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四爷往事 » 出发四川

出发四川

    百灵鸟并未当时就接下,而是说要回去商议商议。

    “四爷,哑爷你们有所不知。”回了宅子,百灵鸟开始分析利弊。“先不说那盗洞下藏着什么妖魔鬼怪,单是那流沙之术,就不寻常。”

    流沙机关大致分两种。

    一种是以流沙掩埋墓穴。深挖墓坑,墓主入葬后,用大量流沙掩埋,就连进出的墓道也特意做成斜型。将整个墓穴用大量流沙包裹起来,盗墓贼就算发现古墓,也很难挖掘开。

    第二种在其上又改进许多。毕竟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填进再多的流沙也总有被运完的时候。机关术的大力发展,将流沙之术推上顶峰。墓墙上留有孔洞,平日封死。如若碰到机关,孔洞打开,大量流沙倾泻而下,几个呼吸间就能彻底堵死通道,将盗墓贼掩埋其下。待流沙倾泻彻底堵死通道,顶上的流沙自然不再下流。挖多少就流多少,让盗墓贼束手无策。

    且所用流沙均为淘洗后的河沙,又加烈火炒制,使其流动格外迅速,不会出现堵塞孔洞的情况。这一方法费时费力,所用民夫之巨,非是王侯将相不能用之。

    先前如牙子所说,在地宫处已经触碰机关,流沙倾泻,军士死伤。可瘌蛤蟆竟然能将那军士遗骸挖掘出来,只有两种情况,地宫顶上流沙就那么多,只够使用一次。第二种就是机关巧妙,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触发机关后还能自行封堵孔洞,不让流沙再倾泻。

    堂堂蜀王差那点沙子?肯定是第二种情况,这才引得鲁万通亲自出马。

    鲁万通是江湖名号。他自幼钻研鲁班秘术,一身鲁班机关术大成,古墓内的机关陷阱没有他不能破解的。故此得名‘鲁万通’。

    戚秀三,自称是戚家军后人,善使‘狼筅’。‘狼筅’是戚继光所创的新式兵刃。这种武器利刃在顶,柄长一丈,四面都是尖利突起,锐如狼牙,出手时发出响尾蛇似的飒飒声。传说一日间连续盗取三座大墓,故此得名‘戚秀三’。

    按理说,这趟有他二人在,本该是十拿九稳,可那明蜀僖王陵古怪万分,百灵鸟不得不细作打算。万一到紧要关头,那戚秀三逼迫他们前去趟路,这可如何是好。

    “阿巴,阿巴。”哑巴极为不屑的喊了两声,手上比了个枪的样式。

    和哑巴交往久了,这哑语有所进步,百灵鸟此时也能猜出个大概意思。

    “哑爷,您有枪,人家也有啊。这戚秀三久负盛名,盗门里谁不想踩着他扬名,可如今人家不还活得好好的?那肯定是有真本领防身的。”

    哑巴不服气,扭头看向四爷。“阿巴阿巴阿巴。”

    四爷笑着点了点头,很是认可哑巴的话。“吾枪也未尝不快。”

    “得了,有四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那咱们应下?”百灵鸟试探的问着。

    “那必须应下,过去了让这个小戚开路,小鲁破关。咱们跟到后头将金银一装,岂不是大大的美事?”四爷仗着辈分和一身功夫,丝毫不将鲁万通和戚秀三放在眼里。

    第二日,三人就又去牙子那接下了这差事。牙子痛快的给了六千定银,又让几人稍等几日,先前定做的装备马上就到。

    这装备足足花去一万多银元,可不是糊弄人的。

    知道四爷喜爱勃朗宁,特意购得了两支。哑巴也是不差,整了一支德国产的冲锋枪,国内又叫花机关。奉系军阀采购了一批,不知那牙子有何本事,搞来一支。还有三面沙俄产的防毒面具,也让四爷三人大开眼见。

    剩下的就是洛阳铲,绳索,小刀一类的盗墓工具,牙子出品,必是精品。那些工具各个制作精良,一看就知道出自大家之手。

    三人领了装备,牙子又发了火车票。这就准备动身了。

    这一趟可以说是公差。四爷,哑巴,百灵鸟,牙子四人代表京城盗墓界,前往蜀地一会天下英杰。牙子算是负责后勤,给三人要来了由京城途径保定终点洛阳的火车票。为啥不直接到四川呢?不好意思,铁路就修到洛阳。

    各位可别小看这三张火车票,民国铁路有军阀保护,安全性上是要高于其他出行方式的。不说是一票难求吧,那也相差不多。

    牙子发的火车票上有直系军阀专属的小印,有了这个小印就不用和老百姓挤在普通车厢里了,可以直接入座专用车厢。明国的火车内可不分什么硬座,卧铺,统统都是木制长条凳。只有专用车厢内才是洋沙发。

    四爷和哑巴一人背着一个大包,只有百灵鸟的那个稍微小些。检车票的时候,那检票的还冲三人敬礼,极大的满足了四爷的虚荣心。

    登上专用车厢,里面已经坐了四个穿着军服的,正围在桌前打着麻将。看到三人上来也是有些诧异,不过也没多问。

    四爷寻了一联排沙发,将背包堆在里侧。这专用车厢对三人可是头一回体验,这看一看那摸一摸的才慢慢坐下。

    民国火车速度极慢,平均一小时才能走三四十公里。将近四个小时才到了保定,三人都是有些昏昏欲睡。

    那保定下了两个军士,没再上人。剩下两个军士没了伙伴,邀请四爷和哑巴拼桌子。民国麻将四人成桌,少了一人都玩不下去。

    军中又好赌,四爷和哑巴均是个中好手,早就手痒,也不推辞就上了桌。几人交谈几句,四爷得知这两军士是去开封报道,问到他们三人时,只说是去洛阳投亲戚。

    到了洛阳已是第二天晌午,三人随便吃了些饭菜。去那集市上买了三匹骏马,向着四川赶路。

    三人说是赶路,却也不怎么着急,一路上饿了就吃,困了就住,倒也不怎么辛苦。

    直到进了四川境内,只见那壁立千仞,下临无地。三人更是放慢脚步,有些陡峭之地不得不牵马步行。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哪怕经过后世的搭桥铺路,依然能见那太白诗中壮观景象。

    一路行来,过了小半月,三人才终于到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