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联合矿业 » 第十章 第二次部署

第十章 第二次部署

    “什么,他要干什么?”凌晨1点,常首长一行人还在华中空管局指挥大厅控制中心加班。

    “首长,他说除了注册航空器和申请航线外,还要申请一批物资的进口报关检验和补缴税款,”梁夏重复道,“他已经把申请文件给到我,您看我是直接发给控制中心还是等回去之后进行物理拷贝。”

    “直接发过来吧。等下我给你终端地址。”常首长将通讯器静音,向数据中心的负责人招了招手,“找个存储终端,做好物理防火墙,把地址发给刚才的邮箱。”

    待数据中心主任确定就绪后,常首长又打开通讯器,“小梁,你现在可以发送文件了。”

    随即,叮的一声,“已经发送,请收悉。”梁夏立刻回复道。

    旁边,卫星通信研究院的负责人早已按耐不住,“首长,能不能问下,他们是如何实现单方面超光速双向通信的,特洛伊小行星带距离蓝星8000万公里,光速单向传输需要266秒,但刚才的双向通信和几个G的文件传输,都堪比即时通信,如果我们掌握这种通信技术,我们的外空移民计划可行性会有质的飞跃……”

    常首长拍了拍卫通院长的肩膀,示意他冷静一点,“你的问题我都记下来了,面包会有的,不要急,慢慢来,咱们现在已经走在前列了,特别靠前的前列。”

    “常首长,接受文件已解析完毕,一共四项商品,分别是大气内穿梭机,全息记忆盘,建筑材料和百香酒。他们把对应的专利文件和技术文件都公开发给我们了。”技术人员向主席台汇报。

    “那么,你们初步判断,这些我们可以仿制么?”

    “目前不能仿制,首长,没有相应材料和加工设备。”技术人员斩钉截铁的说道。

    “应该是不能。”常首长说道,“那就交给海关和科工局相关部门尽快检验,相关数据同步发送税务总局评估价格和确定适用税率,通知大家,要根据今天刚结束的特别工作会议的要求,尽最大努力高效,客观,公平公正的完成联合矿业实业的相关管理商业服务工作。”

    -----------------

    北极,78°55'N,11°56'E,挪威北部海域斯匹次卑尔根岛的新奥勒松镇,华夏北极科学考察黄河站,今天迎来三位不速之客。

    杨站长看到有人进来,还以为是躲避北极熊的附近的居民,当地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不能锁门,且门全部是朝外开的。这里经常有北极熊出没,北极熊只会推门,不会拉门,所以门要朝外开,一旦熊来,任何人随时都能迅速跑进楼里避难。但看到来人的装扮,杨站长愣住了,今天的气温较往年还好一点,这几天基本保持在零下45度左右,这三个人都只穿了一身普通的蓝白相间制服,戴着一套小巧的头盔,头盔脑后方向的连接线,连着一个简单的金属背包。

    杨站长的手习惯性的伸向墙上的来复枪架,这时,走在最前面的人卸下头盔,把一头乌黑的长发晃开,杨站长才发现,走在前面的是一名女子。“杨站长你好,我是中科院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副主任梁夏,我想你已经收到国内的通知。”

    “梁桑,今夜阳光明媚?”杨站长忽然很滑稽的说。

    “杨桑,今夜多云转晴。”梁夏也尴尬的说。

    “你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杨站长已经有点无地自容了。

    “杨桑,四个轱辘都转。”梁夏也一样。

    “同志,你们怎么过来的,是谁设计的这么白痴的暗号,新奥勒松镇已经百十天的极夜了,哪有什么阳光明媚。”杨站长终于对完了暗号。一边说,一边带众人进了客厅,暖气瞬间让头盔蒙上一层水汽。

    “他,他设计的。”梁夏指着刚卸下头盔的肖总。

    “easy啊,暗号就是个工具对吧,并且可以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多好。”肖总说。“杨站长,这是中科院梁夏,这是空军刘振少校,我是目前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我们计划在斯斯瓦尔巴群岛东北端部署一座航天器发射站,这次过来跟你打个招呼,请你和你的人帮忙把除了发射场外的道路,货仓,气内机场给我建设好。”

    “啥,我就是四个人,陪你打麻将还差不多。”杨站长莫名其妙,“再说读过初中物理都知道,极地是不适合建造发射基地的,你们……”

    刘振打断他的话,“杨站长,我是刘振,把咱们的人集合一下,我给大家培训,没有那么麻烦,宵夜前就能搞定。”然后把背包中的投影芯片取出来开始设置。

    两个人跟随肖总这一天多,发现他是个极其具有行动力却不怎么善于表达的人。这不,交代完事情,肖总又回到P104号穿梭机上,指挥锚定在北极点上空的银河号魔符级工业舰显示将两台小型集束激光炮台投放至公交电车公司空间站诱导力场范围边缘,然后开始定点投放行星发射平台。这次计划部署两个行星发射平台,一个在国内,一个在斯瓦尔巴群岛东北端的一片冻土上,这里甚至连地名都没有,每年夏天,还会恢复海洋的面貌,正好发射平台的热能装置可以吸收附近的热力,一旦发射平台锚定到地面,未来这里会变成永久的冰冻平原。肖总看着遥远的极光映衬下,天空中出现一个红点,然后越变越大,一座上百米高的带托盘的金属架从天而降,白皑皑的北冰洋上,一个又一个的蓝色孔洞。像一台打地鼠游戏机的操作台,一个大大的圆盘底座正好盖在其中一个蓝色的孔洞上,肖总待风雪落定,用战术背包的动力,攀爬到发射平台的控制塔,将氦三燃料棒注入装置。

    发射平台上线的蓝光一闪而过,这种基础版的行星设施,使用了大功率的核裂变发动机,正常荷载为3000吨,超载荷载能达到5000吨,空载往返中地轨道2500公里一个周期需要210秒,满载装卸全流程周期,需要近20分钟,是行星采集前期利器。

    肖总发现,以前觉得可以可无的部门,现在觉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梁夏和刘振作为传话人和地面沟通,他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几个小时就敲定了空域使用,批量航空器注册,货物报关审批,税款缴纳额定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情。看来某某办公室,某某商会,某某协会的存在,真的特别有意义。只不过之前不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