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穿越十八年,成为江湖败类 » 第三十九章 求药

第三十九章 求药

    李素武功很高,年纪也很年轻,在普通人眼中绝对算是天才一类的人物,日后江湖上必定是要有他一席位置的。

    可毕竟他现在年纪还轻,武功再高,那能比得上江湖上成名已久的风天烈。

    欧阳婉婉心里不由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过李素既然这么信誓旦旦,她也不能驳他的子沉声说道:

    “总之,事不可强违,一切以自身性命为重……我不希望你有事。”

    李素心中一荡,看向她。欧阳婉婉今日虽说穿着如邻家女孩般,但出身皇家贵胄,自有一番威严态度,此时似乎察觉到言语不当,白皙的脸蛋上荡漾起一抹淡红,配合起娇羞姿态,美艳不可方物。

    她轻咳一声说道:

    “总之你保护身体,我可能也会去乌家堡看看,到时候期待你的好消息。”

    李素轻笑一声,拱手道:“必不让公主失望。”

    ……

    ……

    就在李素跟欧阳婉婉相谈甚欢的时候,京郊外,某处庄园内,文秋瑜坐在梳妆台前,用手撑着下巴,百无聊赖的看着窗户外的白云,似乎那朵白乎乎的云彩,是他某个魂牵梦绕的人。

    咚咚咚--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师妹,师妹,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东西了。”

    跟着说话声一起进来的是为年轻男子。

    只见这男子身穿道袍,头戴道帽,看着二十八九的样子,偏生样貌十分清秀儒雅,平平无奇的道服穿在他身上,倒真有几分得道高人的风采,不过此时他满脸笑意,跟得道高人沾不上一点边。

    他拎着个纸兜,阵阵香气散发出来,炫耀似的说道:

    “这是叫花鸡,虽然比不上雍都鼎香楼的正宗,不过倒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你尝尝。”

    文秋瑜瞥了一眼,就无甚兴趣的扭过头去,轻叹口气说道:

    “你吃吧,师兄,我没什么胃口。”

    男子名叫连道城,乃是龙虎山的三代弟子的大师兄,也是龙虎山在江湖上的年轻一辈的门面,在江湖上名气不可谓不大,不过整个龙虎山,乃至整个北国江湖都知道,这位大师兄对龙虎山的小师妹情有独钟。

    连道城如剑般笔直的眉头,皱在一起,说道:

    “师妹,你究竟是怎么了?自从你跟师叔出去一趟后,就茶不思饭不香的,莫不是有什么心事,不妨说出来,兴许我能给你你解决也说不定。”

    不,你解决不了……

    见他这样说,文秋瑜不由强打精神勉强笑道:

    “没事的师兄,可能是之前受伤的缘故吧,叫花鸡你放下吧,等会饿了,我在吃。”

    连道成听出了她的口不对心,抿了抿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烧鸡放到桌上,随即转身出门。

    他隐隐有所察觉,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师妹似乎再也回不来了。

    文秋瑜起身坐在桌前,伸手撕开荷花叶子,随着包裹在烧鸡外面的荷花叶子被一层层撕开,浓郁的香气肆无忌惮的弥漫在空气当中。

    鼎香楼是京都的百年老字号,叫花鸡正是他的招牌菜,可能做法口感跟雍都的稍有差异,但味道绝对是京都一绝。

    金黄酥脆的肉骨,让人似乎连骨头都忍不住吞下去。

    可这让人直流口水的烧鸡,文秋瑜似乎却是提不起任何的食欲来。

    这样的情况,自大她回来后,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时间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一方面他会在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失落,而另一方面,它能让人在这个沉淀的过程中明白很多东西。

    自离开神农馆这些天,小媳妇切实的感觉到什么叫度日如年,什么叫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她曾经坐在院子的长椅上,静静思量着,直至最后,这才确定这种感觉的源头。

    李素。

    时至今日,文秋瑜已经历经了十七年的岁月,在这样长的岁月里,他曾经见过很多优秀的男子,他们风度翩翩,武功卓群,文秋瑜也宗师对他们投以欣赏的目光。

    但对于李素,她的感觉却很奇妙。

    李素武功很不错,毕竟能除掉云中雁,放眼江湖上也找不到几个人,但他的行事风格却很难称之为君子。

    做事稀奇古怪不说,甚至偶尔还会沾她便宜,不过跟这样的人相处,文秋瑜却很难讨厌,甚至于在离开他一段时间后,他脑海里浮现的都是在神农馆的点点滴滴。

    以至于让她有种重新回到神农馆生活的冲动。

    她开始察觉到对那个做事不着正形的男子的特殊感情。

    这种感觉让她有种茫然若失的感觉,让她忍不住时常思念那个男子的一举一动。

    他现在在干什么呢……

    她轻叹口气,旋即目光昂扬起来,待到乌老爷子大寿之后,自己或许应该过去一趟了。

    ……

    ……

    姜大夫当年是大梁御医,只不过后来年龄愈大,这才荣归故里,在京都朱雀大街开办百草堂继续发光发热。

    这样一位从未出过差子的御医国手自然备受,京都城北达官显贵的信赖,就譬如苏家就是百草堂的常客。

    陈玉英来到百草堂,她今日是专门过来的。

    傍晚时分,百草堂人影了了,大梁虽说民风开放,但也没有让贵妇姨娘跟一众民众挤在一起看病的说法,在学徒小厮的引路下,陈玉英带着丫鬟小红来到后堂。

    静王府二夫人染上寒症,早早的将姜大夫请过去,现在还没有回来,目前后堂坐诊的是姜大夫的发妻如夫人。

    如夫人是为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夫人,坐在长桌后边,捧着医书眯眼看着,神态娴淑。

    如夫人同样是出身医学世家,医术跟姜大夫比起来相错彷佛,苏家女眷有个头疼脑热的,请的最多的还要数如夫人,跟陈玉英倒也算熟悉。

    “二姨娘,身子那不舒服,且容老身给你瞧瞧。”听见动静,抬头看着来人,笑着说道。

    相较于前堂,后堂更加幽静,房间内的装饰更加讲究,小巧精致的三足青铜鼎内,飘着屡屡青烟,闻之让人神清气爽。

    陈玉英缓缓坐在她身前,摇了摇头,说道:

    “我身子好着呢,这次过来是为求药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