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风陵渡口 » 第六十三章 月是故乡明

第六十三章 月是故乡明

    (2021-8-17)今天有彩虹,那时伍源的人也刚好来和我一起值班,只不过他们多半看他们的人,不过他们大部分来的人做的都挺好的,也有一个星期了。下了几滴雨后太阳就出来了,奠定了今天很灿烂的阳光。那时八点,感觉心情也很好,真正的电工过来修电,给我一瓶红牛,他说他喝不习惯。那时我一边看题目,一边思考,我想了很多,现在已经忘了,大概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对美好的向往和对自己的肯定。好心情加好天气,心情一加一。

    我只简单记得当时想到的一句话,我们暗恋一个人就好像做公交车,什么时候上的车,什么时候下了,都不太清楚,目的也不清楚,那么短暂,却又那么美好,一如天上难得的彩虹,早上的朝霞,傍晚的晚霞。晚霞,夕阳西下,还记得小时候和大爷一起田野去里放牛的时光,父母经常帮他家,他家田很多,丢荒的土也很多,我们就在一个煤矿旁边和他一起放牛。他总会给我们讲很多事情,总感觉他什么都懂。每年的某个夏天都总会在他家门前听他讲故事,门口全是杉树林,也是他家的。他现在越来越老,已经不在乡下住了,大奶还很怀念那些乡下的东西,总会时不时去住上一段时间,那份情,谁有懂得呢。大爷没有去,是因为身体不太好。

    每次回到老家,都有很大的变化,也许我们已经很难回去了,我的远方在哪,那些儿时的根,永远向记忆深处漫溯。哪怕总有一些难过的时段,可现在想起来总会异常难忘,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土地是种的不多,慢慢的种多了,我们也长大了,小时候我就算背南瓜,后来背黄豆,我家黄豆栽的多,记忆深处,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绿。黄的有玉米,黄土,红的是辣椒,辣椒地是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总会在里面种上南瓜,黄瓜,地萝卜,而这些,有好几处因为常年种植现在都还记忆犹新,那时土地的芳香,哪些记忆中萦绕的蚂蚁,辣椒地里面蚂蚁最多。农村人都是在地里刨食,总有一股阳光是温暖着那些留着汗水却自给自足的岁月,汗水汗水在记忆深处为我们刻下了那些难忘的时光,过去固然难忘,夹杂美好,可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大垮坡,花生地,岩丫口,徐家口,这些地方都承载了我们儿时的生活所需。那时自己种的茄子是那么香,茄子帽子都要吃完,当做鸡肉啃,小时候的乐趣就是这样的。挖红薯,地萝卜,每天一次的黄瓜,就能够冰凉整个夏天。没有苹果,也没有西瓜,但儿时的快乐有增无减。也许是小时候吃多了,现在对黄瓜还念念不忘。地萝卜熟了,玉米也要收获了,每次背着几个地萝卜去背玉米,或者背着黄瓜去,总会精神很多。到了晴初霜旦,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回来母亲给我们煮韭菜面条,那次吃的面条也许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母亲也喜欢用布袋子装的那种面粉来给我们做简单的饺子吃,揉成面团,加上韭菜一起煮,很好吃,汤也很好喝。不过小时候更喜欢用油炸,直到初中都还很爱,现在早已不爱了。

    小时候能够吃的水果,也就非梨莫属。大爷家的一棵梨树也算是养活了几代人。那颗梨树在秋天成熟,那时玉米也差不多收获完了,但需要去皮晾干,于是奶奶总会来帮忙。每次吹风都会又梨会掉下,抢的人很多,梨树下面的玉兰家,大奶旁边的何家,我家等。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梨越来越小,也没有人吃了,梨树渐渐的就被砍了,什么时候砍的我也记不清楚了,反正初中以后只有一棵树桩。大爷家也还种了核桃,以前我们都喜欢起早去捡核桃,或者母亲也喜欢去捡,三姊妹分,现在回想那些日子,一家人虽然过得苦,可母亲的善良,勤劳,父亲的耿直,这些都在无时不刻影响着我,陪伴着我的成长。

    我家自己家门口也有一棵梨,那是我的花树,书面语我不知道怎么说,但就是民间巫师为了孩子的健康而种植的,还要搞一个简单的仪式,把一些彩纸和鸡蛋,核桃挂在上面,都要上色,我自己也在幺叔家孩子弄的时候经历过,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次熬夜。我的花树有梨树两棵,竹。哥的是核桃,妹的是桃树和杉树,哥的也有梨树,不过一直没有结果,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在,核桃后来结果了,不过我们都没有在一起吃过。那是我们都会一起分享我的梨树的果实,因此我很自豪,哥和妹也总会因此迁就着我。记忆中母亲一次也没有吃过,小时候别人给她什么她都会留给我们均分,她总是说不喜欢吃,哪怕到了现在也是如此。

    那块土种了不知多少东西,糯的玉米——黄色和白色两种,黄色味道最佳。那时最期待的就是玉米快成熟,啃玉米棒子,很甜,我们甚至还把水也喝掉。总胡听到牵牛星的叫声,所以在ZY当我再次听到时我很是感触的,那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一个来自记忆中的呼唤,那些儿时的岁月,永远热泪盈眶。最前面还种植了两棵花椒树,长得很高,也很好,可惜后来挖路把它挖死了。当车路通了以后,这片土地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那份宁静至今还存在,也就是太穷了,年轻人外出,混回来也只是把房子修一下,太多还未改变。

    有一年母亲在里面种了很多香菜,长势很好,她送人,自己吃。记忆中,那片绿大概时间最长的是站在大冲都土坡上眺望周围的庄稼,未成熟的黄豆绿油油的,还有高坎角石坎下面听到玉米叶在风中的浅吟低唱,那个声音至今还在记忆中回荡。母亲总是割一大匡草给牛吃,总是很晚才回家,我担心总会去看她,那时什么都不怕。我们曾在一个炉子火旁烤了很多个秋冬,每次母亲都会给我们讲故事,说谜语给我们猜,那时我回答的又快又准确,她夸我脑筋空,也即聪明。每次都会在火盘上炸黄豆吃,或者干玉米。有时候火炉里烤土豆。我们喜欢出去玩冰,玩雪,母亲很少打我们,只是好好的教育。说到土豆,每年新挖的土豆烤起来吃最好吃了,用柴火烤味道很特别,那时家里不好买不起煤,都是用柴火,砍柴也成为一种乐趣。

    就好像太阳有万丈光芒的时候,也有日暮黄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红酒绿,看到尊师的哪些毕业留言,我百感交集。人潮中,我何去何从,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矢志不渝、持之以恒去奋斗,定什么目标,做什么……我想我给过自己答案,但是我没有更为仔细的细节。

    这次出来,我收获的不止那几千块钱,我更收获了一批朋友,一批年过半百的人,他们都对我有好感,觉得我人还可以,都教会我很多。老孟今晚给我聊了很多,他人生的轮廓,一个大院子弟的后半生,谈了很多心酸而又无奈的过往。他的一生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果断、勇敢、把握好任何一个机会、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三思而后行。他如果果断一点,他人生任何一个拐点都是可以快活后半生的,这一生,翻开就是光辉的,又谈何泛黄呢?如果我们不趁年轻去闯一番,故事总还会离奇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