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人在大宋,影视剧大融合 » 第九章 交卷

第九章 交卷

    打开考箱,用刚买来的油布作顶搭好,再撑开油纸伞,雨水便漏不进来了。接着在门上挂了个门帘,如此,风也吹不进来了。

    准备好这些后,什么雨号不雨号的,便都不再是问题。

    不漏风,不漏雨,杨文昭又点着了炭炉,不多时,阴湿的号舍就变得暖和起来。

    但是因为下雨的缘故,虽然打了伞,难免一副还是潮潮的,杨文昭拿出蒲团放好,坐在蒲团上运转起九阳内功,片刻之后,衣服就被烘干了。

    没一会,云板响起,考试正式开始。

    书吏把封装好的试题卷子从门前的小窗里丢了进来,杨文昭当下捡起卷子读起题来。

    按照惯例,乡试三场,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第二场五经1道,诏、判、表、诰各1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对于乡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初试的题。

    而初场也是杨文昭最为担心的一场,不仅仅是重要,更关键的是自己对于经义的理解程度是三试里面最差的,相较于写那些议论文轻车熟路,对于经义只是来到这个世界以后才开始学习的。

    此时,杨文昭缓缓启开试题卷,本场乡试首题赫然出现在眼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眼前这道题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很简单,就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

    杨文昭思索片刻,这是在后世都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学者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是非常的多,其细节也各有不同,但是无外乎都立足于一个“仁”字,而对于当今这位官家的政策,甚至说现在的文官体系来说,从“仁”字破题绝对不会有问题。

    想清楚这些,当下提笔破题:“自古治世之朝、皆赖一仁。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洋洋洒洒五六百字的文章,一气呵成,

    首题文章作完,杨文昭搁下笔,畅快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接下来的两道四书题,一道出自《大学》,一道出自《孟子》,都是规规矩矩的大题。

    杨文昭此时状态极其之好,这两篇文章亦是写得十分顺畅,三个时辰的工夫,就将三道四书题尽数作完。

    写完三题后,天已经黑了下来,虽然自己内功深厚,一两天不吃饭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为了能保持良好的状态,杨文昭还是架起了铜炉,煮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之后便盘膝而坐,进入了冥想状态,九阳真气也随之流动全身修炼了起来。进入冥想状态,自己的精神会进入休眠状态,也便于自己第二天能更好的考试。

    一夜时间很快过去了,第二日杨文昭睁开了双眼,看了看监考的官兵,随即从冥想状态中脱离出来,九阳真气也随即一缕缕返回丹田。

    随着九阳真气的散去,一阵微风吹动,让杨文昭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随后才发现,炉火经过一夜,已然熄灭,杨文昭不禁有些懊恼,忘记了炉子要填柴火。

    之后又费了些事将炉火点上,之后拿出五经题写了起来。

    五经题共有二十道,看起来密密麻麻,十分吓人,不过对于身出将门的杨文昭来说,《春秋》自然是熟读,且手拿把掐。所以他选择了《春秋》的四道题来做。

    说起《春秋》,可以说是将门最熟悉的书,自唐以后,将门普遍都尊关羽为圣,其忠义、武勇世之罕见,而大家都知道关二爷喜读《春秋》,而《春秋》也就成为了武将必读之书。

    杨文昭随即动起笔来,只用了半天时间,就作出四篇理真法老的文章。

    吹干墨迹,看了眼写好了文章,杨文昭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稍作修改,检查无误后,杨文昭便将七篇文章全部工工整整地誊录到了正卷上。

    乡试有专门的抄工誊录试卷,防止有考生与考官在考前暗通关节,在试卷上作下记号。

    因此,考生的字写得如何,对成绩并没有什么影响。

    当然,要是字迹潦草到连抄工都看不清楚,那就另当别论了。

    杨文昭搁下笔时,已经到了第二天的下午,环顾四周,其他考生或在冥思苦想,或在埋头写文,随即杨文昭拍门朝外面的官兵喊道:“交卷!”

    听到杨文昭拍门的声音,四面的考生都看了过来,监考的官兵也惊讶地问道:“这才考到第二天,你就要交卷?”

    杨文昭肯定地点了点头。

    官兵不敢怠慢,连忙喊了受卷官来,受卷官又与杨文昭确认了一遍,这才从小窗中接过杨文昭递来的试卷。

    受卷官粗略扫了一眼,见七道大题都写得满满当当,点了点头道:“无论文章如何,至少是全写完了。放他出来吧。”

    “是,大人。”官兵依令开了门,将杨文昭从号舍中放出。

    杨文昭伸了个懒腰,收拾好东西,扬长而去,路经一排排考房时,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

    “这就有人交卷了?”

    此时其他考房的考生,大部分才写到五经题第一题或是第二题,甚至有的人,连五经题都还没开始写,正在前面三道四书题苦熬呢!