西角,可以说是平民窟。

    在这里居住的都不是大富大贵之人,也只有他们才会将自己的房间租出去,以补贴家用。

    “你就是新来的租客是吧,那就是你的房间了,去看看吧,有什么需要的,与我说就是了。”

    房子的主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大汉,为人热情,有礼。

    见到周元坤立刻上前招呼,带着他到了房中。

    周元坤住下。

    到了夜晚的时候,不出意外,又听到了熟悉的拜神之声。

    约莫一刻钟之后,房门被敲响。

    “周叔叔,这是我爹让我给您的。”

    打开门,门外是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穿着麻衣,很干净,目光纯净,带着好奇。

    手中端着一碗面条。

    “那我就收下了,替我谢谢你爹。”

    看到小孩,周元坤脸上不由绽放了笑容,想了想,从身上取出一张纸,叠在一起,递给小男孩。

    “那,礼尚往来,作为回礼,这个就送给你了。”

    小男孩猛的摇头,道:“我爹说了,大宝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还挺有礼貌。

    “这不是拿是送,你送了我一碗面,我送你一副字,这不应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