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四十二章 稻米种子带回咸阳

第四十二章 稻米种子带回咸阳

    晚上,茅草屋。

    韩辰忙完对风车的制造,回到屋内已经是天黑的时候。进屋时,精神恍惚,韩辰扶额的摇了摇头,抓住木门以免跌倒,随即缓过劲来。

    “这感觉,力量恢复了?”

    不确定,韩辰只觉得是有少许的力量在体内游走。

    关上门,攥紧拳头,随后摊开,韩辰的手心浮现火苗:

    “缺失的一部分力量,竟然恢复了!”

    看样子,时间长了,力量才会恢复。

    还是漫长的过程。

    不过要想打开时空虫洞,力量必须恢复最初鼎盛阶段,不然,连打开时空虫洞的力量都没有。

    一百年刑期才过去五年不到,后面果然要等到九十五年过去,才可以……

    韩辰闭目,双手松开,游走于体内的一小股力量,从胸膛直冲于脑中,感知力量顿然向周围扩大!揽阔了整个咸阳城在他的眼界之中。

    慢慢的,看到了小千泷的位置,所在的位置是在……

    “咸阳宫!?”

    不太理解,韩辰睁开眼睛,用完了才恢复一丁点的力量,思索着:

    “咸阳宫,线索定位到了那里。”

    咸阳宫是小千泷的位置,韩辰对其不太清楚,莫非小千泷是……应该不可能,只是意识从遥远的未来降临此处,比他早些年还要来的时间长。

    寄宿于别人的身体,应该是长眠才对。

    肉身还在被祖母照顾着,意识只是到了过去的大秦。

    锁定在了咸阳宫,有机会再去看看。

    也不知道千古一帝长什么样?平常都很难遇见。

    ……

    咸阳宫。

    “可以成为皇帝,只是没有实权?”

    悦耳动听的声音,娇躯拘礼,阴嫚缓缓往矮桌边坐了下来。

    “小先生说的就是这样,实权不能握在皇帝手中,否则,容易引起动荡。”从韩辰先生那里寻得答案,嬴政才把询问的结果,告诉了阴嫚。

    美眸一眨,恍惚间,思考的阴嫚,片刻明白:

    “皇帝不能有实权,应该为了赢姓皇室的安全着想。父皇,你仔细想一想,孝公时期以前的四代国君乱政,再到父皇正式亲政那年时,发生的所有叛乱,皆是为了争夺帝位和权力引发。”

    “一个帝王继位,时常会发生类似嫪毐之乱的叛乱。”

    “先生之前说过,应该就是从别的思路上思考,尝试将权力与皇帝分开,以军政分离和律法高于君权等办法,限制君权,甚至也限制相权,加上一些其他的,就是为了保证改革过程中,无流血冲突发生。”

    “所以,改革过程中,就必须借助百姓的力量来进行。”

    嬴政看她如此分析,的确是这样:

    “小先生的目标,应该就是这样。我们过去看待百姓,视百姓为奴隶,将百姓一辈子捆绑在土地上,就是为了疲惫百姓,不用担心百姓会随六国余孽一起造反。”

    “说到底,朕的想法是错的。”

    “小先生对待百姓,就是以注重百姓民生发展为准,进行皇权限制,让百姓做到自己为自己的做主。百姓要的,向来也就只有安居乐业,跟我们这些皇室一样,生活满意和开心就行。”

    “基本生活稳了,造反就不会去做。”

    过去的嬴政,为了防止六国余孽,收缴天下百姓私藏的武器,连百姓切菜用的菜刀都不放过,最后还连续征发百万民夫,修建骊山陵墓、长城等。

    从一开始思路出发点就是错的,百姓的日子好了,谁会愿意跟着造反,主要是给百姓开智、加上思想指导,受了教育的百姓才会安分守己。

    国民教育,振兴大秦,主要核心还是在于对百姓的教育。

    除了读书识字,百姓之间,也可以兴起诸子百家的学问,人人都有学问,何求振兴不了大秦。

    帝位继承人,嬴政心中原本想着是由扶苏来继承,假如皇帝不再有插手政务,扶苏就没有机会施展心中抱负。储君,以后就不要册立什么储君,在死之前,完成了对帝制的改革,就不用担心册立储君,还关乎什么国本。

    以后政务全权交给相邦处理,帝位也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陛下!”

    赵高缓缓从殿外走进,拘礼为敬:

    “黑龙卫的章邯将军求见。”

    嬴政一听,连忙起身,激动地问着:

    “是谁来求见?”

    赵高回礼:“是章邯将军。”

    嬴政连忙绕开矮桌,心想章邯从百越地区回来了,说明,稻米已经被找到,被扶苏派遣章邯送了回来。

    “宣!”

    嬴政挥手一下,下令。

    “诺。”

    拘礼,赵高随即退下。

    过了一会儿……

    身穿一身甲胄,腰间撇剑,手上攥紧一袋稻米种子,健步如飞的章邯,急匆匆地走进了殿内。

    面向始皇帝,章邯双手抱拳,单膝跪地的垂头:

    “末将章邯,拜见始皇帝陛下。”

    嬴政甩手一下,向他走去,庄重的姿态抬起手:

    “免礼吧。”

    “谢陛下。”

    起身后,章邯拘礼,“不负所望,扶苏公子在百越地区找到了稻米种子,委托末将送了回来,还请陛下过目。”

    将装有稻米种子的布袋,递上,章邯也算是完成了扶苏公子的嘱托,将稻米种子带到了陛下面前。

    接过布袋,嬴政打开一看,白色的稻米像小小一颗水晶一样,很精致,“这就是小先生说的稻米,个头比黄色粟米还大,难怪说可以推广稻米的种植。”

    这一下见识到了稻米与粟米的不同。

    不知道亩产几担?

    “亩产多少担?这稻米。”

    嬴政询问。

    “回陛下,扶苏公子到百越地区,找到稻米后,命人测量过一次,亩产将近六担未过半数。”

    好在来之前,测过重量,不然,章邯都不好回答。

    “将近七担,跟小先生说的一样,这的确是个属于好的稻米,推广开来,的确可以让百姓不再挨饿。”

    嬴政转身后,到了早上,往龙椅上坐了下来,将布袋扔给李斯,问道:“是否能在原楚国地区将稻米种子推广开来?将粟米替换成稻米来种。”

    李斯看了布袋内的稻米种子,一时倍感震惊,拱手礼为敬:

    “能做到,只需派个懂农事的人,与地方官员配合推广就行。”

    食指在桌上敲打,嬴政思虑时,问道:

    “郑国还在不在?朕要他负责稻米在原楚国地区的推广。”

    群臣中,冯去疾站出拘礼:

    “回陛下,还在,只是年老体衰,正在郑城郡休养。”

    嬴政眼眸低垂,犹豫一下,随即道:

    “传朕诏书,稻米推广,由郑国及其家中子女,负责到荆楚、淮河以南区域,配合地方郡县官员推广稻米。”

    “如有阻拦者,可先斩后奏。”

    冯去疾拘礼:“诺!老臣领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